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净淳厚,朴实而不乏真情——读丁力散文诗《湖乡》

标签:
读书 |

湖乡/丁力
我生长在湖乡,湖里的村落分布在垸子里,垸子的堤很长,堤外面是一大片草原,草原上间或有两个小湖,湖的边岸长满了芦苇。
草原给我的印象最好,最深……
草原是农人的牧场,打柴场,打草场,是渔人到湖里去的要道,是猎人的场所……
草很整齐,因为密密丛生,都是直立着,长得特别高时也倒伏,到现在我还不知道它正式的名字,故乡的人通常把它叫做“湖草”。
春来了,湖草抽出几寸长的嫩芽,绿得可爱;这时正好放牛,牧童成群地来在这里。
到了三四月湖草长深了,农人驾着牛车,带着长把链刀来打草肥田,这叫做“打青”。打过青后,接着就“打干”,是把草晒干捆成捆子,用牛车拖回去堆起,以备撒在棉花地里作肥料。
秋冬之间,草枯萎了,村人们又把它打回来做柴烧。
这时期正好打猎,猎人搬着土枪,带着狗,来寻找他们要打的东西。回来时,他们的蔑篓里总是背着兔子,野鸡,獾狗和麂……不过有时也打空手。
这时期也是捕鱼的季节。渔人们拿着叉和罩,或是挽着网和钩,很高兴地走向湖里。
草原,给人们以生活……
我初到这茫茫的草原,是随大姐姐来放牛,那时我只五岁,骑在牛背后拉着大姐姐的衣服、生怕跌下去!
那时,她教会了我一支好听的歌。
后来,我自己能放牛了,随着一大群小伙伴走开去,非常高兴。
到了牧场,把牛的绳索挽在牛角上,让它自由地去吃草,我们隔远看着,牛很多,会牴起脑来,有时,还发欢地乱跑。
我们坐在地上斗草,或是丢螺丝,捉中指等游戏,玩得非常起劲,但是要时时看住牛,不让它跑得太远。
我们还会用泥土做“呜哇”,吹得呜哇呜哇地叫。
要回去的时候,各人把各人的牛捉来骑上,呜哇声和山歌声渐渐离开牧场,成群地走回村子。
长大了,我也骑着马在草原上奔驰过。那是外战期间,村人们被“老东”逼得走投无路,部逃到湖里来打游击。因此,这里成了村人的避难所,游击队的集合场。我在这里有一个时期,天天学骑马……
后来,我远行了,在几年流浪的日子里,我常怀念起故乡的草原,直到“惨胜”后一年多,我才回到我受难的故乡,特为到草原上看看……
草原的牛稀落了,已没有从前纯朴的歌声,爽朗的笑语,这里又成了村人的避难所,来躲债,躲捐税,躲壮丁……
草原,我瞭望着,掉下了愤怒的眼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