韵律、意象、张力——读弗罗斯特诗歌《荒野》

标签:
读书 |

荒野/弗罗斯特
大雪和夜一道降临,那么迅捷
压向我路过时凝望的一片田野
田野几乎被雪盖成白茫茫一片
只有少数荒草和麦茬探出积雪
周围的树林说
这是它们的生存世界
所有动物都被埋进了藏身之所
而我太缺乏生气,不值得被掩埋
但孤独早已不知不觉把我包裹
尽管孤独乃寂寞,但那种孤寂
在其减弱之前还将会变本加厉
白茫茫的雪夜将变成一片空白
没有任何内容可以表露或显示
人们要吓唬我不能用苍茫太空
无人类居住的星球之间的太空
我用自己的荒野来吓唬自己
这片荒野离我家近在咫尺。

【读与评】
罗伯特·弗罗斯特是美国当现代文坛唯一一位获过4次普利策优秀诗歌奖的诗人,他,连同艾略特、庞德、威廉斯和史蒂文斯一起,被誉为20世纪美国诗坛五巨擎。较艾略特、庞德诗歌之浮华张扬,威廉斯诗歌之独辟蹊径,史蒂文斯诗歌之隐晦艰涩,弗罗斯特诗歌别具风情,其诗多以新英格兰乡村为背景,田园气息浓郁,使人读来清新流畅、通俗易懂,然而,如弗罗斯特自己所说:“我是一个十分难以捉摸的人……当我想要讲真话的时候,我的话语往往最具有欺骗性。”
弗罗斯特的诗虽多采用传统格律,看似简单直白,却极具不确定性。诗中精妙难断的隐喻意象、似是而非的文本悖论、悬而未决的多元结局,不仅赋予了读者不确定的多元解读可能,也彰显了诗歌简约而不简单的深邃内涵。
人们谈起弗罗斯特的诗歌,通常会提起《未选择的路》、《雪夜林边小驻》、《摘苹果后》和《补墙》这些著名的诗歌,大多数研究也是透过这些著名诗歌探索弗罗斯特的艺术表达方法或者对世界的态度。他的诗大多都以田园生活为主题,《荒野》是一首表达孤独的诗歌,他通过描绘眼前冬季荒野的景象营造了一种忧郁气氛。
其特点一:韵律
一首好诗犹如一首美好的歌曲,美妙的节奏感会给人带来美的感受。这首小诗读起来极富韵律感,随着节奏和韵律的变化,诗中所表达的孤独感也得到升华。
前半部分,弗罗斯特写道冬季的寒夜大雪飘落,这时的节奏是快的,与落雪的环境相协调,而随着时间流逝,一切被白雪覆盖,自己的内心也如荒野般被忧郁覆盖,感到迷茫孤独寂寞,由眼前的荒野联想到自己内心的荒芜,内心的荒野才最恐怖。
其特点二:意象
自然、质朴是弗罗斯特的诗歌特点,他不用华丽的辞藻,但诗中却不乏丰富的意象。
意象具有建构功能,这种功能主要通过意象的并置性、组合性、不确定性和意象角度的创新性实现。弗罗斯特经常使用隐喻的艺术表现方式表达主题与情感。
在《荒野》中,他通过意象的组合描绘冬夜的景象。被夜色包围的雪,隐喻了他内心也如眼下雪景这般茫然,被黑夜包围的雪犹如被阴郁萦绕的内心。以冬季为大背景,从冬季中的典型意象着手,把不同意象组合在一起隐喻内心孤独的情感,雪、夜这些意象与冬天组合在一起,构建了一个孤独寒冷的冬夜。“荒野”本身也是一种意象,通过它弗罗斯特由眼前的景象联想到内心的孤独寂寞,由眼前的荒野景象联想到内心荒芜、虚无的可怕。
其特点三:张力
在诗歌研究方面,张力是指一句诗或一首诗中同时包含两种相反相成的冲突因素,而又能做到统一和谐的一种艺术魅力。
在诗的第三段中弗罗斯特这样写道:“没有任何内容可以表露或显示”,但在最后一节中他却又不自觉地清晰表露出自己内心的孤独感,推翻了之前的表述。这也是一种矛盾的表达,而这两种完全不同的表达之间就会产生一种弹性张力。正是借助相反的两类事物奇特、和谐地融合在一起,才使诗句产生一种张力,构成诗歌的完整统一,甚至对立中的统一,强烈对比中表达出了弗罗斯特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