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时候沟通是必需的——读池莉散文《话语是一个美丽的陷阱》

标签:
读书 |

话语是一个美丽的陷阱/池莉
更深的醒悟姗姗来迟,那已经是90
我认为我朋友的人生体会是一种真理或者接近于一种真理。那一天,我回到我居住的饭店,坐在窗前,望着德国幽静的绿树成荫的居民区想了很久很久。我想:这个世界上最普遍的矛盾和麻烦难道不都是话语引起和造成的吗?一个人的话语只是在出口的一瞬间具有真实性。可这一瞬间眨眼就过去了。重复者和传播者使用的是自己的理解和语气,接受者则又有各自的理解背景。任何一种最细微的因素都能够改变话语的顺畅流通,使之产生多重意义。于是,我们的生活中便充满了絮叨,充满了解释,充满了流言和蜚语,充满了隔阂和攻击,也充满了谩骂和扯皮。想想多么无聊啊!
其实,在一个人的生活中,与你无缘的人,你与他说话再多也是废话。但凡与你有缘的人,你的存在就能惊醒他所有的感觉。你们不用说话。你们即便说话也是一堆泡沫,在阳光下,五颜六色,看起来很美丽,其实它仅仅是你们情感交流的衍生物,过去了也就消失了。发生了就永远不会消失的是拥抱,而诺言注定会随风而逝。没错,事情就是这样的。

【读与评】
读池莉女士的散文《话语是一个美丽的陷阱》,让我想了很多。
这个浮躁的社会里有太多太多的声音。话语,沟通,表达,一度人们认为是应该去加以“进修”的。而恰恰池莉女士用一位跨国婚姻者近乎无声的幸福生活来让我们反思,话语真的有那么的重要么?我们需要好好想一想的是,在我们急切的思考着究竟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意愿的时候,是否可以闭上嘴巴,认真思索一下人与人之间感情交往的真正纽带:善意,平和和爱。
以我生活经验所悟,一个人在社会中生活,话语真的是有那么重要。但是,每个人的内心世界是多样的,所表现的内心诚意当然也会是不一样的。曾看到过媒体公开讨论过的关于让座问题。关于让座争吵甚至打架的事情,似乎常头条。在地铁公交,我和身旁的朋友,看到老人小孩孕妇,通常是下意识的站起来,让他们坐下来。我以为,公交是公共资源,先到先坐,无可厚非。让座是你情我愿,互帮互助。但不是义务。真那么需要安安静静坐着,为此不惜强迫辱骂别人的人,你可以早起提前,先到先得,或乘出租车,或等到有空座位。不自省而苛求他人,非要别人让座并觉得理所当然,何尝不是赤裸裸的索取。其实,说不定年轻力壮的青壮年,已经连续加班几个晚上,坐着也很累呢。为什么就一定觉得,人家不让座很可耻,要大骂呢。需人人自省一下:那些一直想别人让座的,自己到底有没有给别人让过座呢?那些不愿意让座给有需要的人的,难道从来都不需要别人帮助吗?制定自己的准则,绑架别人的道德,你怎么看呢?
又如一媒体报道过的:一父亲没救溺水的陌生小孩,救自家小孩被谴责。总会有些触动你的故事,告诉你,某些人某些事某些体验。但惟有真正经历才解真味。所以,追随自己,不必仰仗他人而活,亦不必对他人指指点点各种舆论绑架。如果觉得别人未到完美,先让自己无可挑剔吧。
我参与的最触动的一个培训游戏是:12+2=14
不要跟夏虫语冰,它的世界里没有冬天。三季人,理解不了四季。没有吃过苹果的人,你跟他说甜脆,他只能用有限的经历以为是樱桃甜桃子脆,直到有一天,他真的吃到了苹果,哦,原来是这样的味道。
记得有一个故事说,王子出去打猎,留狗在家看护婴儿。王子回来后,看见血染被毯,却不见婴儿。而狗呢,一边舔着嘴边的鲜血,一边高兴地望着他。王子大怒,抽刀刺入狗腹。狗惨叫一声,惊醒了睡熟在血迹斑斑的毯子下面的婴儿。这时,王子才发现屋角躺着一条死去的恶狼。很多事情你看到的、听到的未必是你想象的那样!
人生在世,多给别人机会解释,多些向别人解释的耐心,这样人生会少很多遗憾。不问、不说、不解释这不是酷或有个性,是对自己、对他人不负责、不公平;我不问+你不说=这就是距离;我问了+你不说=这就是隔阂;我问了+你说了=这就是尊重;你想说+我想问=这就是默契;我不问+你说了=这就是信任。心若亲近,言行必如流水般自然;心若疏远,言行只如三秋之树般萧瑟。不怕身隔天涯,只怕心在南北。任何时候,沟通是必需的,又是很重要。
所以说,人与人之间,不可能永远保持沉默,重要的是交往中要发挥沟通的智慧:与老人沟通,不要忘了他的自尊;与男人沟通,不要忘了他的面子;与女人沟通,不要忘了她的情绪;与上级沟通,不要忘了他的尊严;与年轻人沟通,不要忘了他的直接;与儿童沟通,不要忘了他的天真。一种态度走天下,必然处处碰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才能四海通达。
现代管理之父德鲁克说得好:“一个人必须知道该说什么,一个人必须知道什么时候说,一个人必须知道对谁说,一个人必须知道怎么说。”想想,很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