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用心感受文字的力量与美好——读李娟散文《把文字养在心里》

(2025-03-21 05:35:26)
标签:

读书

                                  用心感受文字的力量与美好——读李娟散文《把文字养在心里》


把文字养在心里 李娟

 

在云南的丽江古城遇见一块石碑,上面写着:天雨流芳。这是纳西族的语言,翻译成汉语就是:去读书吧。多美!

是的,上苍托先生转交给学生一把钥匙,一把打开书房、教室、眼界、心扉的钥匙:读书。读书,一件事,贯穿一个人的一生,也成就一个人的一生。

在如今的电子媒介时代,人对纸质书籍的阅读渐渐减少了。然而,抚摸一本书,不仅是用眼睛,还要用手指和心灵。春日的午后,在温暖的阳光下翻开一本好书,那些文字不端架子,行云流水,如云端紫燕。好书如香茗,芬芳醇厚,意味悠长。此刻,你就沉浸在雅洁从容的文字里,如和一位智慧、美好的朋友相对而坐,听他娓娓道来,那一刻,你的心就长出了翅膀。

好书如知己。当你和书中的人一见倾心,不禁要如此感叹。仿佛你心底埋藏多年的话,作者替你说了出来,清丽典雅,字字生香。你们在时光深处相遇的一瞬间,灵魂摇曳,情投意合。那些文字,不仅忧郁而且明亮,不仅沉静而且飞扬,不仅犀利而且温暖,不仅理性而且唯美。

读大家的文字,觉得他的心就是一把紫砂壶,他们把文字养在心里,不论怎样平凡的琐事,养在这把紫砂壶里,倒出来的“茶”都是有茶香的。是啊,好文字当然是有香味的。所以,真正的好文字如春风拂面,雨中红莲,也是雪落梅花,暗香盈盈。他们充盈着诗意的诉说,纯粹的灵魂,清洁的思想。她洗去世间弥漫的尘埃,给灵魂以洁净和安然。

好书,从来都是要静静阅读,慢慢欣赏的,而不是在网络上匆匆浏览。

因为,网络阅读没有纸质阅读的质感和温度,也没有灵魂,更没有内心的安宁。网络阅读仿佛一个急着赶路的人,步履匆匆,行色慌张,这样的阅读是浏览和观光,是走马观花。可是,我们匆忙的脚步,焦灼的心到底在追逐什么?一切都是因为“快”,一个“快”让阅读的美好意味尽失。那么,不要走得太过匆忙,忘记了我们为什么出发?读得慢一点,等待灵魂慢慢跟上来。更不能忘记,在书中采集生活的美好,这是你我热爱生活的理由和依据。

真正的阅读是灵魂的阅读,留出让读者思考、遐想、回味的空间。真正的好文字也处处留白,如一幅水墨丹青。只有胸中有山水的人,才懂得留白之美。

清代的张潮这样说:“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深浅为所得之深浅耳”。读书与月亮竟有着这样的渊源,不同的人生阅历、坎坷、磨砺,从书中领悟到的深浅和道理皆不相同,而好书从来都是一轮明月,它夜夜自天空洒下盈盈光芒,铺满尘世的每一个空间,滋养心灵的角落。读书达到这样的境界,也将人生活得如此清明而透彻。

冬夜坐对一窗雪,如同坐对一卷书。窗外,是孙康夜读的皑皑映雪,屋内的人手捧一卷书。雪夜里学学古人,围一炉红泥小火,品一杯清茶香茗,万物寂静之夜,听雪落寒窗。煮酒、品茗、读书,世间还有比这更惬意美好的事吗?

好书如同芳邻。它陪伴你,滋养你,慢慢成长。你从书的世界感知生命的愉悦,精神的光亮,灵魂的静美。那些优雅的文字,传达世间美好的一切:智慧,良知,悲悯,至善,信仰,理想和爱。似水流年里,唯有他们,能活过时间和未来。

读书,也能培养了一个人的审美观和人生观。每个人自幼要有一颗审视美好的心灵,分得清美和丑,善与恶。而如今的人,审视美的能力和意识正在悄悄丧失,而审视丑的好奇和猎奇心却比比皆是。尼采说:“与怪兽搏斗的人,要谨防自己也变成怪兽。”是的,你的心若简单,世界就简单。你的心若美好,世界就美好。因为,一个人的审美观何尝不是一个人的世界观?

当你捧书阅读的一瞬,连世界都安静了下来,上苍微笑着俯视着你,俯视着向善向美的一颗心。自幼与好书为邻的人,养成良好的阅读品味和阅读习惯。一个人的阅读品味的高低,也决定了他视野和思想的高低。

那么,读书不要想着实用,也不要有功利心。读书只是谋心,只是为了自身的修养。邂逅一本好书,如同邂逅一个善美之人,一颗善美之心。那么,读最美的文字,养一颗洁净的心,做最真的人。

读书,原来是一阵春雨唤醒一朵花,是一阵风吹醒一片云,是一颗心灵去唤醒另一颗心灵。

 


                                  用心感受文字的力量与美好——读李娟散文《把文字养在心里》



【读与评】

李娟女士的散文《把文字养在心里》充满诗意与哲思,她通过对读书的深刻感悟,向我们展示了文字的力量与阅读的美好。文章不仅仅是对读书的赞美,更是对生活、心灵、审美的深刻思考。读之,我仿佛经历了一场心灵的洗礼,感受到了文字的温度与力量。

读书:心灵的滋养

李娟女士开篇提到丽江古城的一块石碑,上面写着“天雨流芳”,意为“去读书吧”。这个简单的纳西族语言,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读书不仅仅是获取知识的过程,更是心灵的滋养与成长。李娟女士将读书比作一把钥匙,打开了书房、教室、眼界和心扉。这把钥匙不仅仅是通向知识的工具,更是通向内心世界的桥梁。

在当今的电子媒介时代,纸质书籍的阅读逐渐减少,人们习惯了快速浏览、碎片化阅读。然而,李娟女士提醒我们,真正的阅读是需要用心灵去感受的。抚摸一本书,不仅仅是眼睛的享受,更是手指与心灵的触碰。春日的午后,阳光洒在书页上,文字如行云流水般流淌,仿佛在与一位智慧的朋友对话。这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是电子阅读无法替代的。

好书如知己

李娟女士将好书比作知己,书中的人物与读者一见倾心,仿佛作者替读者说出了心底埋藏多年的话。这种灵魂的共鸣,是阅读的最高境界。好书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作者心灵的流露。那些忧郁而明亮、沉静而飞扬、犀利而温暖的文字,如同春风拂面、雨中红莲、雪落梅花,暗香盈盈。它们洗去世间的尘埃,给灵魂以洁净和安然。

读到这些文字时,我不禁想到自己曾经读过的那些经典作品。无论是鲁迅的犀利、张爱玲的细腻,还是村上春树的孤独与温暖,每一本书都像一位知己,陪伴我走过人生的不同阶段。它们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作者心灵的流露。通过阅读,我感受到了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的思想与情感,这种跨越时空的共鸣,让我对生活有了更深的理解。

慢阅读:等待灵魂跟上

李娟女士在文中批评了网络阅读的匆忙与浮躁。网络阅读仿佛一个急着赶路的人,步履匆匆,行色慌张。这种阅读方式虽然便捷,但却失去了纸质阅读的质感与温度。真正的阅读应该是灵魂的阅读,需要留出思考、遐想、回味的空间。好书如一幅水墨丹青,处处留白,只有胸中有山水的人,才懂得留白之美。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许多人往往习惯了快速浏览、碎片化阅读,追求信息的数量而非质量。然而,真正的阅读应该是慢下来的过程,是等待灵魂慢慢跟上的过程。正如李娟女士所说,读得慢一点,等待灵魂慢慢跟上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书中采集生活的美好,找到热爱生活的理由和依据。

读书与人生

李娟女士引用清代张潮的话:“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读书与月亮竟有着这样的渊源,不同的人生阅历、坎坷、磨砺,从书中领悟到的深浅和道理皆不相同。好书如同一轮明月,夜夜洒下盈盈光芒,滋养心灵的角落。读书达到这样的境界,也将人生活得如此清明而透彻。

这让我想到,读书不仅仅是获取知识的过程,更是人生的修行。通过阅读,我们可以不断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提升自己的审美观与人生观。如李娟女士所说,一个人的审美观何尝不是一个人的世界观?读书让我们学会审视美好,分得清美与丑、善与恶。在这个充满诱惑与浮躁的时代,保持一颗简单而美好的心,显得尤为重要。

读李娟女士的散文《把文字养在心里》,我领悟:读书,原来是一阵春雨唤醒一朵花,是一阵风吹醒一片云,是一颗心灵去唤醒另一颗心灵。读书,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知识,更是为了滋养心灵、提升自我。好书如知己,陪伴我们走过人生的每一个阶段;好书如明月,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更需要慢下来,用心去感受文字的力量与美好。愿我们都能在阅读中找到内心的宁静与力量,把文字养在心里,做一个真善美的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