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颖的艺术构思,生动的形象描绘——读杨朔散文《泰山极顶》

(2022-03-23 07:00:53)
标签:

读书

新颖的艺术构思,生动的形象描绘——读杨朔散文《泰山极顶》

泰山极顶/杨朔

 

看日出历来被描绘成十分壮观的奇景。有人说:登泰山而看不到日出,就像一出大戏没有戏眼,味儿终究有点寡淡。

我去爬山那天,正赶上个难得的好天,万里长空,云彩丝儿都不见,素常烟雾腾腾的山头,显得眉目分明。同伴们都欣喜地说:“明儿早晨准可以看见日出了。”我也是抱着这种想头,爬上山去。

一路上从山脚往上爬,细看山景,我觉得挂在眼前的不是五岳独尊的泰山,却像一幅规划惊人的青绿山水画,从下面倒展开来。最先露出在画卷的是山根底那座明朝建筑岱宗坊,慢慢地便现出王母池、斗母宫、经石峪。……山是一层比一层深,一叠比一叠奇,层层叠叠,不知还会有多深多奇。万山丛中,时而点染着极其工期细的人物。王线池旁边吕祖殿里有不少尊明塑,塑着吕洞宾等一些人,姿态神情是那样有生气,你看了,不禁会脱口赞叹说:“活啦。”

画卷继续展开,绿荫森森的柏洞露面不太久,便来到对松山。两面奇峰对峙阒,满山峰者是奇形怪状的老松,年纪怕不有个千儿八百年,颜色竟那么浓,浓得好像要流下来似的。来到这儿你不妨权当一次画里的写意人物,坐在路旁的对松亭里,看看山色,听听流水的松涛。也许你会民意乾隆题的“岱宗最佳处”的句子。且慢,不如继续往上看的为是……

一时间,我又觉得自己不仅是在看画卷,却又像是在零零乱乱翻动着一卷历史稿本。在山下岱庙里,我曾经抚摸过秦朝李斯小篆的残碑。上得山来,又在“孔子登临处”立过脚,秦始皇封的五大夫松下喝过茶,还看过汉枚乘称道的“泰山穿溜石”,相传是晋朝王羲之或者陶渊明写的斗大的楷书书金刚经的石刻。将要看见的唐代在大观峰峭壁上刻的《纪泰山铭》自然是珍品,宋元明清历代的遗迹更像奇花异草一样,到处点缀着这座名山。一恍惚,我觉得中国历史的影子仿佛从我眼前飘忽而过。你如果想捉住点历史的影子,尽可以在朝阳洞那家茶店里挑选几件泰山石刻的拓片。除此而外,还可以买到泰山出产的杏叶参、何首乌、黄精、紫草一类名贵药材。我们在这里泡了壶山茶喝,坐着歇乏,看见一堆孩子围着群小鸡,正喂蚂蚱给小鸡吃。小鸡的毛色都发灰,不像平时看见的那样。一问,卖茶的妇女搭言说:“是俺孩子他爹上山挖药材,拣回来的一窝小山鸡。”怪不得呢,有两只小山鸡争着饮水,蹬翻了水碗。往青石板上一跑,满石板印着许多小小的“个”字,我觉望着深山里这户孤零零的人家想:“山下正闹大集体,他们还过着这种单个的生活,未免太与世隔绝了吧?”

从朝阳洞再往上爬,渐渐接近十八盘,山路越来越险,累得人发喘。这时我既无心思看画,又无心思翻历史,只觉得像在登天。历来人们也确实把爬泰山看做登天。不信你回头看看来路,就有云步桥、一天门、中天门一类上天的云路。现时悬在我头顶上的正是南天门。幸好还有石蹬造成的天梯。顺着天梯慢慢爬,爬几步,歇一歇,累的腰酸腿软,浑身冒汗。忽然有一阵仙风从空中吹来,扑到脸上,顿时觉得浑身上下清爽异常。原来我已经爬上南天门,走上天街。

黄昏早已落到天街上,处处飘散着不知名儿的花草香味。风一吹,朵朵白云从我身边飘浮过去,眼前的景物渐渐都躲到夜色里去。我们在清帝宫寻到个宿处,早早睡下,但愿明天早晨能看到日出。可是急人得很,山头上忽然漫起好大的雾,又浓又湿,悄悄挤进门缝来,落到枕头上边上,我还听见零零星星的几滴雨声。我有点焦虑,一位同伴说:“不要紧。山上的气候一时晴,一时阴,变化大得很,说不定明儿早晨是个好天,你等着看日出吧。”

等到明儿早晨,山头上的云雾果然清澈,只是天空阴沉沉的,谁知道会不会忽然间晴朗起来呢?不管怎样,我们还是冒着早凉,一直爬到玉皇顶,这儿便是泰山的极顶。

一位须髯飘飘的老道人陪我们立在泰山极顶上,指点着远近风景给我们看,最后带着惋惜的口气说:“可惜天气不佳,恐怕你们看不见日出了。”

我的心却变得异常晴朗,一点也没有惋惜的情绪,我沉思地望着极远极远的地方,我望见一幅无比壮丽的奇景。瞧那莽莽苍苍的齐鲁大原野,多有气魄。过去,农民各自摆弄着一块地,弄得祖国的原野是老和尚的百衲衣,零零碎碎的,不知有多少小方块堆积在一起。眼前呢,好一片大田野,全联到一起,就像公社农民联的一样密切。麦子刚刚熟,南风吹动处,麦流一起一伏,仿佛大地也漾起绸缎一般的锦纹。再瞧那渺渺茫茫的天边,扬起一带烟尘。那不是什么“齐烟九点”,同伴告诉我说那也许是炼铁厂。铁厂也好,钢厂也好,或者是别的什么工厂也好,反正那里有千千万万只精巧坚强的手,正配合着全国人民一致的节奏,用钢铁铸造着祖国的江山。

你再瞧,那在天边隐约闪亮的不就是黄河,那在山脚缠绕不断的自然是汶河。那拱卫在泰山膝盖下的无数小馒头却是徂徕山等许多著名的山岭。那黄河和汶河又恰似两条飘舞的彩绸,正有两只看不见的大手在耍着,那连绵不断的大小山岭却又像许多条龙灯,一齐滚舞——整个山河都在欢腾着啊。

如果说泰山是一大幅徐徐展开的青绿山水画,那么现在我才算出翻到我们民族真正宏伟的创业史。

我正在静观默想,那个老道人客气地赔着不是,说是别的道士都下山割麦子去了,剩他自己,也顾不上烧水给我们喝。我问他给谁割麦子,老道人说:“公社啊。你别看山上东一户,西一户,也都组织到公社里去了。”我记起自己对朝阳洞那家茶店的想法,不觉有点内愧。

有的同伴认为没能看见日出,始终有点美中不足。同志,你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其实我们分明看见另一场更加辉煌的日出。这轮晓日从我们民族历史的地平线上一跃而出,闪射着万道红光,照临到这个世界上。

伟大而光明的祖国啊,愿您永远“如日之升”!

 

 【读与评】

 《泰山极顶》是杨朔先生的散文代表作之一,曾选入中学《语文》课本第五册、八年级《语文》课本下册。主要描写泰山极顶的景色,一度被人认作是现代散文的典范。学者王克煜将这篇散文和姚鼐的《登泰山记》、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冯骥才的《挑山工》并称为现代泰山四大著名散文。

 《泰山极顶》这篇散文,像迎着朝阳、彩屏绽开的孔雀,令人目注神驰、赞叹不已。它是代表杨朔散文风格的优秀作品,有着鲜明的艺术特色,很值得我们去研究、探讨。

 鲜明的时代色彩,炽热的革命热情

 先生爬山所见的景色和文物,不是为孤立的自然风景和历史古迹来欣赏,而是看作伟大祖国的壮丽河山和“历史的影子”,以抒发革命的热情。运用比喻这一修辞手法,发挥想象,好像“一幅规模惊人的青绿山水画的长轴”,好像“一卷历史的稿本”。这样一比,就为下文歌颂祖国山河换新装,历史揭新页埋下了“伏笔”。

 在极顶,那位老道人也为天气不佳、看不见日出而惋惜,先生的心情“却变得异常晴朗”,“沉稳地望着极远极远的地方”,“望见一幅无比壮丽的奇景。”以下两段“奇景”的描写,也是运用比喻,发挥想象,扭转了“惋惜”的情绪,形象鲜明,含意深刻。“诗人感物,联类不穷”,运用想象,对现实生活进行提炼、集中和概括,可以说,全文的生命借助想象,显得更加活跃起来。

 想象,这一思维活动,是在个人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在世界观所决定的思想的指引下,结合新的生活感受产生的。什么样的思想,产生什么样的感情,感情激发着想象活动,想象活动又可以深化感情。先生洋溢在文章中的革命热情,正是借助于想象使之深化的。

 “情往以赠,兴来如答”,先生对祖国的壮丽河山和光辉历史充满了热爱,因而感受也就特别丰富、深刻。“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先生的“情”与外物的“景”达到了“交融”的境界,像高尔基所说,“思想饱和在生活之中”。这样的境界,增添了文章浓郁的诗意。

新颖的艺术构思,生动的形象描绘

 文章贯穿着两条线索。先生登山所见,把山景比作“一幅惊人的青绿山水画的长轴,从下面倒展开来”。顺着这条线索,依次写了“从山脚往上爬,”见到的岱宗坊、王母池、斗母宫、经石峪……,写了对松山。一时间,“又觉得自己不仅是在看画,而且又像是在零零乱乱翻着一卷历史稿本”。顺着这条线索,写了从周代到清朝两千多年间的一些文物古迹。前者颂扬祖国山河的壮丽,后者展示祖国文化之悠久。这两条线索,同时伸展到登上极顶,看到“整个山河都在欢腾着”,这也就是它们的交织点。在这交织点上,先生直抒胸章,热情洋溢的写道:“如果说泰山是一大幅徐徐展开的青绿山水画,那么现在我才算出翻到我们民族真正宏伟的创业史。”

 这两条线索的作用,从结构上说,把沿途所见的岱山景色和名胜古迹 ,贯串成一体,首尾呼应,结构紧凑;从内容上说,把前后所见,映衬对照,强调了眼前景象的巨大意义,突出歌颂了三面红旗的激情。这样,自然景色和历史文物,在先生笔下就闪耀着时代的光彩。

 先生心情的变化顺着这两条线索形成清晰脉络。爬山那天,“正赶上个难得的好天,万里长空,云彩丝儿都不见”,同伴们都欢喜地说“明儿早晨准可以看见日出了”,先生“也是抱着这种想头,爬上山去”。在古帝宫寻到了宿处,“早早睡下,但愿明天早晨能看到日出”。先生“看日出”的渴念,始终萦绕脑际。“可是急人得很,山头上忽然漫起好大的云雾,又浓又湿,……”先生有点焦虑,而一位同伴却认为山上的气候一时晴一时阴,变化大得很,说不定明儿早晨是个好天。等到明儿早晨,山头上的云雾果然消散,只是天空阴沉沉的,谁知道会不会忽然间晴朗起来呢?“但先生还是冒着早凉,一直爬到极顶——玉皇顶。在玉皇顶,一位陪伴的老道人指点着远近风景,最后带着惋惜的口气说:”可惜天气不佳,恐怕你们看不见日出了“。登泰山而看不到日出,”就像一出大戏没有戏眼,味儿终究有点寡淡“。随着天气的变化,先生的心情一时喜悦,一时焦虑。”喜“、”虑“交织的脉络,从登山开始,一直贯注到玉皇顶”望见一幅无比壮丽的奇景“,”看见另一场更加辉煌的日出“,同上述两条线索集结起来,合而为一。文章开关就写”泰山极顶看日出“,结尾又归结到看日出——”看见另一场更加辉煌的日出“,点明主题。这不正是首尾呼应的笔墨,而且是”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的艺术手法。

 先生前面写登山途中看到的自然景色和历史文物,随着心情的变化,写到后面,感到“整个山河都在欢腾着“,感到”有千千万万只精巧坚强的手,正配合着全国人民一致的节奏,用钢铁铸造着祖国的江山“。

 先生在朝阳洞那家茶店里泡了壶山茶,“坐着歇乏“,看见两只小山鸡争着饮水,蹬翻了水碗,往青石板上一跑,满石板印着许多小小的”个“字,先生巧妙地由此联想到山下正闹大集体,而这户孤零零的人家还过着单个的生活,”未免太与世隔绝了吧“!写到后面,老道人的话,,使先生”记起自己对朝阳洞那家茶店的想法,不觉有点内愧“。

 这几处前后呼应的笔墨,不仅在结构上紧紧勾连,而且开拓了境界,深化了主题,真正做到了技巧为内容服务。

 缜密的映衬呼应,精巧的结构安排

 借助于这样的结构安排,文章的层次也就非常清楚:

 第一个层次(1~2小段),写登山前渴望极顶看日出的壮观奇景。

 第二个层次(3~7小段),写爬山途中饱览自然景色、欣赏历史文物,攀登南天门,赞颂祖国河山壮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第三个层次(8~14小段),写登上极顶后所见莽莽苍苍的齐鲁大原野,渺渺茫茫的无边烟尘,以及泰山周围的山岭河流,展现出伟大祖国的崭新面貌。

 第四个层次(15~16小段),点明“看见另一场更加辉煌的日出“,热情歌颂伟大而光明的祖国永远“如日之升”。

 先生写过通讯报道,写过小说,对旧体诗也有较好的素养,之后又写过较多的散文。比起他的小说来,我更喜爱他的散文。先生的散文,寓意深刻,感情炽热,想象丰富,结构精巧,散得开,收得拢,而且非常注意语言的锤炼。就本篇看,也可见出锤炼语言的匠心。例如:第三小段写爬山细看山景,像是“一幅惊人的青绿山水画的长轴,从下面倒展开来”,“倒展”就用得非常恰切。如此相应的“挂在”、“露出”、“点染”等等,都是从“山水画”着眼的。“山是一层比一层深,一迭比一迭奇,层层迭迭,不知还会有多深有多奇”,像这样的句子,写出了高山大岭的特点,节奏明朗,富有音乐美。第六小段写“从朝阳洞再往上爬”,“只觉得像在登天”,但不顺着写由下而上的“云路”,却说“不信你回头看看来路,就有云步桥、一天门、中天门一类上天的云路“,突出了爬的高。紧接着写“悬在我头顶上的正是南天门,突出了”南天门“的高、陡、险。第七小段写黄昏早已”落到“天街上,眼前的景物渐渐都“躲到”夜色里去,把黄昏和景物都写活了。以下写云雾悄悄“挤进”门缝来,“落到”枕头边上,以见雾大,又浓又湿,写得多有活气!第十小段的“摆弄”、“拼织”、“铸造”等词,第十一小段的“拱卫”、“膝盖下”、“小馒头”等词语,也是用得非常形象的。这一类普通的词语,经先生的匠心驱遣,闪耀出艺术的光辉。

 先生在《东风第一枝.小跋》中说:“动笔写时,……总要像写诗那样,再三剪裁材料,安排布局,推敲字句,然后写成文章来”。可见先生在这方面付出的功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