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别致隽永,富有特色——读余光中诗《风铃》

(2023-05-10 05:25:29)
标签:

读书

      别致隽永,富有特色——读余光中诗《风铃》


风铃/余光中

 

我的心是七层塔檐上悬挂的风铃

叮咛叮咛咛

此起彼落,敲叩着一个人的名字

——你的塔上也感到微震吗?

这是寂静的脉搏,日夜不停

你听见了吗,叮咛叮咛咛?

这盅人的音调禁不胜禁

除非叫所有的风都改道

铃都摘掉,塔都推倒

只因我的心是高高低低的风铃

叮咛叮咛咛

此起彼落

敲叩着一个人的名字 


别致隽永,富有特色——读余光中诗《风铃》
                                                                                                                                  (余光中先生)

 【读与评】

 余光中先生的《风铃》这首诗看上去像首情诗,有不少人把它作情诗来看。实则不然。《风铃》是先生的一首抒情诗,诗人以风铃为载体,表达出一个游子对故人的无限牵挂和对祖国母亲刻骨铭心的思念。这首诗是先生在香港中文大学教书期间写的。此时,他已年逾五旬,对故乡对大陆对祖国的牵挂和思念之情,与日俱增。

 这首诗在表现手法上,先生主要运用了象征。以高塔上悬挂着的不断鸣响的风铃,象征自己那颗日夜思念祖国的心。抒写了自己对祖国的刻骨镂心绵绵不尽的思念之情。

 这首诗在语言上也颇有特色。句式长短相间,错落有致。读起来,恍若大珠小珠落玉盘,和谐悦耳。给人以强烈的节奏感。同时,又反复运用拟声词“叮咛叮咛咛”和动词“敲叩”,形成一种跌宕起伏的旋律感。把诗人波澜起伏的情感变化,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可以说,这首诗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皆臻于完美。

 诗歌塑造了一个鲜明的艺术形象——“七层塔檐上悬挂的风铃”,它象征着先生的心。先生的心就像风铃,日夜不停地“叮咛叮咛咛”。“这是最寂静的脉搏”,这是在叨念着一个人的名字。故人何处,几时重逢!秋窗风雨黄昏,先生问风,风报以残枝败叶般的萧瑟;问雨,雨报以泪眼迷离般的休戚。然而先生抱定了坚定的信念:“除非叫所有的风改道,铃都摘掉,塔都倒掉”。纵使天荒地老,此生已种下不老的相思。

 《风铃》的语言质朴、平实,很口语化,通俗易懂。其句式长短相间,参差错落,吟诵起来,富有节奏。诗间反复出现拟声词“叮咛叮咛咛”和动词“敲叩”,创造出一种声的意象,具有较强的音律美,给人以听觉上的享受。

 细品《风铃》,不难发现诗中隐含着一种理性的情感美。诗歌以先生的情感脉络为线索,表达的感情时起时伏,使读者产生强烈的共鸣。开始,先生的心悬得老高,从未放下,表达了自己的思念之情从未变化,感情凝重而深沉。接着,先生的心“禁不胜禁”,炽热的感情终于喷涌而出。这是感情发展的高潮。最后,先生的感情有了理智的收敛,又回到深沉的基调上来。这一跌宕起伏的情感变化,使得读者的情感与先生的情感完全融为一体。

 《风铃》的结构别致隽永,艺术上富有特色。诗作有《诗经》中“复沓”之艺术遗风,首尾诗句相互照应,反复吟咏,深化主题。既有现代诗形式上的自由、洒脱之美,又有古诗的严肃庄重之美。难怪有人说,喜欢《风铃》的人,他一定喜欢古诗。诗的语言虽然平朴,但诗人遣词上独具匠心。“七层塔檐”,给人以极高的感觉,使人感觉到先生唯有思念之情高于一切,其思念程度何其之深。“恼人”、“禁不胜禁”,反映出先生由于长期的思念,以致忐忑不安、辗转反侧的心境。“高高低低”则透露出先生一种淡淡的忧郁和无限惆怅的思绪。

 《风铃》一诗,没有李白舞长剑而歌的狂放,没有苏子“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眼”的消沉。它自然、清丽、朴实无华,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是思想性和艺术性极高的作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