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绝妙的文字,深刻的隐喻——读刘亮程散文《狗这一辈子》

(2023-07-06 05:20:25)
标签:

读书

      绝妙的文字,深刻的隐喻——读刘亮程散文《狗这一辈子》


狗这一辈子/刘亮程

 

一条狗能活到老,真是件不容易的事。太厉害不行,太懦弱不行,不解人意、太解人意了均不行。总之,稍一马虎便会被人剥了皮炖了肉。狗本是看家守院的,更多时候却连自己都看守不住。

活到一把子年纪,狗命便相对安全了。倒不是狗活出了什么经验。尽管一条老狗的见识,肯定会让一个走遍天下的人吃惊。狗却不会像人,年轻时咬出点名气,老了便可坐享其成。狗一老,再无人谋它脱毛的皮,更无人敢问津它多病的肉体,这时的狗很像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世界已拿它没有办法,只好撒手,交给时间和命。

一条熬出来的狗,熬到拴它的铁链朽了,不挣而断。养它的主人也入暮年,明知这条狗再走不到哪里,就随它去吧。狗摇摇晃晃走出院门,四下里望望,是不是以前的村庄已看不清楚。狗在早年检到过一根干骨头的沙沟梁转转;在早年恋过一条母狗的乱草滩转转;遇到早年咬过的人,远远避开,一副内疚的样子。其实人早好了伤疤忘了疼。有头脑的人大都不跟狗计较,有句俗话:狗咬了你你还能去咬狗吗?与狗相咬,除了啃一嘴狗毛你又能占到啥便宜。被狗咬过的人,大都把仇恨记在主人身上,而主人又一古脑把责任全推到狗身上。一条狗随时都必须准备着承受一切。

在乡下,家家门口栓一条狗,目的很明确:把门。人的门被狗把持,仿佛狗的家。来人并非找狗,却先要与狗较量一阵,等到终于见了主人,来时的心境已落了大半,想好的话语也吓得忘掉大半。狗的影子始终在眼前转悠,答问间时闻狗吠,令来人惊魂不定。主人则可从容不迫,坐察其来意。这叫未与人来先与狗往。

有经验的主人听到狗叫,先不忙着出来,开个门缝往外瞧瞧。若是不想见的人,比如来借钱的,讨债的,寻仇的……便装个没听见。狗自然咬得更起劲。来人朝院子里喊两声,自愧不如狗的嗓门大,也就缄默。狠狠踢一脚院门,骂声狗日的,走了。

若是非见不可的贵人,主人一趟子跑出来,打开狗,骂一句瞎了狗眼了,狗自会没趣地躲开。稍慢一步又会挨棒子。狗挨打挨骂是常有的事,一条狗若因主人错怪便赌气不咬人,睁一眼闭一眼,那它的狗命也就不长了。

一条称职的好狗,不得与其他任何一个外人混熟。在它的狗眼里,除主人之外的任何面孔都必须是陌生的、危险的。更不得与邻居家的狗相往来。需要交配时,两家狗主自会商量好了,公母牵到一起,主人在一旁监督着。事情完了就完了。万不可藕断丝连,弄出感情,那样狗主人会嫉妒。人养了狗,狗就必须把所有爱和忠诚奉献给人,而不应该给另一条狗。

狗这一辈子像梦一样飘忽,没人知道狗是带着什么使命来到人世。

人一睡着,村庄便成了狗的世界,喧嚣一天的人再无话可说,土地和人都乏了。此时狗语大作,狗的声音在夜空飘来荡去,将远远近近的村庄连在一起。那是人之外的另一种声音,飘忽、神秘。莽原之上,明月之下,人们熟睡的躯体是听者,土墙和土墙的影子是听者,路是听者。年代久远的狗吠融入空气中,已经成寂静的一部分。

在这众狗狺狺的夜晚,肯定有一条老狗,默不作声。它是黑夜的一部分,它在一个村庄转悠到老,是村庄的一部分,它再无人可咬,因而也是人的一部分。这是条终于可以冥然入睡的狗,在人们久不再去的僻远路途,废弃多年的荒宅旧院,这条狗来回地走动,眼中满是人们多年前的陈事旧影。 


      绝妙的文字,深刻的隐喻——读刘亮程散文《狗这一辈子》


 【读与评】

 这是著名作家刘亮程先生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开卷的第一篇散文,先生被誉为“20世纪最后一个散文家”。很多人都是带着看稀奇的心态来看《狗这一辈子》的,却都在读罢全文后看到了人的影子。走进狗的世界,见着了人的模样。我们无法知晓先生是否有意借狗的一生来影射人的命运,但好的作品就是如此。先生并未明示,阅读的过程亦算是读者参与了二次创作,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阅历不一样,所得的感悟怕也是千差万别的。文中一条狗“熬到拴它的铁链朽了,不挣而断”,就连养它的主人也已是迟暮之年,它便自由了,再也不用受任何束缚,更不需看任何眼色行事,只有时间和命可以最后判决它。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在这个世界上,唯一能让我们从忙碌和追逐中解脱出来、赢得自由身的只有时间,除此无它。

 细细品读,我感觉,先生散文创作很大一部分的共性显现了万物有灵,以人的视角去观照物,真正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身边一切生灵的和谐。但相比于先生其他的散文,本篇又拥有更多的杂文意识:看似写狗这一辈子,归根结底写的是人这一辈子。很显然,文中所描述的狗的际遇同样会发生在人的身上,同样会是很多如同狗一样活着的人的际遇。人与狗,在文中达到了奇妙的错置效应。

 《狗这一辈子》是先生散文的独特之作,全文不仅生动描述了狗的生存际遇,更使狗性和人性、狗生与人生相互映衬,令人回味无穷。

 “一条狗能活到老,真是件不容易的事。”这么精炼的一句开场白一下子就将我拉到了久远以前的那些零碎但快乐不减的日子,让我心中激概难平。可能是有一丝情结作祟,或许狗是我平生最爱,此文我居然一连读了几遍。说实话,相当佩服先生的那份老成持重,那份对“狗”的涵义的诠释及热切真挚的描述,我想,先生凝练老道的对“狗”的剖析又岂此是在单纯说“狗”呢?

 狗其实都相当有灵性,除了不会说话而外非常感性。它会流泪,比人类聪明,也比人类脆弱敏感。受尽主人悲喜荣辱的狗以为能与主人地老天荒厮守一世,当它容颜老去,当主人面露鄙夷的神情,就算狗再怎么能揣摩主人的心思极尽迎合之所能,也再不能激起主人曾经艳羡的眼睛……

 狗随着生活中的日积月累也总结出了经验与教训,原本良善憨实的狗被迫学会了人的深沉,学会了察言观色甚至学会了人的诡异与势利。狗集所有的智慧与练达与一身,有时候比人类还完美,但在极其现实的人类面前,却终究也保不了自己……

 我知道,时下喜欢狗的人不在少数,但又有几个人能陪着曾经最爱的狗一起到老呢?可以想象,富丽堂皇的家中养着一条年迈体弱又难看的老狗似乎是那么的不可思议。人们单纯性沉迷恋于狗带来的那极其短暂的欢乐中,当狗带给人类的快乐到达巅峰,狗的曼妙年华已经荡然无存,这时的狗将面临着被淘汰出局或被烹饪的可能。在狗即将快成为主人的负担与累赘之前,明智而理性的人们便会变着花样儿理所应当毫不怜惜地将其抛弃。人类所赋予狗的爱,原来如此的虚伪,如此的不单纯。

 狗好不容易活了一辈子,拥有的却仅仅是人们多年的成事旧影,竟没有任何属于自己的悲欢离合。一条狗来到狗世,难道真应该仅仅是为了人的使命而没有自己的使命?

 我以为,先生的散文《狗这一辈子》,明明是在写狗,却让人觉得他是在写百态人生。用狗暗讽人,用狗的命运讥诮人的命运,用狗的一生譬喻人的一生,多么绝妙的文字,多么深刻的隐喻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