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同情小人物命运,抨击社会的黑暗——读契可夫《苦恼》

(2024-11-20 05:19:27)
标签:

读书

          同情小人物命运,抨击社会的黑暗——读契可夫《苦恼》


苦恼 契柯夫

 

──我拿我的烦恼向谁去诉说?……

 

暮色晦暗。大片的湿雪绕着刚点亮的街灯懒洋洋地飘飞,落在房顶、马背、肩膀、帽子上,积成又软又薄的一层。车夫姚纳波达波夫周身白色,像个幽灵。他坐在车座上一动也不动,身子往前伛着,伛到了活人的身子所能伛到的最大限度。哪怕有一大堆雪落在他身上,仿佛他也会觉得用不着抖掉似的……他的小母马也一身白,也一动不动。它那呆呆不动的姿势、它那瘦骨嶙峋的身架、它那棍子一样笔直的四条腿,使得它活像拿一个小钱就可以买到的马形蜜糖饼。它大概在想心事吧。不管是谁,只要被人从犁头上硬拉开,从熟悉的灰色景致里硬拉开,硬给丢到这个充满古怪的亮光、不断的喧哗、熙攘的行人的漩涡里,那他就不会不想心事……

姚纳和他的小马有好久没动了。还是在午饭以前,他俩就走出了院子,至今还没拉到一趟生意。可是现在黄昏的暗影笼罩全城了。街灯的黯淡的光已经变得明亮生动,街上的杂乱也热闹多了。

车夫,到维堡区去!姚纳听见有人喊车。车夫!

姚纳猛地哆嗦一下,从粘着雪的睫毛望出去,看见一个军人,穿一件军大衣,头戴一顶兜囊。

到维堡区去!军人又说一遍,你是睡着了还是怎么的?拉到维堡区去!

为了表示同意,姚纳抖了抖缰绳;这样一来,一片片的雪就从马背上和他的肩膀上纷纷掉下来……军人坐上了雪橇。车夫嘬起嘴唇,对那匹马发出啧的一响(对那匹马发出啧的一响)这是叫马往前走的表示。跟天鹅那样伸出脖子,在车座上微微挺起身子,与其说是由于需要还不如说是出于习惯地扬起鞭子。那小母马也伸出脖子,弯一弯像棍子一样笔直的腿,迟迟疑疑地走动了……

你往哪儿闯啊,鬼东西?姚纳立刻听见黑暗里有人嚷起来,一团团黑影在他眼前游过来游过去,你到底是往哪儿走啊?靠右!

你不会赶车!靠右走!军人生气地说。

一个赶四轮轿车的车夫朝他咒骂;一个行人穿过马路,肩膀刚好擦着马鼻子,就狠狠地瞪他一眼,抖掉袖子上的雪。姚纳坐在车座上局促不安,仿佛坐在针尖上似的,他向两旁撑开胳臂肘儿,眼珠乱转,就跟有鬼附了体一样,仿佛他不知道自己在哪儿,也不知道为什么在那儿似的。

这些家伙真是混蛋!军人打趣地说,他们简直是极力跑来撞你,或者扑到马蹄底下去。他们这是预先商量好的。

姚纳回头瞧着他的乘客,张开嘴唇……他分明想要说话,可是喉咙里没吐出一个字来,只是哼了一声。

什么?军人问。

姚纳咧开苦笑的嘴,嗓子里用一下劲,这才干哑地说出来:老爷,我的…………我的儿子在这个星期死了。

哦!……他害什么病死的?

姚纳掉转整个身子朝着乘客说:谁说得清呢?多半是热病吧……他在医院里躺了三天就死了……上帝的意旨哟。

拐弯呀,鬼东西!黑暗里有人喊,瞎了眼还是怎么的,老狗?用眼睛瞧着!

赶车吧,赶车吧……”乘客说,照这样走下去,明天也到不了啦。快点赶车吧!

车夫又伸出脖子,微微挺起身子,笨重而优雅地挥动他的鞭子。他有好几回转过身去看军官,可是军官闭着眼睛,分明不愿意再听了。姚纳把车赶到维堡区,让乘客下车,再把车子赶到一个饭馆的左近停下来,坐在车座上伛下腰,又不动了……湿雪又把他和他的马涂得挺白。一个钟头过去了,又一个钟头过去了……

三个青年沿着人行道走过来,两个又高又瘦,一个挺矮,驼背;他们互相谩骂,他们的雨鞋踩出一片响声。

车夫,上巡警桥去!驼背用破锣似的声音喊道,我们三个人……二十个戈比!

姚纳抖动缰绳,把嘴唇嘬得啧啧的响。二十个戈比是不公道的,可是他顾不得讲价了。现在,一个卢布也好,五个戈比也好,在他全是一样,只要有人坐车就行……青年们互相推挤着,骂着下流话,拥上雪橇,三个人想一齐坐下来。这就有了需要解决的问题:该哪两个坐着?该哪一个站着呢?经过很久的吵骂、变卦、责难,他们总算得出了结论:该驼背站着,因为他顶矮。

好啦,赶车吧!驼背站稳,用破锣样的声音说,他的呼吸吹着姚纳的后脑壳,快走!你戴的这是什么帽子呀,老兄!走遍彼得堡,再也找不到比这更糟的了……”

嘻嘻!……嘻嘻!……”姚纳笑,这帽子本来不行啦!

得了,本来不行了,你啊,赶车吧!你就打算一路上都照这样子赶车吗?啊?要我给你一个脖儿拐吗?……”

我的脑袋要炸开了……”一个高个子说,昨天在杜科玛索夫家里,华斯卡和我两个人一共喝了四瓶白兰地。

我真不懂你为什么要胡说!另一个高个子生气地说,你跟下流人似的胡说八道。
 
要是我胡说,让上帝惩罚我!我说的是实在的情形嘛!……”

要是这实在,跳蚤咳嗽就也实在。

嘻嘻!姚纳笑了,好有兴致的几位老爷!

呸!滚你的!……”驼背愤愤地喊叫,你到底肯不肯快点走啊,你这老不死的?难道就这样赶车?给它一鞭子!他妈的!快走!结结实实地抽它一鞭子!

姚纳感到了背后那驼背的扭动的身子和颤抖的声音。他听着骂他的话,看着这几个人,孤单的感觉就渐渐从他的胸中消散了。驼背一股劲儿地骂他,诌出一长串稀奇古怪的骂人话,直说得透不过气来,连连咳嗽。那两个高个子开始讲到一个名叫娜节日达彼得罗芙娜的女人。姚纳不住地回头看他们。等到他们的谈话有了一个短短的停顿,他又回过头去,叽叽咕咕地说:这个星期我…………我的儿子死了!

大家都要死的……”驼背咳了一阵,擦擦嘴唇,叹口气说,算了,赶车吧!赶车吧!诸位先生啊,车子照这么爬,我简直受不得啦!什么时候他才会把我们拉到啊?

那么,你给他一点小小的鼓励也好……给他一个脖儿拐!

你听见没有,你这老不死的?我要给你一个脖儿拐啦!要是跟你们这班人讲客气,那还不如索性走路的好!……听见没有,你这条老龙,神话中的一条怪龙的名字,住在深山里。这里用做骂人的话。莫非我们说的话你不在心上吗?

于是姚纳,与其说是觉得,不如说是听见脖子后面拍的一响。

嘻嘻!……”他笑,好有兴致的几位老爷……求上帝保佑你们!

赶车的,你结过婚没有?一个高个子问。

我?嘻嘻!……好有兴致的老爷!现在我那个老婆成了烂泥地……嘻嘻嘻!……那就是,在坟里头啦!这会儿,我儿子也死了,我却活着……真是怪事,死神认错了门啦……它没来找我,却去找了我的儿子……”

姚纳回转身去,想说一说他儿子是怎么死的,可是这当儿驼背轻松地吁一口气,说是谢天谢地,他们总算到了。姚纳收下二十个戈比,对着那几个玩乐的客人的后影瞧了好半天,他们走进一个漆黑的门口,不见了。他又孤单了,寂静又向他侵袭过来……苦恼,刚淡忘了不久,现在又回来了,更为有力地撕扯他的胸膛。姚纳的眼睛焦灼而痛苦地打量大街两边川流不息的人群:难道在那成千上万的人当中,连一个愿意听他讲话的人都找不到吗?人群匆匆地来去,没人理会他和他的苦恼……那苦恼是浩大的,无边无际。要是姚纳的胸裂开,苦恼滚滚地流出来的话,那苦恼仿佛会淹没全世界似的,可是话虽如此,那苦恼偏偏没人看见。那份苦恼竟包藏在这么一个渺小的躯壳里,哪怕在大白天举着火把去找也找不到……

姚纳看见一个看门人提着一个袋子,就下决心跟他攀谈一下。

现在什么时候啦,朋友?他问。

快到十点了……你停在这儿做什么?把车子赶开!

姚纳把雪橇赶到几步以外,伛下腰,任凭苦恼来折磨他……他觉得向别人诉说也没有用了。可是还没过上五分钟,他就挺起腰板,摇着头,仿佛感到一阵剧烈的疼痛似的;他拉了拉缰绳……他受不住了。

回院子里去!他想,回院子里去!

他那小母马仿佛领会了他的想头似的,踩着小快步跑起来。过了一个半钟头,姚纳已经坐在一个又大又脏的火炉旁边了。炉台上、地板上、凳子上,全睡得有人,正在打鼾。空气又臭又闷……姚纳看一看那些睡熟的人,搔一搔自己的身子,后悔回来得太早了……

其实我连买燕麦的钱还没挣到呢,他想,这就是为什么我会这么苦恼的缘故了。一个人,要是会料理自己的事……让自己吃得饱饱的,自己的马也吃得饱饱的,那他就会永远心平气和……”

墙角上,有一个年轻的车夫爬起来,睡意朦胧地嗽了嗽喉咙,走到水桶那儿去。

想喝水啦?姚纳问他。

是啊,想喝水!

那就喝吧。……喝点水,身体好……可是,老弟,我的儿子死啦……听见没有?这个星期在医院里死的……真是怪事!

姚纳看一看他的话生了什么影响,可是什么影响也没看见。那年轻小伙子已经盖上被子蒙着头,睡着了。老头儿叹口气,搔搔自己的身子……如同那青年想喝水似的,他想说话。他儿子去世快满一个星期了,他却至今还没跟别人好好地谈过这件事……应当有条有理、有声有色地讲一讲……应当讲一讲他儿子怎样得的病,怎样受苦,临死以前说过些什么话,怎样去世的……他要描摹一下儿子怎样下葬,后来他怎样上医院里去取死人的衣服。他还有个女儿阿尼霞住在乡下……他也想谈一谈她……他现在可以讲的话还会少吗?听讲的人应该哀伤,叹息,惋惜……倒还是跟娘们儿谈一谈的好。她们虽是些蠢东西,不过听不上两句话就会呜呜地哭起来。

出去看看马吧,姚纳想,有的是工夫睡觉……总归睡得够的,不用担心……”

他穿上大衣,走进马棚,他的马在那儿站着。他想到燕麦,想到干草,想到天气……他孤单单一个人的时候,不敢想儿子……对别人谈一谈儿子倒还可以,至于想他,描出他的模样,那是会可怕得叫人受不了的……

你在嚼草吗?姚纳问他的马,看见它亮晶晶的眼睛,好的,嚼吧,嚼吧……我们挣的钱既然不够吃燕麦,那就吃干草吧……对了……我呢,岁数大了,赶车不行啦……应当由我儿子来赶车才对,不该由我来赶了……他可是个地道的马车夫……要是他活着才好……”

姚纳沉默一会儿,接着说:是这么回事,小母马……库司玛?姚尼奇下世了……他跟我说了再会……他一下子就无缘无故死了……哪,打个比方,你生了个小崽子,你就是那小崽子的亲妈了……突然间,比方说,那小崽子跟你告别,死了……你不是要伤心吗?……”

小母马嚼着干草,听着,闻闻主人的手……

姚纳讲得有了劲,就把心里的话统统讲给它听了…… 



                                 同情小人物命运,抨击社会的黑暗——读契可夫《苦恼》



【读与评】

契诃夫《苦恼》曾被托尔斯泰列为作者的第一流作品。这篇描写小人物悲剧命运的忧愤深广之作,读来令人震颤而又耐人寻味。它的思想内含,可以从三个方面去理解:

第一,作品表现了黑暗现实中的小人物悲惨无援的处境和苦恼。车夫姚纳身处社会的下层,军人可以向他发脾气,青年们随意取笑漫骂他,扬言给他一个脖儿拐,连看门人和他的同行都对他的痛苦无动于衷、缺乏同情心。他的生计也很艰难。午饭前出来到黄昏的暗影笼罩金城,他还没拉到一趟生意;奔波到晚上十点钟,竟然连买燕麦的钱还没挣到。他的遭遇又极其不幸,老婆早已去世,唯一可寄托希望的儿子又新近病逝。契柯夫真实地刻画了一个地位低下、苦苦挣扎、命运悲惨的小人物形象。他的不幸,正是当社会压迫的结果。然而,对姚纳来说,最苦恼的还不是他的现实境遇,而是他的痛苦无处诉说,无人理解和同情,心灵的孤寂和折磨比现实生活的不幸更难以承受。契柯夫写出了他在浩大无边的苦恼摧残下的内心麻木;他一动不动地任凭风雪的袭击,他无心拒绝不公道的车价,他相信一切都是上帝的意旨。但作为一个活人,他毕竟还有向人倾吐苦恼、与人交流情感的渴望。然而在偌大的社会中,他却找不到一个关心同情、能分担他的苦恼的人,他只能在马身上实现他那小小的可怜的心愿。一个小人物孤单寂寞,压抑滞重的心态由此得到了深刻的揭示。他的麻木、忍受和不觉悟,既是生活的赐予,也是他无法通过斗争改变自己命运的心灵桎梏。契柯夫哀其不幸之余,也不无怒其不争的意味。

第二、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昏聩和人与人关系中的自私、冷漠。契柯夫通过马车夫姚纳一心想倾诉他的苦恼而结果却处处碰壁的情节,写出了现实生活和社会心态的一个缩影。人们自私自利、麻木不仁、缺乏同情心,人际关系被市侩意识支配,难以沟通感情、互相理解,从而显示出整个社会的黑暗和冷酷无情。军人与追求享乐的青年对小人物的不幸漠不关心,这里有社会地位的隔膜。然而,与穷车夫处于同一阶层的看门人和青年车夫也无动于衷,这就更深刻地提示了当时社会人与人关系中的冷漠无情已到了何等地步。令人窒息的社会氛围终于把姚纳推向小母马,他在对马的倾诉中得到了人间得不到的安慰和同情。作品凸现了人不如马的昏聩现实。契柯夫以深沉的感伤和强烈的愤慨,对此加以无情的揭露和否定。

第三、抒写了契柯夫自己的无处言说的苦恼心境。当时,契诃夫正为探求真理不得而苦恼。他的这种心境,反映在《没意思的故事》的情节之中,也寄寓和流露在姚纳这个形象的塑造上。在叙述马车夫不幸遭遇和内心苦恼的过程中,尤其在姚纳只得对小母马倾吐悲苦的描写中,契柯夫本人的那种苦闷、悲哀和默默之情是溢于言表的。题记:我拿我的烦恼向谁去诉说?更具有一种自我表白的意味。文中写道:那苦恼是浩大的、无边无际的。要是姚纳的胸裂开,苦恼滚滚地流出来的话,那苦恼仿佛会淹没全世界似的,可是话虽如此,那苦恼偏偏没人看见。那份苦恼竟包藏在这么渺小的躯壳里,哪怕在大白天举着火把去找也找不到……”这既是客观写实,也是主观移情。契柯夫在同情小人物命运、抨击社会黑暗的描绘中,又表现出自己的那种看不到前途和光明的无可奈何的态度,那种还在黑暗中摸索而苦无出路的心境。

在艺术上,本文有三个特点值得品味:

一是对比手法的成功运用。契柯夫在作品中,将人与人的关系与人与马的关系相对比。用人的冷漠、自私和不耐烦和小母马听着,闻闻主人的手形成强烈的反差,用人的悲苦和小母马的凄苦相对比,形成相互间的一种比衬,更显示出人马相同的悲苦命运。最后姚纳与马相依为命,更加比照出姚纳牛马般的社会地位和现实处境,具有强烈的震憾人心的力量和催人泪下的艺术效果。

二是用对话表现人物的性格和心态。契诃夫与其他一些俄国作家不同,他笔下的人物对话精当简练,毫无见长罗嗦之感。人物对话不仅符合特定环境和场合下人物的性格逻辑,而且能恰当地映射出人物此时此景的内心活动。三个青年的对显示他们寻欢作乐、玩世不恭的性格,姚纳挨了他们一巴掌还说:嘻嘻!……好有兴致的几位老爷……”。内心正转着这样的念头:他们有兴趣和他打玩,大概也有兴趣听他谈谈儿子。同时,姚纳的对话也反映了他老实巴结、逆来顺受的性格和急于倾诉愁苦的心情。这对刻画马车夫的性格特征和深层心理状态起了很大作用。

三是富有深刻内涵的细节描写。《苦恼》中没有巨大的场面和引人入胜的曲折情节。它的整个故事都建立在马车夫想找人倾诉儿子死了这一细节描写上。但这件日常小事和小人物小小的可怜的心愿却折射出整个社会遭遇和悲剧命运。文章结尾姚纳对马倾诉衷肠的细节描写,更是强烈地突出和深化了主题,给读者以巨大的震惊和长久的回味。此外,以二十个戈比坐一趟车既写出了三个青年的耍懒,又刻画出姚纳为苦恼压倒而无心讲价钱;关于娘儿们的评价,写出了姚纳轻视妇女的传统思想弱点,以及当时小人物虽孤苦无援,但地位还在妇女之上的社会现实;这些都是内涵深刻而丰富的细节刻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