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路上的感悟与思考——读陆文夫散文《脚步声》
标签:
读书 |

脚步声/陆文夫
照理不应该被自己的脚步声吓住,因为在少年时我就在黑暗无人的旷野间听到过此种脚步。那时我住在江边的一个水陆码头上,那里没有学校,只有二里路外的村庄上有一位塾师在那里授馆,我只能去那里读书。那位塾师要求学生们苦读,即使不头悬梁、锥刺股,却也要“闻鸡起舞”,所谓闻鸡起舞就是在鸡鸣时分赶到学塾里去读早书。农村里没有钟,全靠鸡报时。“雄鸡一唱天下白”,那是诗句,实际上鸡叫头遍时只是曙色萌动,到天下大白还有一段黎明前的黑暗。我在这黑暗中向两华里之外的学塾走去,周围寂静无声,却听到身后有沙沙的脚步声,好像是谁尾随着我,回头看时却又什么也没有。那时以为是鬼,吓得向前飞奔,无论你奔得多快,那声音总是紧紧相随,你快它也快,你停它也停。奔到学塾里上气不接下气地告诉塾师,塾师睡在床上教导我说:
“你不要怕鬼,鬼不伤害读书人。你倒是要当心人,坏人会来剥你的衣裳,抢你的钱。”
老师的教导我终身不忘,多少年来我在黑暗的旷野中行走时从来不怕鬼、只怕人,怕人在暗地里给你一拳,或者是背后捅你一刀。不过,这种担心近年来也淡忘了,因为近年来我很少在黑暗的旷野中行走,也很少听到自己的脚步。
是的,我听不到自己的脚步声已有多年了,多年来在繁华的城市里可以听到各种各样奇妙的声响:有慷慨陈词,有嘁嘁私语,有无病的呻吟,也有无声的哭泣;有舞厅里重低音的轰鸣,也有警车呼啸着穿城而过……喧嚣,轰鸣,什么声音都有,谁还能听到自己的脚步?
要想听到自己的脚步声,好像必须是在寂寞的时候,在孤苦的时候,在泥泞中跋涉或是穿过荒郊与空林的时候,这时候你才能清晰地听到自己的脚步声:那么沉重,那么迟疑,那么拖沓而又疲惫;踯躅不前时你空有叹息,无故狂奔后又不停地喘息。那种脚步声能够清楚地告诉你,你在何处,你是从哪里来,又欲走向何处?那脚步声还会清楚地告诉你,它永远也不可能把你送到你心中的目的地。
在都市的喧嚣声中,凡夫俗子们不可能听到自己的脚步声,你一出门甚至不出门便可听到整个的世界有一种嗡嗡的轰鸣,分不清是哭是笑是哽咽,分不清是争吵不休还是举杯共饮,分不清是胡言乱语还是壮志凌云,分不清那事物到底是假是真,分不清来者是哪个星球上的人?弄到最后你自己也分不清自己了,人人都好像不是用自己的脚在走路,而是被一种看不见的力量在向前推。很难听得见自己的脚步声了,只听得耳边呼呼风响,眼面前车轮滚滚,你不知道是在何处,忘记了是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行动就是一切。
偶尔回到空寂的林间来了,又听到了自己的脚步声。听到这种声音的时候,似乎觉得有一股和煦的风,一股清冽的水穿过了心头。好像又回到了青少年时代,好像又回到了孤寂的时候。仔细听听,还是那从前的脚步声,悠闲而有些自信,只是声音变得更加轻微,还有点儿疲惫之意。是的,我从乡间走来,迈过泥泞的沼泽,走过碧野千里,那脚步当然会失去了原有的弹跳力,可它还是存在着,还是和我紧紧相随,有这一点也就聊以自慰。我不希望那脚步会把我送到我心中的目的地,那个目的地是永远也不会达到的,如果我能达到的话,后来者又何必去跋涉?
心中的目标虽然难以达到,脚步却也没有白费,每走一步都是有收获的。痛苦是一种收获,艰难是一种收获,哭泣也是一种必不可少的体验,要不然你怎么会知道欢乐、顺利和仰天大笑是什么滋味?能走总是美好的。我不敢多走了,在湖边的岩石上坐下来,想留下前面的路慢慢地走,不必那么急匆匆地一下子就走完。
太阳从不担心明天的路,一下子便走到了水天相接处,依偎在一座青山的旁边。我向湖中一看,突然看见有一条金色的光带铺在平静的湖水上,从日边一直铺到我面前,铺到我脚下的岩石边,像一条宽阔的金光大道,只要我一抬脚,就可以沿着这条金光大道一直走到日边,走到天的尽头,看起来路途也不遥远,走起来也十分方便。这种景象我见过多次了,它是一种诱惑、一种人生的畅想曲,好像生活的路就是一条金色的路,跃身而下就可以走到天的尽头,走到你心中设想的目的地。可你别忙,你只需呆呆地在岩石上多坐片刻,坐到太阳下沉之后,剩下的就只有一片白茫茫的湖水,你没有金光大道可走,还得靠那沉重的脚步老老实实地挪向前。

【读与评】
陆文夫先生善于以小见大,用独特视角发现思想意蕴。“脚步声”这一平常得让人忽视的事物被他采撷起来,再加以饱含智慧的语言,又着实蕴涵着人生的韵理在里面。读罢《脚步声》如嚼橄榄,醇厚绵长,让人沉思如何去倾听脚步声……
先生的《脚步声》从写实到写虚,虚虚实实中透露出感悟与思考。人只有在司空见惯中看出不平凡,看出深意,看出别人所看见的东西,那才是艺术家的洞察,才是慧眼识金星,才是散文的高手。这脚步声是这么平常不过的,犹如风声、雨声一样,但先生却看出繁华城市喧嚣的背后,人心的浮躁,被各种“名声”与“利噪”所淹没,许多人都听不到自己的脚步声。这脚步声需要静心倾听,它是灵魂之声,是行走时的身心状态,是生命不息,奋斗不已的声音。
我们生活在城市里,为了生活奔波操劳,像陀螺不停地转,当有一天生病了或不能转了,才想起自已曾经在路上轻轻的脚步声,这时人会感叹时光快速流逝,竟一事无成,悔恨自己没有认真听自已的脚步声,一切都晚矣了。
先生在人生路上不断在思索问题,他想到自己,也想到人们为什么这么匆忙和喧嚣,不去听听自已的脚步声呢?他讲道:“从前我走过湖畔山林间的小路,突然间听到自己的身后有脚步声,而在繁华的城市里却听不到声音。”让我们对社会人生的追问与感慨。
我们的社会是一个快速发展的社会。虽然物质财富不断增强,但人们的内心空虚,灵魂之声匿迹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缺失,人文关怀更无从谈起。
先生谈到年轻时,听到的脚步声悠闲而自信,而现在则是轻松疲惫,人生的奋斗之路就在跋涉者脚下,要想成功,就必须坚定自已的步伐,老老实实地向前走。
有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能走总是美好的”即意味着生命还在,理想追求还在,虽然心中目标难以达到,但每一步都有收获,即使痛苦、艰难、哭泣也是收获,否则哪有坚强、健朗、成熟的心态呢?
先生散文《脚步声》,启示人们多听听自已的脚步声,在城市里听不到,就去湖畔田野,就去人迹罕少的地方。当一个人远离人群,独自面对自然,独自面对自已,眼前的世界便一派绿意盎然,生机勃勃和高远的天空。自已内心会都一种声音在呼唤,在鸣唱,此时,不仅听到了脚步声,而且还能听到心跳的声音,灵魂的声音。那时,人的内心会十分澄澈,像大海的水一样纯净,快乐之鸟就会翩然而至。人们才明白什么是自己所追求的?什么是自己摒弃的?认准前方的路,向着人生的目的地靠近、再靠些、再靠近……幸福的人生并非只是拥有很多的钱财和拥有很高的地位,能真正认识自己并接受自己也是一种幸福。不依附权势,不贪求金钱,心静如水,无怨无争,脚踏实地,一声声坚实的脚步提醒着你,这也是一种惬意、幸福的人生。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