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金华
金华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83,747
  • 关注人气:75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渗透着耐人寻味的哲理内涵——读张晓风散文《高处何所有》1

(2023-06-16 04:13:22)
标签:

读书

  渗透着耐人寻味的哲理内涵——读张晓风散文《高处何所有》1


高处何所有/张晓风1

 

很久很久以前,在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一位老酋长正病危。

他找来村中最优秀的三个年轻人,对他们说:这是我要离开你们的时候了,我要你们为我做最后一件事。你们三个都是身强体壮而又智慧过人的好孩子,现在,请你们尽其可能的去攀登那座我们一向奉为神圣的大山。你们要尽其可能爬到最高的、最凌越的地方,然后,折回头来告诉我你们的见闻。

三天后,第一个年轻人回来了,他笑生双靥,衣履我鲜:酋长,我到达山顶了,我看到繁花夹道,流泉淙淙,鸟鸣嘤嘤,那地方真不坏啊!

老酋长笑笑说:孩子,那条路我当年也走过,你说的鸟语花香的地方不是山顶,而是山麓。你回去吧!

一周以后,第二个年轻人也回来了,他神情疲倦,满脸风霜:酋长,我到达山顶了。我看到高大肃穆的松树林,我看到秃鹰盘旋,那是一个好地方。

可惜啊!孩子,那不是山顶,那是山腰。不过,也难为你了,你回去吧!

一个月过去了,大家都开始为第三位年轻人的安危担心,他却一步一蹭,衣不蔽体地回来了。他发枯唇燥,只剩下清炯的眼神:酋长,我终于到达山顶。但是,我该怎么说呢?那里只有高风悲旋,蓝天四垂。

你难道在那里一无所见吗?难道连蝴蝶也没有一只吗?

是的,酋长,高处一无所有。你所能看到的,只有你自己,只有个人被放在天地间的渺小感,只有想起千古英雄的悲激心情。

孩子,你到的是真的山顶。按照我们的传统,天意要立你做新酋长,祝福你。

真英雄何所遇?他遇到的是全身的伤痕,是孤单的长途,以及愈来愈真切的渺小感。 


          渗透着耐人寻味的哲理内涵——读张晓风散文《高处何所有》1


【读与评】

 张晓风女士的《高处何所有》是一篇谈做学问和学术发展的哲理散文。全文就是一个象征性故事,渗透着耐人寻味的哲理内涵。文中所叙述的三个年轻人的经历,实际上讲的也是做学问的三个境界。作品中所谓神圣的大山,就是做学问的所要学习、探索的目标,而最高的、最凌越的地方,应该是做学问的最高境界。那么张晓风女士是如何理解做学问的三种境界的呢?应该说这一切都已经蕴涵在作品的艺术形象之中,即三个年轻人的所见所闻。整个故事就是张女士立意的承载媒介。

 做学问的第一境界。这就是第一个年轻人的所见所闻。他回来的外表形象是笑生双靥,衣履光鲜,并且自己声称我到达山顶了笑生双靥,似乎没有损耗多少人体精力;衣履光鲜说明没有遭受到路途坎坷。他所描绘的所谓山顶景色是:繁花夹道,流泉淙淙,鸟鸣嘤嘤。正如老酋长所说,这个鸟语花香的地方是山麓,离山顶远得很呢。第一个年轻人的所见所闻的深层含义是什么呢?繁花、流泉、鸟鸣,是每一个做学问的人所首先要接触的学科基础知识和理论,它常常可以使人觉得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一个学生刚刚接触或进入某一学科,其学科信息浩如烟海,往往有某种新奇、喜悦、惊叹的感受。这是攀登学术高峰的必经阶段。它比较接近于王国维先生所说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一境界。

 做学问的第二境界。这就是第二个年轻人的所见所闻。他回来的外表形象是神情疲倦,满脸风霜,并且也声称我到达了山顶了。与第一个年轻人相比,神情疲倦说明已经损耗了一定的人体精力;满脸风霜说明经受了一定的路途坎坷。他所描绘的所谓山顶景色是:高大肃穆的松树林秃鹰盘旋。他已经比第一个年轻人攀登到更高的地方。事实如何呢?正如老酋长所说,那不是山顶,那是山腰。第二个年轻人的所见所闻的深层含义是什么呢?高大肃穆的松树林,象征着一个学科中的比较权威的学者和著述。一个学生只有经过了一定阶段的学习和研究以后,才有能力判断出一个学科中的佼佼者和学术巅峰。山上秃鹰盘旋,常常意味着山峰险峻的地方。这里象征着学术领域中难于攀登的空间和课题,在这些空间和课题中充满着未知和莫测,探索和研究的风险和坎坷较大。这一阶段对于毕业的学生来说,常常需要经过十年或二十年的时间才能够到达。

 做学问的最高境界。这就是第三个年轻人的所见所闻。他回来的外表形象是一步一蹭,衣不蔽体发枯唇燥,只剩下清炯的眼神。他几乎耗尽了自己的精力和体力,经历了路途的千难万险,可以说差一点就可能丧失自己的生命。可是,由于他经历了长途跋涉和凌越险峰,增长了见识和眼界,看到了他人没有见到过的情景,因此眼神清炯。他究竟看到什么了呢?高处一无所有,只有高风悲旋,蓝天四垂。站在山顶的天地间,他有一种渺小感,他才理解和体会到千古英雄悲激的心情。老酋长说,你到的是真的山顶天意要立你做新酋长。第三个年轻人的所见所闻的深层含义是什么呢?一个新的学术探索者,一旦踏入了无人涉足的新学术领域,他常常会感到孤单和无助,有时甚至连对话者都没有,只能自己孤单地披荆斩棘、踽踽独行。在这种领域里常常是高风悲旋地充满险恶。蓝天四垂,连参照借鉴的坐标都没有。蝴蝶也没有一只,有时连一点希望都看不见,甚至趣味索然。在这个时候,与需要探索的巨大未知领域相比,一个个体的力量是如此地渺小和有限。一个有学术造诣深厚的专家和学者常常十分谨慎和谦虚,这并不是一种有意的做作,而是因为只有他们才真正地知道学术领域深浅和险阻。因此,只有不知天高地厚的人,才常常会夸夸其谈、自吹自擂。文末,他遇到的是全身伤痕,是孤单的长途,以及愈来愈真切的渺小感,就是对这一深层含义的最确切的描述和点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