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与妻书/林觉民
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语云:仁者“老无老以及人之老,幼无幼以及人之幼。”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涕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
汝忆否?四五年前某夕,吾尝语曰:“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汝初闻言而怒,后经吾婉解,虽不为吾言为是,而亦无词相答。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吾先死留苦与汝,吾心不忍,故宁请汝先死,吾担悲也,嗟夫!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吾真真不能忘汝也!回忆后街之屋,入门穿廊,过前后厅,又三四折,有小厅,厅旁一屋,为吾与汝双栖之所。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吾与汝并肩携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及之思今,空余泪痕。又回忆六七年前,吾之逃家复归也,汝泣告我:“望今后有远行,必以告妾,妾愿随君行。”吾亦即许汝矣。前十余日回家,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语汝。及与汝相对,又不能启口,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故惟日日呼酒买醉。嗟夫!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
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第以今日事势观之,天灾可以死,盗贼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吾辈处今日之中国,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到那时使吾眼睁睁看汝死,或使汝眼睁睁看我死,吾能之乎?抑汝能之乎?即可不死,而离散不相见,徒使两地眼成穿而骨化石,试问古来几曾见破镜能重圆?则较死为苦也,将奈之何?今日吾与汝幸双健。天下人之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吾今死无余憾,国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依新已五岁,转眼成人,汝其善抚之,使之肖我。汝腹中之物,吾疑其女也,女必像汝,吾心甚慰;或又是男,则亦教其以父志为志,则我死后尚有二意洞在也。甚幸,甚幸!吾家后日当甚贫,贫无所苦,清静过日而已。
吾今与汝无言矣。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则又望其真有。今人又言心电感应有道,吾亦望其言是实。则吾之死,吾灵尚依依旁汝也,汝不必以无侣悲。
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是吾不是处;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吾牺牲百死而不辞,而使汝担忧,的的非吾所忍。吾爱汝至,所以为汝谋者惟恐未尽。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中国!卒不忍独善其身。嗟夫!巾短情长,所未尽者,尚有万千,汝可以模拟得之。吾今不能见汝矣!汝不能舍吾,其时时于梦中得我乎!一恸!
辛亥三月念六夜四鼓,意洞手书。
【读与评】
林觉民,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与妻书》是林觉民烈士写给当时有孕在身的爱妻陈意映的绝笔信。《与妻书》写于1911年4月24日深夜,这天也是广州起义前三天的晚上。就是在这样一个晚上,林觉民抱定为革命献身的坚定志向,满含革命的豪情壮志与对妻子的恋恋不舍写下了这封家书。全文情真意切,字字泣血,处处真情,缠绵悱恻又充满正气。“为国捐躯的激情与对爱妻的深情两相交融,既令人断肠落泪,又撼人魂魄、令人感奋。
透过《与妻书》,我们能够明显地感知到林觉民作为一名革命者的不舍与牵挂。这份不舍与牵挂,既有对妻子儿女的恋恋不舍,又有对美好生活的难以割舍。在这封家书的一开头,他满含深情的写道:“意映卿卿如晤”。虽然只有了了数语,但是他对妻子的满心爱恋已经跃然纸上。意映,即陈意映,也就是林觉民烈士的爱妻。在爱妻芳名之后加上“卿卿”二字,足见他对妻子的浓情蜜意。“卿卿”一词最早就用在夫妻之间的甜言蜜语中,在南朝宋刘义庆所创作的《世说新语·惑溺》篇中,王安丰的爱妻曾有过对“卿卿”一词的绝妙注解,文中写道:“……妇曰:‘亲卿爱卿,是以卿卿;我不卿卿,谁当卿卿?’”。这也就是说,“卿卿”是专属于夫妻间的爱称。林觉民在家信的开头就用到“意映卿卿”,短短四个字已经将对妻子的爱意倾注其中。俗语常讲:“见字如见人”。见到所爱之人的亲笔更是给人一种如见其面的感觉,因此,林觉民在“意映卿卿”后面很自然的加上“如晤”既符合我国传统书信的体例,又将对妻子的缱绻深情寓于其中。初读《与妻书》,甫见“意映卿卿如晤”只觉爱意深情满含其中,及至通读过全文再回望这几个字时,不禁悲从中来、敬从中来,既为革命者的深情所感动,又为其牺牲精神所折服。
林觉民在写作此封《与妻书》之时,早已抱定舍生取义、牺牲自我的坚定决心。文章正文一开头,他写道:“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一种决绝之意充斥其间。紧接着他对永诀做了进一步的注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甫读这一段话,给人最大的感觉就是林觉民那种义无反顾、舍生忘死的牺牲精神,眼前不禁会浮现出暗淡色彩中身材高大的林觉民慷慨赴义的形象。林觉民在家信的一开头就这样写,就是要将自己这种慷慨赴义的坚定志向说与爱妻听,目的就在于让爱妻能够“察吾衷”、“体吾此心”、“尽吾意”。在此,林觉民不仅是向爱妻倾诉衷肠,同时也是向世人表明自己的崇高信念以及对所投身事业的无限忠诚。这种信念与忠诚就是心中所提到的:“以天下人为念”、“为天下人谋永福”、“吾牺牲百死而不辞”!
在写作此封生命中最为重要的书信时,林觉民内心之沉重可想而知。也正因为此,文中随处可见他锥心刺痛般的话语。“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他忍着内心巨大的悲痛,却难以抑制两行热泪的潸然而下,提起蘸满泪水颤抖不已的秃笔写下其中的一字一句。这是一幅多么刺痛人心的图景,每一个读到此处的人都难免要有鼻酸心痛之感。林觉民正是体察到自己的即将逝去会给爱妻留下无尽伤痛,因此在文中对妻一再表明心迹,使其能够理解自己的选择与付出,并且告诉爱妻这种选择与付出正是因为对其的深爱。文中提到:“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正是这种“爱汝之心”是他敢于慷慨赴死的源动力。其后,林觉民提到因自己遇爱妻故而生“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之念,紧接着他写道现实社会的残忍与不公,此刻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古训涌上他心头。因此,他在信中写道:“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这也就把自己对妻子的小爱放大为对世人得偿所愿的大爱。也正是有这种大爱在心中,所以他才“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然而,更能体现林觉民革命者大爱情怀的一点还在于其努力使妻子体察自己的内心,并希望其能够生出同样的大爱之心,而这也就是文中所写到的“汝体吾此心,于泣啼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吾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也正是从这种大爱考虑,林觉民慰劝爱妻不要悲伤。
林觉民对妻子的不舍还体现在信中对以往生活场景的回忆与记述上,点点滴滴的回忆,一字一句的记述,满含着自己对妻子的深情与爱意,其中更流露出对生活的不舍与依恋。人活世上最为忌讳的就是谈论死,林觉民却是在忍着内心巨大的悲痛在向爱妻诉说自己的死。这正是因为这样,他希望逝去后的自己仍能感知到人世的事,仍能够与爱妻同悲同喜。文中写道:“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则又望其真有。”“则吾之死,吾灵尚依依旁汝也”。这些最最素朴的话语流露出林觉民对爱妻的不舍与牵挂,希望冥冥之中仍能注视着自己最为心爱的人,能够为其遮风挡雨,分担其在世上的愁苦与哀伤,分享其点滴的幸福与快乐。这段文字也与他往昔与爱妻所闲谈的话语相联系相呼应。他曾告诉妻子宁愿让妻子先死而自己承受无尽的哀痛与悲伤,其原因却再简单不过,就是他考虑爱妻“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吾先死留苦与汝,吾心不忍,故宁请汝先死,吾担悲也”。然而,世事难料,乱世难测。昔日的戏言今朝却以相反的情状呈现在他面前,如今不仅自己要先妻而去将其留在时下纷乱的世间,而且还要让其背负无尽的丧夫之痛,他对此忧心无比,眉头难展,其锥心之痛实难用言语表达。
然而,作为一名矢志为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的民主主义战士,其内心所想绝非一般的儿女私情。其就义前的绝笔之书也绝非仅仅在哀怨生命的短暂以及对家人的不舍与牵挂,更多的则是抒发一种“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大爱情怀。正是因为他怀有这样一种情怀,所以才会劝慰爱妻“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同时,他更是将两人的相遇相识放在时代的大背景下来考量,指出个人的不幸脱离不开时代不幸,这也就是他所说的“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正是因为深感时代不幸对个人幸福所造成的阻碍,所以他生出“卒不忍独善其身”的社会责任感。为了天下所有的像觉民与意映一样的有情人能够终成眷属,相濡以沫,幸福终老,也为了世人更多人的幸福生活,林觉民毅然决然的投身革命洪流,并且在革命的大潮中不惜牺牲自我。所有这一切都充分体现了他舍己为人、推己及人的高尚品格,同时也体现了他为革命捐躯,甘于奉献,视死如归的牺牲精神。这也是林觉民不愧为一名民主革命战士的最好的证明。
文中的一字一句皆为林觉民精神与志向的写照:“汝体吾此心”“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副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此可谓他坚守革命理想、矢志献身的最好写照;“依新已五岁,转眼成人,汝其善扶之,使之肖我。”“汝腹中之物”“或又是男,则亦教其以父志为志,则我死后尚有二意洞在也,”“甚幸!”此可谓他革命精神欲传后人的最好写照,也可以说是另一种形式的“尔其勿忘乃父之志”,希望子女们能够继承自己的遗志,投身革命,为天下人谋求永久之幸福。可以说,林觉民这种为理想为革命而奋力追求,无悔向前的精神,感天动地,草木若有灵闻之亦当为其感动,鸟兽若有情感之亦当为其倾倒。林觉民作为革命者所拥有的这种大爱情怀,是我们这个民族最应该珍视的宝贵精神财富,其所树立的志向与拥有的大爱情怀也为后人树立了光辉的榜样,激励着后人为谋求天下人之永福而不懈奋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