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会独处——读周国平散文《独处的充实》

(2023-02-21 05:47:56)
标签:

读书

学会独处——读周国平散文《独处的充实》


独处的充实/周国平

 

怎么判断一个人究竟有没有他的“自我”呢?我可以提出一个检验的方法,就是看他能不能独处。当你自己一个人呆着时,你是感到百无聊赖,难以忍受呢,还是感到一种宁静、充实和满足?

对于有“自我”的人来说,独处是人生中的美好时刻和美好体验,虽则有些寂寞,寂寞中却又有一种充实。独处是灵魂生长的必要空间。在独处时,我们从别人和事务中抽身出来,回到了自己。这时候,我们独自面对自己和上帝,开始了与自己的心灵以及与宇宙中的神秘力量的对话。一切严格意义上的灵魂生活都是在独处时展开的。和别人一起谈古说今,引经据典,那是闲聊和讨论;惟有自己沉浸于古往今来大师们的杰作之时,才会有真正的心灵感悟。和别人一起游山玩水,那只是旅游;惟有自己独自面对苍茫的群山和大海之时,才会真正感受到与大自然的沟通。所以,一切注重灵魂生活的人对于卢梭的这话都会发生同感:“我独处时从来不感到厌烦,闲聊才是我一辈子忍受不了的事情。”这种对于独处的爱好与一个人的性格完全无关,爱好独处的人同样可能是一个性格活泼、喜欢朋友的人,只是无论他怎么乐于与别人交往,独处始终是他生活中的必需。在他看来,一种缺乏交往的生活当然是一种缺陷,一种缺乏独处的生活则简直是一种灾难了。

当然,人是一种社会性的动物,他需要与他的同类交往,需要爱和被爱,否则就无法生存。世上没有一个人能够忍受绝对的孤独。但是,绝对不能忍受孤独的人却是一个灵魂空虚的人。世上正有这样的一些人,他们最怕的就是独处,让他们和自己呆一会儿,对于他们简直是一种酷刑。只要闲了下来,他们就必须找个地方去消遣,什么卡拉OK舞厅啦,录像厅啦,电子娱乐厅啦,或者就找人聊天。自个儿呆在家里,他们必定会打开电视机,没完没了地看那些粗制滥造的节目。他们的日子表面上过得十分热闹,实际上他们的内心极其空虚。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想方设法避免面对面看见自己。对此我只能有一个解释,就是连他们自己也感觉到了自己的贫乏,和这样贫乏的自己呆在一起是顶没有意思的,再无聊的消遣也比这 有趣得多。这样做的结果是他们变得越来越贫乏,越来越没有了自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独处的确是一个检验,用它可以测出一个人的灵魂的深度,测出一个人对自己的真正感觉,他是否厌烦自己。对于每一个人来说,不厌烦自己是一个起码要求。一个连自己也不爱的人,我敢断定他对于别人也是不会有多少价值的,他不可能有高质量的社会交往。他跑到别人那里去,对于别人只是一个打扰,一种侵犯。一切交往的质量都取决于交往者本身的质量。惟有在两个灵魂充实丰富的人之间,才可能有真正动人的爱情和友谊。我敢担保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找不出一个例子,能够驳倒我的这个论断,证明某一个浅薄之辈竟也会有此种美好的经历。 


      学会独处——读周国平散文《独处的充实》

 【读与评】

 我们生活在一个喧嚣、热闹的时代,每天早晨一睁眼就开始了忙碌,忙着吃饭,忙着上班,忙着挣钱,忙着应酬……一天天,一年年,我们就生活在这样的熙熙攘攘中,没时间沉静,没时间思考,更没时间独处。周国平先生的哲理散文《独处的充实》为我们在这热闹尘世中提供了一片宁静的绿阴,让我们暂时摆脱尘世的杂乱与纷繁,回归自我,回归自己的灵魂,他教我们要学会独处。

 人为什么要学会独处呢?因为“对于有‘自我‘的人来说,独处是人生中的美好时刻和美好体验,虽则有些寂寞,寂寞中却又有一种充实。独处是灵魂生长的必要空间。在独处时,我们从别人和事务中抽身出来,到了自己“。卢梭曾经说过,上帝把每个人造出来之后,就将每个人的特定的模子打碎了。所以,对世上的每个人来说,他都只有一次生命的机会,都是一个与众不同的、独一无二的、不可重复的生命存在。人的这种生命存在,最宝贵的是灵魂,是每个人都拥有一颗独属于自我的、闪烁着个性光彩的灵魂。在茫茫人世间,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大家都在繁忙地追求名誉、财富、知识等等,而少有人关注独属于自己的灵魂,关注自己的内在生活。人生一世,名誉、财富、知识都是身外之物,或多或少,人人都可以求得,但没有人能够替你去感悟你自己,感悟你自己的灵魂,感悟你自己的独特的人生。唯有你自己,在远离浮华的世俗之后,独自一人,静静地面对心灵中的自己,与之交流,与之切磋,这时,你才能够拂去遮蔽在你心灵之上的世俗的尘埃,才能呈现出你本真的灵魂,才能品出你自己的特色与滋味,才能真正地找回你自己。这才是你这个人与其他人的完全不同的一种存在,一种充盈着个性特征、焕发着个性光华的生命存在。这才是一个个的个体的人生命存在和成功的真正的标志。

 纷繁的生活固然热闹,但热闹却容易让人的生活变得浮躁,从而很难潜下心来去进行深刻的思考。忙碌的追求固然必要,但功利化的追求反而会使人越来越为外物所役,而离自己越来越远。只有学会了独处,你才有能力让自己从看似充实忙碌的热闹中解脱出来,为自己找到一块安宁的处所,回到自己的内心,安顿好自己的灵魂。

 孔子说:“吾日三省吾身”。怎么省察呢?必是独处省察。能够安静地与自己交流,都会有真正的心灵感悟。我们需要这种与自己的对话,这让你明白人生道路前进的方向。而在漫长的生命旅途中,我们往往会迷失自己的航标。这时,我们需要停下来,需要从与别人的交往和繁杂的事务中抽身出来,独自面对自己,我们不可能依靠别人来帮自己走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先生曾说过:“你与你的亲人、友人、熟人、同时代人一起穿过岁月,你看见他们在你的周围成长和衰老。可是,你你自己依然是在孤独中成长和衰老的,你的每一个生命年代仅仅属于你,你必须承担岁月在你的心灵上和身体上的刻痕”。生命的个性,要求我们应该具有独立思考和独处的能力。

 害怕独处的人,必定会四处寻求消遣。因为失去了独处时与自己的对话,这样的消遣往往使内心更加的空虚。一个精神世界贫乏的人,就会慢慢地失去自我,他就更怕独处了,先生在文中把这称为“恶性循环”。一个没有自我的人,灵魂就失去了重量,它漫无目的地飘荡在尘世间,生命就显得可悲了。所以,我们应该学会独处,为灵魂创造生长的必要空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