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贫之碑/梁衡
方志敏被捕后,敌兵饿狼一样把他浑身搜了一遍,没有搜出一个铜板。对方实在不能理解这个共产党的大官。方志敏预感到生命行将结束,就提笔为我们留下一篇文章:《清贫》。
在《清贫》中,方志敏提出要过“洁白朴素的生活”,唯此,才可以战胜一切困难。人是由物质和精神两部分组成的,没有起码的衣食保证当然无法生存。但是,如果为物所累,也就没有了精神生命。一个人如果没有了精神,则随时可以投降、变节、苟安、屈服,也就滑向了猥琐的甚至肮脏的生活。
当年蜀国刘禅亡国被俘。魏国整日以酒肉歌舞相待,他乐不思蜀,对方就大为放心。一个酒肉歌舞都能收买的人,还能有什么大志?现在,可以收买干部的东西太多了,车子、房子、金钱、美女、官职。林则徐因虎门销烟获罪,民间准备为他筹钱赎罪,他坚决拒绝,宁愿西出玉门,充军新疆。他追求一种精神,一种没有被污染了的生活。他成了一代民族英雄,他的名言“无欲则刚”,也成了一切有为之士的座右铭。
从来振聋发聩的好文章都是鲜血写成,然后就成为历史所检验。方志敏和无数先烈以身无分文的清贫换来了人民的江山。当年衣不蔽体,在山沟里被追得东躲西藏的“匪党”现在成为了执政党,当年贫困的国家也富居世界前列,但是贪污腐败却暗暗滋生,一种糜烂生活却传染开来。巨贪高官、副省长胡长清贪污案,就发生在方志敏战斗牺牲的江西。历史再次证明,身无分文,心忧天下,必得天下;手握大权,心怀私利,必失天下。让我们记住方志敏的话:过“洁白朴素的生活”。
《清贫》是一块人格的丰碑。

【读与评】
我读方志敏烈士的《清贫》读与评已发博文(2020年2月10日)。再读梁衡先生的散文《清贫之碑》,心情仍然久久不能平静。
方志敏生前写的《清贫》就是狱中所著文稿之一。从来振聋发聩的好文章都是鲜血写成,然后又为历史所检验。方志敏和无数先烈以身无分文的清贫换来了人民的江山。当年衣不蔽体,在山沟里被追得东躲西藏的“赤党”现在成为了执政党,当年贫困的国家也逐渐富裕起来,在我们的干部队伍中也涌现出一大批像焦裕禄、孔繁森、杨善洲等为人民办事的脚踏实地好干部,有的甚至献出了生命。
品味着方志敏的《清贫》,质朴中透出豪壮,平凡中现出伟大。他不就是共和国一座“永远的丰碑”吗?方志敏青年时写了一副对联“心有三爱,奇书、骏马、佳山水;园栽四物,青松、翠竹、洁梅兰。”字里行间体现了他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怀和清廉高洁的品格。他热爱人民、珍惜生命,可却义无反顾地做出坚定的选择“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的信仰乃宇宙的真理!为着共产党牺牲,为着苏维埃流血,那是我们十分情愿的啊!”
“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这是方志敏同志的名著《清贫》中的普句,是他作为一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斗士的警句。方志敏烈士的“清贫”精神,就是我们共产党员“矜持不苟、舍己为公”的美德,也就是我们党的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它来源于解放全人类的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
清贫,奋勇前进中的精神丰碑。“清贫”内容渗透在方志敏的整个文献中,凝聚为方志敏的思想核心,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哲学思想。这一哲学思想中透露出的精神,就像一面鲜艳的旗帜在召唤我们,就像一阵催人奋进的号角在鼓动我们,同时也像一面清澈的镜子在照着我们每一个人的所作所为。
历史如滔滔江水奔腾不息,它再次证明,身无分文,心忧人民,必得天下;手握大权,心怀私心,必失天下。让我们记住方志敏的话:过“洁白朴素的生活”。时代在发展,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变化,但方志敏这种《清贫》的精神将会永远激励我们在实现伟大中国梦的进程中奋勇前进!
《清贫》是一块人格的丰碑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