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清幽潇洒,寓情于景——读王禹偁散文《黄州新建小竹楼记》

(2024-01-14 05:04:47)
标签:

读书

清幽潇洒,寓情于景——读王禹偁散文《黄州新建小竹楼记》


黄州新建小竹楼记/王禹偁()

 

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竹工破之,刳去其节,用代陶瓦。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

  子城西北隅,雉堞圮毁,蓁莽荒秽,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远吞山光,平挹江濑,幽阒辽夐,不可具状。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虚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宜投壶,矢声铮铮然;皆竹楼之所助也。

  公退之暇,被鹤氅衣,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销遣世虑。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

  彼齐云、落星,高则高矣;井干、丽谯,华则华矣;止于贮妓女,藏歌舞,非骚人之事,吾所不取。

  吾闻竹工云,竹之为瓦,仅十稔。若重覆之,得二十稔。噫,吾以至道乙未岁,自翰林出滁上,丙申移广陵;丁酉又入西掖,戊戌岁除日有齐安之命,己亥闰三月到郡。四年之间,奔走不暇,未知明年又在何处,岂惧竹楼之易朽乎!幸后之人与我同志,嗣而葺之,庶斯楼之不朽也!

咸平二年八月十五日记。

 

【译文】

  黄冈地方盛产竹子,大的粗如椽子。竹匠剖开它,削去竹节,用来代替陶瓦。家家房屋都是这样,因为竹瓦价格便宜而且又省工。

  子城的西北角上,矮墙毁坏,长着茂密的野草,一片荒秽,我于是就地建造小竹楼两间,与月波楼相接连。登上竹楼,远眺可以尽览山色,平视可以将江滩、碧波尽收眼底。那清幽静谧、辽阔绵远的景象,实在无法一 一描述出来。夏天宜有急雨,人在楼中如听到瀑布声;冬天遇到大雪飘零也很相宜,好像碎琼乱玉的敲击声;这里适宜弹琴,琴声清虚和畅;这里适宜吟诗,诗的韵味清雅绝妙;这里适宜下棋,棋子声丁丁动听,这里适宜投壶,箭声铮铮悦耳。这些都是竹楼所促成的。

  公务办完后的空闲时间,披着鹤氅,戴着华阳巾,手执一卷《周易》,焚香默坐于楼中,能排除世俗杂念。这里江山形胜之外,只见轻风扬帆,沙上禽鸟,云烟竹树一片而已。等到酒醒之后,茶炉的烟火已经熄灭,送走落日,迎来皓月,这也是谪居生活中的一大乐事。

  那齐云、落星两楼,高是算高的了;井干、丽谯两楼,华丽也算是非常华丽了,可惜只是用来蓄养妓女,安顿歌女舞女,那就不是风雅之士的所作所为了,我是不赞成的。

  我听竹匠说:“竹制的瓦只能用十年,如果铺两层,能用二十年。”唉,我在至道元年,由翰林学士被贬到滁州,至道二年调到扬州,至道三年重返中书省,咸平元年除夕又接到贬往齐安的调令,今年闰三月来到齐安郡。四年当中,奔波不息,不知道明年又在何处,我难道还怕竹楼容易败坏吗?希望接任我的人与我志趣相同,继我爱楼之意而常常修缮它,那么这座竹楼就不会朽烂了。

  咸平二年八月十五日撰记。 


清幽潇洒,寓情于景——读王禹偁散文《黄州新建小竹楼记》


【读与评】

这篇散文游记是王禹偁()被贬湖北黄州时所作,是历来传诵的一篇名文。全文除最后注明作记时间外,前后分为五个层次。从景观说,由远及近;从感受说,由表及里,文路清晰而着墨并不板滞。浓与淡,相得有致;情与景,相融并茂,给人以“咫尺千里”的美感情趣。

首先,文章开篇就说明以竹建楼的原因。这一段纯然说明性的简短文字,是全文的基础,它让读者不仅知晓黄州以竹建楼的原因,且让读者领略到黄州富有地方特色的建筑景观和当地人民的创造智慧,使文章意境平添一种独有的文化氛围。

如果说开篇是对黄州地方特色的一种俯瞰,那么,紧接着就是对新建小竹楼近景的拍摄和特写。王禹偁以小竹楼为立足点,通过自己的视听感受带领读者亲临小楼,感知竹楼绝妙之所在。这一段又清晰地分作两层,一为楼外,一为楼内。王禹偁没有平均使用笔墨,前者采用点染,后者运用渲染。楼外,大处着笔,先写小楼建地,其地“雉堞圮毁,榛莽荒秽”,小楼“与月波楼通”,这就为首段所表现出的文化氛围抹上了古老的历史色彩,使那“远吞山光,平挹江濑”的楼外自然之景,在人的心理上增加了岁月悠悠的历史感受。为此,“幽阒辽敻,不可具状”的赞叹也就不单单是眼前自然景色的感发,其中且深蕴了久远的思古的感怀。楼内,细处落墨,暗中紧扣住“竹”字作文章,并由视觉转为听觉,写尽竹楼妙处。其妙何在?妙在竹楼之生诗情,助雅兴。竹楼中的雨声雪声、琴声诗声、子声矢声,宛如一支优雅古朴的乐曲,不禁令人心醉神往。

在第二段中,如果说我们还只是从王禹偁自身的视听角度去感受其人的话,那么,随后王禹偁则直接步入小竹楼之境中,且成为所绘画面的中心。从他的衣着、书籍、什物、情态以及眼中景物,便可深切感受到他那恬淡悠然的心境。第三段以一句“亦谪居之胜概”作结,不仅写出他此时此刻被贬谪的处境,更反映出他不悔不馁的人格与放达的胸襟。

最后两段同为直抒胸臆,角度又自不同。第四段以居高临下的审视态度,直斥往昔的豪华建筑与浮靡生活,揭示出其可鄙可耻的实质,“非骚人之事,吾所不取”一句,看似轻松,实则何等有分量。第五段从竹工所言建房经验,引出沉重的笔触,感叹自身不幸的身世,“四年之间,奔走不暇,未知明年又在何处”的喟叹,虽不免有些惆怅,但也无异是对命运遭际的一种委婉控诉。最后再从“岂惧竹楼之易朽”的感怀转入“庶斯楼之不朽”的希冀,内蕴颇深,余韵绵长。

  全文在写作特色上具有以下几点:

  一、结构明晰。文章开篇即写黄州多竹和用竹造屋的好处,为下文详写竹楼作下铺垫。接着王禹偁以声写楼,以声抒情,详写了在楼中可以领略到的种种别处无法领略的清韵雅趣。“远吞”四句写幽静辽阔之景,“夏宜”四句言作者四季不同之感,“宜鼓琴”八句,述竹楼特有之趣。第三段写作者悠闲自得、幽雅飘逸的谪居生活,既回扣上文,又为下文言志张本。文章最后一段,王禹偁借竹楼的命运表达了自己对前途的自信,并交代了写作时间。

  二、寄慨深远。黄冈竹楼,是王禹偁洁身自好的人格和高远情志的载体,是王禹偁人格力量、人格理想的象征,是王禹偁苦闷心灵聊以栖居的寓所。王禹偁把竹楼写得情趣盎然,实际上抒发了自己的飘泊无定之苦、仕途失意之叹;同时也传达出他身处逆境而矢志不渝的信念以及庄重自持的思想情操。宦海沉浮的不幸遭遇,不但没有消弥他积极入世的热情,反而使他有竹楼“听雨如瀑”“闻雪若玉”的从容,有“岂惧竹楼之易朽乎”的自信。

  三、修辞精警。对比:王禹偁将简易的竹楼与四大名楼对比,以“贮妓女、藏歌舞”的腐朽与“焚香默坐,消遣世虑”的儒雅对比,抒写了他高洁的品格和磊落的襟抱。象征:四大名楼的高贵象征着朝廷的腐败,竹楼的寒伧却是王禹偁当下自身地位的写照,尽管地位卑微,却拥有高洁的心灵。排比:“夏宜急雨,有瀑布声”以下,连用六“宜”,以三个两两相对的句式,构成有力的排比,生动地写出了竹楼主人的雅洁崇高。

  本文是王禹偁著名的抒情散文,艺术上很有特色,结构严谨,构思巧妙,层次分明,多用排比,寓情于景,轻快自然,既抒写了其随遇而安、贬谪不惧的心态,也含蓄地表现了其愤懑不平之情。文章清幽潇洒,可以与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相媲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