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去感受生活,用文字表达内心——读黎燕散文《海天片羽之文字结缘》

标签:
读书 |

海天片羽之文字结缘
我对文字一往情深,岁月无法改变我的痴迷。沉入文字的深海里,借助文字的翅膀,我的灵魂飘然远行,飞到我的目光和脚步无法抵达的地方,也许是远古,也许是异国,也许是雪原,也许是江河。
文字使我与世上最美的灵魂相遇,就有悲悯与洒脱的美质,照亮我的灵魂,点燃我的激情。于是,我用文字搭建一个人的城堡,时常待在里面,自在,充实,梦呓,释怀,有伤感,也有大的欢喜。
钟情的文字告诉我,人生的风景,不在于得失顺逆,而是在有限的时间内,一步一个脚印地朝喜欢的那个样子奔去,尽其所能地成为心目中的那个自己。即使所得甚微,也不回头。孩子气的我,以宗教般的虔诚,守护心念,执著地向着期许的彼岸前行。
为此,我时常问自己,你对文字锲而不舍地依恋了吗,那依恋让你走近从古至今的圣贤了吗,那圣贤让你的内心获得光照与引领了吗,那光照与引领让你的生命有了精神源头与滋养了吗?那精神源头与滋养再塑了你的心性吗,你的心性在似水流年中不断反思了吗,那反思是告别旧我再获新生吗,那新生让你回归零度重新开始了吗,那回归零度重新开始,让你越来越领悟文字要多神有多神了吗,那文字的神性,在你的抒写之中星光闪烁了吗?
你的文字有光亮吗,那光亮来自你的内心吗,你的内心有爱有善有暖吗,那爱、善与暖源自你的天性,还是来自于你将经历、遇见、阅读与写作化为精神路标与动力源泉?
你的文字有节奏吗,那节奏源自你的气息吗,你的气息来自充沛的生命元气吗,那生命元气源自扎入泥土,向着阳光伸展的成长脉络吗?
你的文字是一条隐形河流吗,那河流将岁月沉香,所见所闻的风土人情、季节律动、市井尘声、世道人心、悲伤喜乐,以自己的视角,向心仪的在水一方流淌了吗,那流淌温润动感,水光潋滟中有阳光粒子与云朵的倒影,激起清澈回声了吗?
你对文字的爱,倾注于阅读与写作吗,你的阅读与写作是浮在表层还是深入内核,那内核在你的心里激起蓝湖之波吗,那蓝湖之波将风、云、日、月的投影揽入怀中,化为不断成长的给养与情愫吗?
你与文字结缘,使你做出这样的选择了吗,选择守望与担承,选择朴素与平淡,选择简单与安静,选择反思与放下,选择回归与清零了吗?
你的这些选择,使你热爱生活,珍惜光阴,修持心性,以保持事物与人生完整,实现自我生命重建吗?这些选择,让你平淡的人生,呈现别样的风景吗?别样的人生风景,是启程与归来,丰富与单纯,多彩与素淡交织的多维情境吗?
我对这样地反问自己,乐此不疲。自问自答之中,我的思绪如水。灵动与飞翔的情思,使我的内心世界清爽明快。热爱庸长生活的烟火气,喜欢细小事物的精微美韵,感知生命链条的隐秘联系,尊重人与人之间的差异,珍惜所有相遇的情缘。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读与写,促使少年时代就有的理想主义,充满稚气的精神求索,在漫长的流光中没有苍老,至今依然郁郁葱葱。始终如一地喜欢正向的心性与物事,对平凡世界里的美好情怀与言行举止,总是怦然心动。沁人心脾的感动中,将春风化雨的丝缕,化为自己的精神动力。由此深感,越是微不足道的存在,越是内敛素朴的真知灼见。卑微的人情物事,浓郁原生态的天籁,真诚的心地。
就想,古今中外的圣贤,始终与大地、草根融会贯通,相互呼应,相互送暖。于是,人们生活与内心需要的光明与温暖,一直都在。人们心仪的美好与崇高,一直都在。
源自文字的灯盏,以辽阔与深远,照耀滋养无数人的心性,照耀固化我对理想主义的守望。
精神家园里,持久不衰地坚持读与写,不断获得审美愉悦,我情怀的星空,一次次被点亮。
绵薄的我,孜孜不倦地耕耘理想的桃花源,乐在其中。
与文字结缘,我感恩自己的命运。

【读与评】
黎燕女士的《海天片羽之文字结缘》是一篇充满诗意与哲思的散文,通过对文字的深情告白,展现了她与文字之间的深厚情感与精神共鸣。这篇文章不仅是对文字的热爱与追求,更是对生命、心灵与理想的深刻反思。读之,我深受触动,仿佛跟随着她的思绪,进入了一个充满光与温暖的精神世界。
一、文字的力量与灵魂的相遇
文章开篇,黎燕女士便表达了对文字的痴迷与依恋。她将文字比作“翅膀”,带着她的灵魂飞向远方,抵达那些她无法亲身经历的地方。领悟她的文意是:文字不仅是她与世界沟通的桥梁,更是她与古今中外圣贤相遇的媒介。通过文字,她与那些伟大的灵魂对话,汲取他们的智慧与力量,照亮自己的内心世界。这种对文字的深情,让我感受到文字的力量不仅仅在于表达,更在于它能连接人与人之间的精神世界,跨越时空的界限,传递思想与情感。
黎燕女士提到,文字让她搭建了一个“人的城堡”,在这个城堡里,她可以自在、充实、释怀,甚至梦呓。这个比喻让我联想到,文字不仅是她的精神寄托,更是她心灵的庇护所。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许多人都在寻找一种内心的安宁与归属感,而文字恰恰为她提供了这样一个空间。她可以在文字的世界里,暂时逃离现实的喧嚣,找到内心的平静与力量。
二、文字与生命的反思
文中,黎燕女士不断反问自己,文字是否让她走近了圣贤,是否让她的内心获得了光照与引领。这种自我反思的精神让我深受启发。文字不仅仅是表达工具,它更是一种自我审视与成长的途径。通过文字,黎燕女士不断反思自己的生命历程,追问自己的精神源头与心性成长。这种反思不仅让她告别旧我,获得新生,更让她在文字的世界里找到了神性与光亮。
黎燕女士提到,文字的光亮来自内心,内心的爱、善与暖源自天性与经历。我领悟,文字的力量不仅在于它的表达形式,更在于它所承载的情感与思想。只有当文字与内心的真实情感相契合时,它才能真正打动人心,传递温暖与力量。正如黎燕女士所说,文字是一条隐形的河流,它将岁月的沉香、风土人情、季节律动、市井尘声、世道人心、悲伤喜乐,以自己的视角,向心仪的彼岸流淌。这种流淌不仅是文字的流动,更是情感的流动,是生命的流动。
三、文字与理想主义的守望
黎燕女士在文中多次提到“理想主义”,她坦言自己少年时代就有的理想主义精神,至今依然郁郁葱葱。这种对理想主义的坚守让我感到钦佩。在这个功利主义盛行的时代,许多人早已放弃了理想,选择了现实的妥协。然而,黎燕女士却始终如一地喜欢正向的心性与物事,对平凡世界里的美好情怀与言行举止,总是怦然心动。这种对美好的执着追求,让我感受到一种纯粹的精神力量。
黎燕女士通过文字,不断耕耘自己的“理想桃花源”,乐在其中。这种对理想的坚守与追求,不仅让她的人生呈现出别样的风景,更让她在平凡的生活中找到了精神的寄托与动力。正如她所说,越是微不足道的存在,越是内敛素朴的真知灼见。这种对平凡事物的珍视与感悟,让我感悟到,真正的美好往往隐藏在生活的细节中,只有用心去感受,才能发现其中的真谛。
四、文字与感恩
文章的结尾,黎燕女士表达了对文字的感恩之情。她感恩文字让她选择了守望与担承,选择了朴素与平淡,选择了简单与安静,选择了反思与放下,选择了回归与清零。这种感恩不仅是对文字的感激,更是对生命的感激。文字让她在平凡的生活中找到了精神的归宿,让她在漫长的岁月中保持了内心的宁静与力量。
读完这篇文章,我深刻感受到文字的力量与魅力。我以为,文字不仅是表达思想的工具,更是连接心灵的桥梁。它让我们在喧嚣的世界中找到内心的宁静,让我们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美好与真谛。正如黎燕女士所说,文字的光亮来自内心,内心的爱、善与暖源自天性与经历。只有当我们用心去感受生活,用文字去表达内心,才能真正体会到文字的神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