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就是给自己遮风挡雨的一切——读山珍散文《家园如梦》
标签:
读书 |

家园如梦/山珍
夜很深,也很静。浅浅的月光流进了我的村子,挤进了那扇用皮纸蒙住的三字窗。风轻轻地梳理着窗外还略显单薄的树枝,嗓音很低,却让我听得清楚那来自远方的呼唤。
1
庭院里的那口古井,清楚地倒映着我曾经在井旁的柳树上猴跃的童年。辘轳上那长满黑斑的麻绠,依然牢牢地吊着我的心事,绷得像调紧的弦。
月光光,亮堂堂,背书包,进课堂……;井边学会的童谣鲜活如初,只是教我童谣的母亲却已独卧寒山。母亲的声音已成记忆,然而母亲的血必将灌溉我的一生。
流浪的脚步离开家园,只把乡愁饲养在井中,任何一丝不经意的涟漪,都有可能荡得我遍体伤痕。
2
一阵春雨松软了季节,草叶上擎起一颗颗闪亮的星星,我思念的新绿在蛙鼓萦绕的池塘边萌动。童年,已成了水藻上那一片片青青的诗情画意,洁净我积满了城市尘埃和异味的心灵。
屋前的樱花早已凋谢,青石板上踏响的欢乐依旧被风的素手拉得悠长悠长。曾经从樱桃树上摇落的那粒粒殷红的音符,如今被我的侄儿侄女们一一拾起,他们也像我当年一样开始喂养记忆,挽留童年。
河边浣衣石上那窈窕的身影,是否还在守护着自己的诺言?你可知道,那个从河边上路的翩翩少年,在你土地上种植感情的动作更加利索和深沉。
3
屋后的荒坡上,零零散散地落户了一些三月莓树,它们在贫瘠中送走一个个春夏秋冬,又迎来一个个春夏秋冬。
母亲为我摘莓子时被刺破的手指,滴着血,凝成一团不褪的火红,永远燃烧在我记忆的深处。那些吃三月莓当饭的甜甜日子,是母亲用手一分一分地扳来的。今年的三月,我想母亲还会在另外的世界里为我采摘三月莓。只是母亲已经故去,即使我将膝盖埋进坟土,也无法缩短母子间的距离。
等到三月莓红透的时候,我该回趟老家,去荒坡上采摘一包三月莓,捧撒在母亲的坟头。母亲曾经为我寻找三月莓的目光,擦亮一串串累累的爱。
4
屋右的古枫树是鸟的乐园。孩提时,父亲总是架着长长的梯子,猫着腰一回又一回地爬上树去为我取鸟蛋,样子很吃力,可父亲的脸上却从不滚落丝毫吃力的神情。
如今,鸟渐渐地少了,只剩下乱七八糟的鸟巢搁在树丫间,年迈的父亲却像童年的我一样,在鸟归季节里一遍遍地数着鸟巢。又是鸟儿孵殖的季节,隐约中,我感觉父亲佝偻着身子站在古枫前学舌一般重复着“一、二、三、四……”,那深深陷进了眼窝的眸子,专一地注视着通往山外的羊肠路。
古枫在岁月中日渐丰腴,而父亲却在岁月中日益消瘦。父亲与古枫在我心中始终是同等高度,父亲时常抱着我摇晃的童贞围着古枫踱步,单薄的臂弯里长满葳蕤的慈爱。父亲的祈祷中,附丽减原版的祝福。
5
屋外蜿蜒蛇行的山路依旧在为我走出大山的举动做注脚,那浅浅的一行不知打上了我多少若隐若现的脚印。从山村走进城市,实际上是走进一种诱惑,甚至是一种折磨。
山路的源头是生活,山路的尽处还是生活。生活就是生生死死,造化平衡世界,谁能适应这个世界,谁就是赢家。做个赢家吧,赢家有能力随遇而安。无论生活把自己推到哪个位置,都要用一颗平常心去面对,轻松靠自己给予,快乐只属于创造快乐的人。
6
荷塘丰满了,一枚枚尖尖的荷角还没等红蜻蜓登门就摊开了自己的热情。我趴在柔柔的荷叶上,欣赏鱼儿很入角色的情侣对舞。
莲花究竟为谁而开无须考证,属于自己的挥之不去,不属于自己的招之不来,我只想知道莲根庄严的承诺。在这个缺少感情的年代,我将一如既往地像莲花一样把清香和艳丽献给所有爱我和我爱的人。心中的莲根啊,久违了!我一直在饱蘸着浓墨准备书写你的坚贞。
我仿佛正挥舞着深秋的镰刀,虔诚地收割着荷塘里的一切,包括莲根与莲叶,包括年成与祈愿,包括生命与感情……
7
怀念家园,更怀念家园里的某些人。我茹苦一生而今永隔幽冥的母亲,愿您有您的天堂;我艰难活命又思儿念女的父亲,愿您有您的寄托。
木屋里那盏豆黄的煤油灯,温暖着我我那被都市潮涌湿了的灵魂。如果真能像荷尔德林说的那样可以在自己苦恋的土地上诗意地栖居,如果真的乘上余光中的邮票就可以找到回家的感觉,那么我愿意把自己卖给他们。
在家门前那堵不倒的竹篱笆上,我将把自己攀缘成一株不老的牵牛,紫色的喇叭始终朝向敞开着的家门,芬芳屋里的每一道墙缝。
8
家园如一件厚厚的袄,等待着每一个伶仃的流浪者去穿;家园如一双不破的鞋,永远套在流浪者缺暖的脚上;家园如一柄永新的伞,一直搭在流浪者风雨兼程的肩膀上;家园如一块啃不完的饼,让流浪者一次又一次去补充能量;家园如一根拉不断的线,末端总系着一个流浪者的大风筝。
我是一株从父母亲的生命里分孽出来的稻子,我要把自己的血液灌进故乡的每一寸土地,让它静静地开放,静静地成熟。
我仿佛自己又紧握巨铲,正在一铲一铲地铲平着通往家园的路。

【读与评】
故园,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意味着什么?山珍(罗尧清)先生在散文《家园如梦》中告诉我们,故园是童年的养育之地,是新人的温暖怀抱,是岁月的沉淀与回忆,更是内心的归属感与确认感——故园是游子精神的根。
《家园如梦》犹如一首诗,把先生浓厚的思乡之情浓缩在一组组意象里,如古井、柳树、三月梅、古枫、山路等。
先生善于刻画细节,如母亲摘三月梅划破的手指,父亲猫着腰到枫树上掏鸟蛋,仅仅只言片语,却刻画出父母浓浓的爱。
先生善用动词,看似平常的词语点缀在句子里,勾兑出先生醇醇的情。如:
“浅浅的月光流进了我的村子,挤进了那扇用皮纸蒙住的三字窗。”一个“挤”字,状写出先生思乡之潮的饱满、汹涌。
“庭院里的那口古井,清楚地倒映着我曾经在井旁的柳树上猴跃的童年”。“猴跃”一词,生动形象地展现先生儿时的快乐与淘气。
“流浪的脚步离开家园,只把乡愁饲养在井中,任何一丝不经意的涟漪,都有可能荡得我遍体伤痕”。“饲养”的对象一般是动物,先生却将它用于一种抽象的情感。它意在表现随着流浪的脚步渐行渐远,先生把乡愁刻在自己的心头。“饲养“一词可以包含两层含义:其一,强调思念的主动性,不放弃不割舍;其二,强调思念的成长性,离家的日子越长,思念之情就越茁壮。
“在家门前那堵不倒的竹篱笆上,我将把自己攀缘成一株不老的牵牛,紫色的喇叭始终朝向敞开着的家门,芬芳屋里的每一道墙缝”。”攀缘“,状写出先生对故园的依附慕念;“芬芳”,让读者感觉到先生的思乡的潮水中,故园充满柔情温馨。
先生善于恰当地运用修辞格,让文字生动形象、表意准确。比如博喻——“家园如一件厚厚的袄,等待着每一个伶仃的流浪者去穿;家园如一双不破的鞋,永远套在流浪者缺暖的脚上;家园如一柄永新的伞,一直搭在流浪者风雨兼程的肩膀上;家园如一块啃不完的饼,让流浪者一次又一次去补充能量;家园如一根拉不断的线,末端总系着一个流浪者的大风筝”。五个“家园”,构成博喻,从不同的角度描摹“家园”的作用——为游子抵挡严寒,家园让游子脚踏实地,家园是一种庇护,家园是一股力量,家园是一种牵挂,家园是游子精神的根。
游子思乡,是中国文人千百年来反复咏唱的旋律。它在《诗经》里唱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采薇》);它在唐诗里唱过(“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它在宋词里唱过(”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同样,它也唱响在现代人的心曲里(“乡愁是一弯浅浅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余光中《乡愁》)。
《家园如梦》这篇散文通过对儿时往事的回忆,表达了深切醇厚的思乡之情,极富感染力。而更为可贵的是,在这首思乡曲中,先生加入了现代的哲学思考。
乡愁,千百年来是游子泣血带泪的歌;但是,千百年来,一代一代的人依旧离土远行。远方有什么?先生说:“从山村走进城市,实际上是走进一种诱惑,甚至一种折磨,我们该怎样对待这样的诱惑和折磨?山路的源头是生活,山路的尽处还是生活”,尽管各处各人的生活各有其形色风味,但“生生死死”,是共有的旋律。所以,要懂得“随遇而安”,“谁能适应这个世界,谁就是赢家”,就掌握了生活。先生强调的“随遇而安”不是消极懒惰,而是指在理解的基础上把握生活。
其实,城市需要适应,乡村也需要适应。因为背井离乡,走进另一种生活是折磨;居乡守土,抵抗远方的诱惑,固守原有的生活方式,也是折磨。所以,“无论生活把自己推到哪个位置,都要用一颗平常心去面对,轻松靠自己给予,快乐只属于创造快乐的人”。
透过先生质朴而又动情的文字,我们分明触摸到先生怦然的心跳,感受到先生激情的奔腾:回眸生活的经历,从心灵深处唱出了一首成长岁月至真至纯的亲情颂歌。这颂歌不仅温暖着先生所有的日子,也吹奏起我们感情的涟漪——母爱,这一人类伟大的主题,在先生饱蘸深情的笔墨的点染下,分量显得格外沉重。普通的山村、普通的庭院、普通的古井,连同那位普通的母亲。普通的一切,演绎着一个令人心动的故事:母亲教“我”学会鲜活的童谣,让“我”人性之初的野性的心灵,潜入最早的文化意蕴。虽然母亲已独卧寒山,但母亲在“我”幼小的心田播撒的文明种子,早已生根开花。最难忘这样的梦境:屋后的荒坡上,三月莓红透的时候,母亲为“我”扳摘莓子剌破了手指,滴落的鲜血似一团永不息灭的火苗,凝固成永不泯灭的记忆,永远燃烧在“我”心灵的天空。这永远燃烧的记忆,其实就是炽热的母爱。当时间走进三月,荒坡上莓树染红的时候,“我”会为移居黄泉的母亲献上采摘的三月莓。重浴亲情、重温母爱,让爱的阳光驱散心的阴霾,照亮生活的空间。
如果说母爱似水,时时湿润“我”干裂的心田,那么,父爱如山,永远高耸在“我”心宇的荒原。童年的岁月,总是伴随着父爱一起长大。不会忘记,古枫树上,父亲架着长长的梯子为“我”取鸟蛋的情景,但父亲却掩饰着吃力的表情。为增添“我”童年生活的乐趣,父亲从不将疲惫写在脸上。而当父亲年迈时,会在“鸟归的季节里,一遍遍地数着鸟巢”,“隐进了眼窝的眸子,专一地注视着通往山外的羊肠道”,那种牵挂着亲情的期盼与等待,是何等的刻骨铭心。简洁的叙事,让我们感悟到父爱的伟大。无言深沉的父爱,总是慰籍着人生旅途忙碌而疲惫的心灵,总如一笔财富,富裕人的一生。
怀念亲情,怀念滋养亲情的故园,先生的思维总是难以平定,是家园里的亲情营养着先生的精神世界,使先生在爱的大地里快乐成长。所以,对着那片深情的厚土,先生发出了感人的誓言:无论何时,无论何地,自己将是一株牵牛,一朵喇叭花,总会朴实无华地芬芳着自己的家园。在先生不停涌动的情潮中,在他的笔下前后连贯的博喻运用中,在文中生动形象的词语涵咏中,我们终于懂得:家园就是给自己遮风挡雨的一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