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春雨凝恨别样情——读梁遇春散文《春雨》1

(2022-04-13 06:52:24)
标签:

读书

春雨凝恨别样情——读梁遇春散文《春雨》1

春雨/梁遇春1

 

整天的春雨,接着是整天的春阴,这真是世上最愉快的事情了。我向来厌恶晴朗的日子,尤其是骄阳的春天;在这个悲惨的地球上忽然来了这么一个欣欢的气象,简直像无聊赖的主人宴饮生客时拿出来的那副古怪笑脸,完全显出宇宙里的白痴成分。在所谓大好的春光之下,人们都到公园大街或者名胜地方去招摇过市,像猩猩那样嘻嘻笑着,真是得意忘形,弄到变成为四不像了。可是阴霾四布或者急雨滂沱的时候,就是最沾沾自喜的财主也会感到苦闷,因此也略带了一些人的气味,不像好天气时候那样望着阳光,盛气凌人地大踏步走着,颇有上帝在上,我得其所的意思。至于懂得人世哀怨的人们,黯淡的日子可说是他们唯一光荣的时光。穹苍替他们流泪,乌云替他们皱眉,他们觉到四周都是同情的空气,仿佛一个堕落的女子躺在母亲怀中,看见慈母一滴滴的热泪溅到自己的泪痕,真是润遍了枯萎的心田。斗室中默坐着,忆念十载相违的密友,已经走去的情人,想起生平种种的坎坷,一身经历的苦楚,倾听窗外檐前凄清的滴沥,仰观波涛浪涌,似无止期的雨云,这时一切的荆棘都化做洁净的白莲花了,好比中古时代那班圣者被残杀后所显的神迹。“最难风雨故人来”,阴森森的天气使我们更感到人世温情的可爱,替从苦雨凄风中来的朋友倒上一杯热茶时候,我们很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心境。“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人类真是只有从悲哀里滚出来才能得到解脱,千锤百炼,腰间才有这一把明晃晃的钢刀,“今日把示君,谁为不平事”,“山雨欲来风满楼”,这很可以象征我们孑立人间,尝尽辛酸,远望来日大难的气概,真好像思乡的客子拍着栏杆,看到郭外的牛羊,想起故里的田园,怀念着宿草新坟里当年的竹马之交,泪眼里仿佛模糊辨出龙钟的父老蹒跚走着,或者只瞧见几根靠在破壁上的拐杖的影子。所谓生活术恐怕就在于怎么样当这么一个临风的征人吧。无论是风雨横来,无论是澄江一练,始终好像惦记着一个花一般的家乡,那可说就是生平理想的结晶,蕴在心头的诗情,也就是明哲保身的最后壁垒了;可是同时还能够认清眼底的江山,把住自己的步骤,不管这个异地的人们是多么残酷,不管这个他乡的水土是多么不惯,却能够清瘦地站着,戛戛然好似狂风中的老树。能够忍受,却没有麻木,能够多情,却不流于感伤,仿佛楼前的春雨,悄悄下着,遮住耀目的阳光,却滋润了百草同千花。檐前的燕子躲在巢中,对着如丝如梦的细雨呢喃,真有点像也向我道出此中的消息。

可是春雨有时也凶猛得可以,风驰电掣,从高山倾泻下来也似的,万紫千红,都付诸流水,看起来好像是煞风景的,也许是别有怀抱罢。生平性急,一二知交常常焦急万分地苦口劝我,可是暗室扪心,自信绝不是追逐事功的人,不过对于纷纷扰扰的劳生却常感到厌倦,所谓性急无非是疲累的反响吧。有时我却极有耐心,好像废殿上的琉璃瓦,一任他风吹雨打,霜蚀日晒,总是那样子痴痴地望着空旷的青天。我又好像能够在没字碑面前坐下,慢慢地去冥想这块石板的深意,简直是个蒲团已碎,呆然趺坐着的老僧,想赶快将世事了结,可以抽身到紫竹林中去逍遥,跟把世事撇在一边,大隐隐于市,就站在热闹场中来仰观天上的白云,这两种心境原来是不相矛盾的。我虽然还没有,而且绝不会跳出人海的波澜,但是拳拳之意自己也略知一二,大概摆动于焦躁与倦怠之间,总以无可奈何天为中心罢。所以我虽然爱濛濛茸茸的细雨,我也爱大刀阔斧的急雨,纷至沓来,洗去阳光,同时也洗去云雾,使我们想起也许此后永无风恬日美的光阴了,也许老是一阵一阵的暴雨,将人世哀乐的踪迹都漂到大海里去,白浪一翻,什么渣滓也看不出了。焦躁同倦怠的心境在此都得到涅槃的妙悟,整个世界就像客走后,撇下筵席洗得顶干净,排在厨房架子上的杯盘。当个主妇的创造主看着大概也会微笑罢,觉得一天的工作总算告终了。最少我常常臆想这个还了本来面目的大地。

可是最妙的境界恐怕是尺牍里面那句滥调,所谓“春雨缠绵”罢。一连下了十几天的霉雨,好像再也不会晴了,可是时时刻刻都有晴朗的可能。有时天上现出一大片的澄蓝,雨脚也慢慢收束了,忽然间又重新点滴凄清起来,那种捉摸不到,万分别扭的神情真可以做这个哑谜一般的人生的象征。记得十几年前每当连朝春雨的时候,常常剪纸作和尚形状,把他倒贴在水缸旁边,意思是叫老天不要再下雨了,虽然看到院子里雨脚下一粒一粒新生的水泡我总觉到无限的欣欢,尤其当急急走过檐前,脖子上溅几滴雨水的时候。可是那时我对于春雨的情趣是不知不觉之间领略到的,并没有凝神去寻找,等到知道怎么样去欣赏恬适的雨声时候,我却老在干燥的此地作客,单是夏天回去,看看无聊的骤雨,过一过雨瘾罢了。因此“小楼一夜听春雨”的快乐当面错过,从我指尖上滑走了。盛年时候好梦无多,到现在彩云已散,一片白茫茫,生活不着边际,如堕五里雾中,对于春雨的怅惘只好算做内中的一小节罢,可是仿佛这一点很可以代表我整个的悲哀情绪。但是我始终喜欢冥想春雨,也许因为我对于自己的愁绪很有顾惜爱抚的意思;我常常把陶诗改过来,向自己说道:“衣沾不足惜,但愿恨无违。”我会爱凝恨也似的缠绵春雨,大概也因为自己有这种的心境罢。

 

 【读与评】

 《春雨》是借雨景来倾吐心境,用现代诗的艺术来扩展散文的感性世界,可以说是春雨凝恨别样情。梁遇春先生一向以聪明睿智的心灵去感应自然,体会人生。他与潇潇春雨、绵绵春阴尽情驰骋,物我一体,情景交融。蓊郁的感性和对内心世界极为丰盈卓约。作品将现实感应的细致描绘和对传统典籍、诗词的潇洒点化与借助相互穿插组合,虚实相生,构建了特有的艺术氛围。新颖的意象环环相生,联袂而来,奇崛的句型和纤苍悒的韵味交相辉映,情随景转,节奏和缓,令人荡气回肠。

 一、“春雨”“人生”各不同。“春雨”是“穷人”的:富人因急雨滂沱而不能像晴天那样盛气凌人、趾高气扬,穷人因受到雨水滋润而“润遍了枯萎的心田”。“春雨”是充满正能量的:默坐斗室,一切不如意都在倾听淅沥中成了美好,“化做洁净的白莲花”;“最难风雨故人来”,“风雨”让人有了温暖的时空;为“风雨”中来的友人倒上一杯热茶,自己竟有了“放下屠刀”的一身轻松;历经“风雨”的洗礼,腰间也有了“一把明晃晃的钢刀”。“春雨”是通人性的:旅居他乡的游子,面对“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境,历历在目的是竹马之交的身影、龙钟父老的步履、老父拄杖的影子……但只要心存理想,“无论是风雨横来,无论是澄江一练”而不动摇,便能够如狂风中的老树“清瘦地站着”,像春雨一样“滋润了百草同千花”。这就是我们的“生活术”。在这里,作者愤不平之社会,恨气盛之财主,怜悲哀之怨者,歌坚忍之“征人”,极力赞美了“春雨”般的人生。

 二、“人生”“春雨”两相融。作者将急雨与自己的性急相类,细雨与自己的耐心相类,用“想赶快将世事了结,可以抽身到紫竹林中去逍遥,跟把世事撇在一边,大隐隐于市,就站在热闹场中仰观天上的白云”的禅例,来说明“性急”和“耐心”是两种不相矛盾的心境,于是爱细雨也爱急雨:急雨“纷至沓来,洗去阳光,同时也洗去云雾”,把整个世界洗得干干净净,使我们“焦躁同倦怠的心境在此都得到涅槃的妙悟”。在这里,作者联系自身,神悟自然,含蓄曲折地表达自己的禅思。

 三、“春雨”“人生”自相通。“春雨”固然很美,但最妙的是“一连下了十几天的霉雨”,这样的“春雨缠绵”,捉摸不到,万分别扭,“真可以做这个哑谜一般的人生的象征”,行文至此,一切豁然开朗,“春雨”就是“人生”,“人生”就是“春雨”,“春雨”的不可捉摸,正是“变幻莫测”的人生,冥想春雨,置身于怅惘之中,也能够释放內心的悲哀情绪,或在爱恨矛盾的情结里,有暂止抚慰之效,于是,作者爱上了“凝恨也似的缠绵春雨”,愿意“衣沾不足惜,但愿恨无违”,因为,“人类真是只有从悲哀里滚出来才能得到解脱”。

 细细品读,我感悟,春天历来是文人墨客歌颂赞美的对象,然而在先生这里,“春”却充满了感伤,他对“春”的描写总是包含了一种“盛景易亡”的忧虑,这跟他性格中沉积的忧郁不无关系。在《春雨》中,“雨”就充满了悲剧美,“凝”满了“恨”,他没有力量能消除这些“凝恨”的,于是,他苦闷郁闷,他哀愁怅惘,他希望有一种能消除“恨”的力量,于是,他把这种希望寄托在“春雨”这个意象上,“春雨”也就成了他“消恨”的一件物事:可以让财主苦闷,不能如晴天那般盛气凌人,略带人味;可以让穷苦人受安抚慰藉,感到人世的温情可爱;可以让征人游子受到滋润,能够忍受“雨”的洗礼和磨难,坚强而多情地活在异乡;可以让焦躁、倦怠的心境得到涅槃,释放内心的喜怒哀乐。这种对“春雨”“含泪的微笑”的肯定,展示了他对宇宙和人生独有的看法。

 有专家说:“他写得潇洒自如,跌宕多姿,秀丽妩媚,玲珑剔透……犹如汇成一条淙淙流淌的小溪,既是那样的清澈见底,又映出大千世界中若干明亮的光和彩来,给读者留下了生动的印象。”(林非《现代六十家散文札记》)这是对梁遇春散文艺术风格的总论,亦可作为我们解读本文的一个重要提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