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花一木皆是情——读季羡林散文《园花寂寞红》

(2022-07-31 04:33:11)
标签:

读书

      一花一木皆是情——读季羡林散文《园花寂寞红》

园花寂寞红/季羡林

 

楼前右边,前临池塘,背靠土山,有几间十分古老的平房,是清代保卫八大园的侍卫之类的人住的地方。整整四十年以来,一直住着一对老夫妇:女的是德国人,北大教员;男的是中国人,钢铁学院教授。我在德国时,已经认识了他们,算起来到今天已经将近六十年了,我们算是老朋友了。三十年前,我们的楼建成,我是第一个搬进来住的。从那以后,老朋友又成了邻居。有些往来,是必然的。逢年过节,互相拜访,感情是融洽的。

  我每天到办公室去,总会看到这个个子不高的老人,蹲在门前临湖的小花园里,不是除草栽花,就是浇水施肥;再就是砍几竿门前屋后的竹子,扎成篱笆。嘴里叼着半只雪茄,笑眯眯的。忙忙碌碌,似乎乐在其中。

  他种花很有一些特点。除了一些常见的花以外,他喜欢种外国种的唐菖蒲,还有颜色不同的名贵的月季。最难得的是一种特大的牵牛,比平常的牵牛要大一倍,宛如小碗口一般。每年春天开花时,颇引起行人的注目。据说,此花来头不小。在北京,只有梅兰芳家里有,齐白石晚年以画牵牛花闻名全世,临摹的就是梅府上的牵牛花。

  我是颇喜欢一点花的。但是我既少空闲,又无水平。买几盆名贵的花,总养不了多久,就呜呼哀哉。因此,为了满足自己的美感享受,我只能像北京人说的那样看""花。现在有这样神奇的牵牛花,绚丽夺目的月季和唐菖蒲,就摆在眼前,我焉得不""每到下班或者开会回来,看到老友在侍弄花,我总要停下脚步,聊上几句,看一看花。花美,地方也美,湖光如镜,杨柳依依,说不尽的旖旎风光,人在其中,顿觉尘世烦恼,一扫而光,仿佛遗世而独立了。

  但是,世事往往有出人意料者。两个月前,我忽然听说,老友在夜里患了急病,不到几个小时,就离开了人间。我简直不敢相信,然而这又确是事实。我年届耄耋,阅历多矣,自谓已能做到"悲欢离合总无情"了。事实上并不是这样。我有情,有多得超过了需要的情,老友之死,我焉能无动于衷呢?"当时只道是寻常"这一句浅显而实深刻的词,又萦绕在我心中。

  几天来,我每次走过那个小花园,眼前总仿佛看到老友的身影,嘴里叼着半根雪茄,笑眯眯的,蹲在那里,侍弄花草。这当然只是幻象。老友走了,永远永远地走了。我抬头看到那大朵的牵牛花和多姿多彩的月季花,她们失去了自己的主人。朵朵都低眉敛目,一脸寂寞相,好像"溅泪"的样子。她们似乎认出了我,知道我是自己主人的老友,知道我是自己的认真入迷的欣赏者,知道我是自己的知己。她们在微风中摇曳,仿佛向我点头,向我倾诉心中郁积的寂寞。

  现在才只是夏末秋初。即使是寂寞吧,牵牛和月季仍然能够开花的。一旦秋风劲吹,落叶满山,牵牛和月季还能开下去吗再过一些时候,冬天还会降临人间的。到了那时候,牵牛们和月季们只能被压在白皑皑的积雪下面的土里,做着春天的梦,连感到寂寞的机会都不会有了。

  明年,春天总会重返大地的。春天总还是春天,她能让万物复苏,让万物再充满了活力。但是,这小花园的月季和牵牛花怎样呢月季大概还能靠自己的力量长出芽来,也许还能开出几朵小花。然而护花的主人已不在人间。谁为她们施肥浇水呢?等待她们的不仅仅是寂寞,而是枯萎和死亡。至于牵牛花,没有主人播种,恐怕连幼芽也长不出来。她们将永远被埋在地中了。

  我一想到这里,不禁悲从中来。眼前包围着月季和牵牛花的寂寞,也包围住了我。我不想再看到春天,我不想看到春天来时行将枯萎的月季,我不想看到连幼芽都冒不出来的牵牛。我虔心默祷上苍,不要再让春天降临人间了。如果非降临不行的话,也希望把我楼前池边的这一个小花园放过去,让这一块小小的地方永远保留夏末秋初的景象,就像现在这样。

      一花一木皆是情——读季羡林散文《园花寂寞红》


   【读与评】

 季羡林先生的散文《园花寂寞红》,通过并不过分悲伤的笔触怀念寻常日子里和老朋友相处,欣赏他精心种下的花卉,蹭花,也是颇有情趣。然而,不凝重的笔触之间却可见对于老朋友真切,深深的怀念之情。这是一段凄美的花事,这是一份真挚的情谊,感人肺腑,感人心魄。读完这篇美文,我被先生对小花园主人的深挚情意带进了深深的思索之中。先生没有从老友的一些具体而典型的事件入手,而另辟蹊径抓住老友爱花、侍花这一侧面,想象着花儿们因“我”是主人生前的老友而对“我”点头与倾诉,担忧着已永远失去主人的花儿们未来的命运,甚至一反常情地祈祷着“不要再让春天降临人间”。让时光在这个不寻常的“夏末秋初”永恒,浓重地渲染了先生对老友的深切怀恋,角度显得十分奇妙新颖。

 因为主人对花儿的挚爱,所以在主人离世后,花儿也会忧愁、寂寞、悲伤;因为“我”是主人的老友,也是爱花的人儿,所以每当“我”路过这些花儿的身旁,她们便倍感亲切,对“我”倾情诉说心中的寂寞。这一切都是因了对主人的深情。就连花儿也会对主人难舍难弃。更进一步说,花儿便是先生情感的映照物,真应了“情到深处自然浓”,“一花一木皆是情”。

 先生循着时间顺序,运用精炼而富有诗意的语句,生动而细腻地展示了自己情感世界的巨大波动过程,体现了人间深厚的至真至纯的友情。文题颇具有古诗词的韵味,汲及到地点、对象、情调和事件等多方面,从总体上涵盖了全文内容,既为全篇奠定伤感的感情基调,又引发读者无尽的遐想。可见,先生拟题的精湛艺术。行文中非常注意彼此呼应,促成了文章的针脚绵密和结构严谨。前部分看似漫不经心,可随着事情的急转直下,先生写作的真实用意才一步步露出来。原来是先作一些客观、平淡的铺垫,再带动读者一起沉浸到眷恋、怀念的真情世界里。这正是先生高超的构思艺术的体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