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再读二丑艺术之思考——读鲁迅杂文《二丑艺术》2

(2023-03-30 05:38:54)
标签:

读书

再读二丑艺术之思考——读鲁迅杂文《二丑艺术》2


二丑艺术/鲁迅

 

浙东的有一处的戏班中,有一种脚色叫作二花脸,译得雅一点,那么,二丑就是。他和小丑的不同,是不扮横行无忌的花花公子,也不扮一味仗势的宰相家丁,他所扮演的是保护公子的拳师,或是趋奉公子的清客。总之:身分比小丑高,而性格却比小丑坏。

义仆是老生扮的,先以谏诤,终以殉主;恶仆是小丑扮的,只会作恶,到底灭亡。而二丑的本领却不同,他有点上等人模样,也懂些琴棋书画,也来得行令猜谜,但倚靠的是权门,凌蔑的是百姓,有谁被压迫了,他就来冷笑几声,畅快一下,有谁被陷害了,他又去吓唬一下,吆喝几声。不过他的态度又并不常常如此的,大抵一面又回过脸来,向台下的看客指出他公子的缺点,摇着头装起鬼脸道:你看这家伙,这回可要倒楣哩!

这最末的一手,是二丑的特色。因为他没有义仆的愚笨,也没有恶仆的简单,他是智识阶级。他明知道自己所靠的是冰山,一定不能长久,他将来还要到别家帮闲,所以当受着豢养,分着余炎的时候,也得装着和这贵公子并非一伙。

二丑们编出来的戏本上,当然没有这一种脚色的,他那里肯;小丑,即花花公子们编出来的戏本,也不会有,因为他们只看见一面,想不到的。这二花脸,乃是小百姓看透了这一种人,提出精华来,制定了的脚色。

世间只要有权门,一定有恶势力,有恶势力,就一定有二花脸,而且有二花脸艺术。我们只要取一种刊物,看他一个星期,就会发见他忽而怨恨春天,忽而颂扬战争,忽而译萧伯纳演说,忽而讲婚姻问题;但其间一定有时要慷慨激昂的表示对于国事的不满:这就是用出末一手来了。

这最末的一手,一面也在遮掩他并不是帮闲,然而小百姓是明白的,早已使他的类型在戏台上出现了。 


           再读二丑艺术之思考——读鲁迅杂文《二丑艺术》2再读二丑艺术之思考——读鲁迅杂文《二丑艺术》2


 【读与评】

 再读鲁迅先生《二丑艺术》,细细体会,感悟到先生说的所谓的“二丑”实则是先生对他那个时代部分趋炎附势,并无任何民族良知却要把自己打扮的好像很关心民族前途的文人的一种辛辣的讽刺。说白了就是那些见风使舵,墙头草似的不义小人。

 先生对此深恶痛绝,批驳他们是狼群中的羊,羊群中的狗,瞒上欺下,落井下石,助纣为虐,无恶不为。然后我又想到,几经岁月的变迁,时值今日,“二丑”行当不但没有偃旗息鼓,反而有愈演愈烈的态势。这恰恰证明了《进化论》的科学性,如果达尔文在世,定会欣喜若狂。今天的“二丑”与其祖先相比,不论是本质还是外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他们已经是狼群中的狼,羊群中的羊,在狗群中自然就恢复了狗性。他们可以夹着尾巴直立行走,扬起头颅坦然做事,精心伪装后,与人就没有太大的区别了。这样,便可以安心的潜伏于各个角落。

 厚颜无耻应该是这个团体的道德准绳。平庸的工作业绩是他们对别人指手画脚的资本,虽然本身并无建树,但指点别人却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态势。自认为已经得道,位列仙班,肩负着超度众生的责任。在问题面前,不问是非,因为有经验,随时可以发表见解,似乎不谈两句,便有损自己的“狗格”。他们还可以不负责任的妄下定论,望风捕影,搬弄是非,自己仿佛就是造物主,能够洞察一切。看见水中漂着一条死鱼,便可断言世界水资源已遭到严重破坏;看见一条蛆蛹,便确定此处定是茅厕。语气之坚决,态度之果断,大有股票分析师之风范。因此,对其言论,我们自可无需细听,只当是一个屁,待其响过之后,臭味自可消失。

 无孔不入,见缝插针,是这种行当的行为指南。他们不停的在为自己茶余饭后寻找谈资。工作之余,他们如流沙河笔下的枯藤一样,开始寻觅着缠绕的对象。先是准确的观察出别人的问题,再及时的分析出问题的原因,就像是苍蝇发现粪便后,立即贪婪地吮吸着,咀嚼着,回味着一样,津津乐道。待到生理和心理上都得到满足后,再恋恋不舍的离开。

 更令人叹为观止的是,他们可以用敏锐的观察力多处寻找粪便,或寻找一个人的多个粪便,将其贮藏,保存,待到饥饿时,熬炖成粥,一饮而尽。他们可以在众人面前大肆宣讲别人问题的严重性,也可以三五成群窃窃私语别人的隐私,且不论他人的感受如何,只要自己能得一时口舌之快,便似得到满足后的嫖客一般,激动不已,回味久长。如果再遇到百无聊赖之时,便将古老的故事继续新编,如梅毒般悄然的传播着。

 “二丑”行当,一个可悲的群体。在艺术舞台上,只有他们的衬托,才能使主人公的形象更加完美。他们的存在是剧情发展的需要,也是人们欣赏心理的需要。不但有其生存的土壤,也有其猥琐的意义。虽然如过街的老鼠一样,让人恨之入骨,但将其彻底铲除,却破坏了艺术美,影响了观众的口味,这大概就是他们生命价值的体现了。

 令我感到可怜可悲的是,许许多多善良的人们,有多少人是真正认识我们是生活的主人?又奈何得了一个清净的世界何时能回到身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