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所见无不生动鲜活,所写无不趣味盎然——读郁达夫散文《江南的冬景》3

(2021-11-30 11:27:15)
标签:

读书

                所见无不生动鲜活,所写无不趣味盎然——读郁达夫散文《江南的冬景》3

江南的冬景/郁达夫3

 

凡在北国过过冬天的人,总都道围炉煮茗,或吃煊羊肉,剥花生米,饮白干的滋味。而有地炉,暖炕等设备的人家,不管它门外面是雪深几尺,或风大若雷,而躲在屋里过活的两三个月的生活,却是一年之中最有劲的一段蛰居异境;老年人不必说,就是顶喜欢活动的小孩子们,总也是个个在怀恋的,因为当这中间,有的萝卜,雅儿梨等水果的闲食,还有大年夜,正月初一元宵等热闹的节期。

但在江南,可又不同;冬至过后,大江以南的树叶,也不至于脱尽。寒风─—西北风─—间或吹来,至多也不过冷了一日两日。到得灰云扫尽,落叶满街,晨霜白得像黑女脸上的脂粉似的清早,太阳一上屋檐,鸟雀便又在吱叫,泥地里便又放出水蒸气来,老翁小孩就又可以上门前的隙地里去坐着曝背谈天,营屋外的生涯了;这一种江南的冬景,岂不也可爱得很么?

我生长江南,儿时所受的江南冬日的印象,铭刻特深;虽则渐入中年,又爱上了晚秋,以为秋天正是读读书,写写字的人的最惠节季,但对于江南的冬景,总觉得是可以抵得过北方夏夜的一种特殊情调,说得摩登些,便是一种明朗的情调。

我也曾到过闽粤,在那里过冬天,和暖原极和暖,有时候到了阴历的年边,说不定还不得不拿出纱衫来着;走过野人的篱落,更还看得见许多杂七杂八的秋花!一番阵雨雷鸣过后,凉冷一点;至多也只好换上一件夹衣,在闽粤之间,皮袍棉袄是绝对用不着的;这一种极南的气候异状,并不是我所说的江南的冬景,只能叫它作南国的长春,是春或秋的延长。

江南的地质丰腴而润泽,所以含得住热气,养得住植物;因而长江一带,芦花可以到冬至而不败,红叶也有时候会保持得三个月以上的生命。象钱塘江两岸的乌桕树,则红叶落后,还有雪白的桕子着在枝头,一点—丛,用照相机照将出来,可以乱梅花之真。草色顶多成了赭色,根边总带点绿意,非但野火烧不尽,就是寒风也吹不倒的。若遇到风和日暖的午后,你一个人肯上冬郊去走走,则青天碧落之下,你不但感不到岁时的肃杀,并且还可以饱觉着一种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若是冬天来了,春天也总马上会来”的诗人的名句,只有在江南的山野里,最容易体会得出。

说起了寒郊的散步,实在是江南的冬日,所给与江南居住者的一种特异的恩惠;在北方的冰天雪地里生长的人,是终他的一生,也决不会有享受这一种清福的机会的。我不知道德国的冬天,比起我们江浙来如何,但从许多作家的喜欢以paziergang一字来做他们的创造题目的一点看来,大约是德国南部地方,四季的变迁,总也和我们的江南差仿不多。譬如说十九世纪的那位乡土诗人洛在格(PeterRosegger18431918)罢,他用这一个“散步”做题目的文章尤其写得多,而所写的情形,却又是大半可以拿到中国江浙的山区地方来适用的。

江南河港交流,且又地滨大海,湖沼特多,故空气里时含水分;到得冬天,不时也会下着微雨,而这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又是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你试想想,秋收过后,河流边三五家人家会聚在一道的一个小村子里,门对长桥,窗临远阜,这中间又多是树枝槎丫的杂木树林;在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你说,还够不够悠闲?若再要点景致进去,则门前可以泊一只乌篷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几个喧哗的酒客,天垂暮了,还可以加一味红黄,在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人到了这一个境界,自然会得胸襟洒脱起来,终至于得失俱亡,死生不同了;我们总该还记得唐朝那位诗人做的“暮雨潇潇江上树”的一首绝句罢?诗人到此,连对绿林豪客都客气起来了,这不是江南冬景的迷人又是什么?

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柴门村犬吠,风雪夜归人”,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前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诗人的诗句,也许不尽是在江南所写,而做这几句诗的诗人,也许不尽是江南人,但假了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直截了当,比我这一枝愚劣的笔所写的散文更美丽得多?

有几年,在江南,在江南也许会没有雨没有雪的过一个冬,到了春间阴历的正月底或二月初再冷一冷下一点春雪的;去年(一九三四)的冬天是如此,今年的冬天恐怕也不得不然,以节气推算起来,大约太冷的日子,将在一九三六年的二月尽头,最多也总不过是七八天的样子。像这样的冬天,乡下人叫作旱冬,对于麦的收成或者好些,但是人口却要受到损伤;旱得久了,白喉,流行性感冒等疾病自然容易上身,可是想恣意享受江南的冬景的人,在这一种冬天,倒只会得到快活一点,因为晴和的日子多了,上郊外去闲步逍遥的机会自然也多;日本人叫作Hi-king,德国人叫作Spaziergang狂者,所最欢迎的也就是这样的冬天。

窗外的天气晴朗得象晚秋一样;晴空的高爽,日光的洋溢,引诱得使你在房间里坐不住,空言不如实践,这一种无聊的杂文,我也不再想写下去了,还是拿起手杖,搁下纸笔,上湖上散散步罢!

 

 【读与评】

 郁达夫先生的散文名篇《江南的冬景》,比较全面地体现了散文的美学特征,有丰富的审美意蕴。

 文本开篇别出新意,先写北国冬天蛰居异境,表现了作为一个江南人偶至北国在冬天可能感受到的欣喜和趣味。接着第二节笔锋一转,勾勒一幅富有生机和活力的曝背谈天图,凸现江南冬景的可爱。相互映衬中似乎不分轩轾,但至此读者自可作感情上的抑扬选择。紧接着第三节抒写自己的切身感受,以“北方的夏夜”、更以自己钟爱晚秋来对比,点明江南冬景“明朗的情调”,带出文眼,以婉转的笔调表达了对故乡冬景的深挚喜爱之情。第四节写闽粤极南气候异状,从地域上对江南的范围做了界定,也从对比中排除了对冬季闽粤“南国的长春”的欣赏,因为从那里无论是先生还是读者都是不可能领略到冬景的趣味的。文势至此可作一结。第五节由江南的植被写起,以丰腴润泽的土地上不败的芦花、红叶,雪白的桕子,赭色、根边总带点绿意的草汇合成江南冬景的底色,在温暖、明丽的天空下感受到江南冬景中含蓄的生气,并与雪莱《西风颂》中的名句相连接,别有一番情趣。同时巧妙地带出寒郊散步,串引下文。第六节即以德国的情况相映衬,说明寒郊散步是江南冬日特异的恩惠,是北方人很难享受到的清福。第七节写江南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先生轻笔勾勒,借助想象,在不经意的点染之间,一幅充满悠闲情调的水墨画就呈现在读者面前。再证引《唐诗纪事》中李涉遇盗作诗的趣闻,凸现微雨寒村图的悠闲境界使人胸襟洒脱,强调江南冬景的迷人。第八节由雨到雪,巧妙地借用四联古诗句,略加点评,避实就虚,按时间顺序凸显江南雪景的丰富意趣。第九节由雨雪联想到旱冬的晴和,凸现闲步逍遥、恣意享受江南冬景的快活,为全文收结做铺垫。最后一节描写晴朗的冬景像晚秋一样逗人,照应上文自己的情趣,点明写作情境,抒发对江南冬景的赞美之情;再以自己弃笔不写无聊的杂文,到湖上去散步作结,巧妙地收束全文,也别开意境,逗引读者的情思,余味深长。

 细细品读可以发现,作为一篇写景散文,先生在《江南的冬景》中怀着一颗执着的寻美之心,以敏锐的眼睛、深切的感受、细腻的描写,所见无不生动鲜活,所写无不趣味盎然,让读者阅读时仿佛随着他在江南的冬景中作一次身心愉悦的散步、审美的散步。

 先生特别善于选取典型的画面轻笔勾勒、着意点染,绘就一幅幅情景交融的优美图画,像一个个特写镜头呈现在人们的眼前,随着作者的清婉的叙述渐次展开,形成对江南冬景的散点式的透视,创造出一个明朗清新、悠然闲适的意境,把人们心里有但说不出更写不出的江南冬景宛然呈现出来,而且相互映衬烘托,凸显了江南冬景明朗的情调。经过对一幅幅景物如临其境的具体欣赏,会有很多深切的感悟:

 1.睹物成象。先生别具一种生活的“吟味力”,他以自身体验乃至个性、气质去咀嚼漱涤万物,似乎可以与大自然产生情感交流。他面对自然山水,艺术的灵感和才情便油然而生,能以细致的观察,精微的体味,抓住景物的特征,探索幽微,攫取神态,极写其趣。经过深切体味的概括,捕捉了许多典型的意象,且善于用生动自然的文字出神入化地描绘出来,往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激发读者的审美感知,使人读后不仅向往欣羡那些美景胜处,而且还仿佛由作家导引,亲身游历了一番,美妙有趣的印象久不磨灭。这种擅于体物入微,渲染情韵的功夫我们可称之为睹物成象。这“象”融合了“意”,又形之于“言”,艺术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如“曝背谈天图”中“到得灰云扫尽,落叶满街,晨霜白得像黑女脸上的脂粉似的清早,太阳一上屋檐,鸟雀便又在吱叫,泥地里便又放出水蒸气来,老翁小孩就又可以上门前的隙地里去坐着曝背谈天,营屋外的生涯了”,看似信手写来,实则浑然天成,无句不成其象,摄入眼底的是再平常不过的景物,却让人读后宛在目前,感觉是身临其境,万般熨帖。这些描写不是客观事物简单的再现,而是融注了先生丰富细腻深切的感受,将视觉、听觉乃至味觉相交融,动静结合,画面感强,又富于感情色彩。读到这样的文字,人们不能不叹服先生驾驭文字的功力,同时也会惊叹先生睹物成象、写景状物的高超水平。

 2.层层点染。先生熟稔中国绘画的技巧,常在文中用语言进行直接描述,“微雨寒村图”中写道“你试想想,秋收过后,河流边三五家人家会聚在一道的一个小村子里,门对长桥,窗临远阜,这中间又多是树枝槎桠的杂木树林;在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你说还够不够悠闲?若再要点些景致进去,则门前可以泊一只乌篷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几个喧哗的酒客,天垂暮了,还可以加一味红黄,在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先生就像一个高明的画家,以自然酣畅的笔墨,将自然风景和人物生活图景巧妙剪裁,着意点染,既有素描的工笔,也有浓淡相宜的写意,了了几笔绘就一幅立意隽永、气韵生动、含蓄蕴藉、诗意盎然的水墨画。这不是直接去描摹景物,而是启发读者的想像,让读者跟着他去体味他笔下的景致,所写景物抹上了强烈的主观色彩,让读者从画幅中去体察他的感受、他的个性,得景物之神髓。这样一种微妙的意境,使人感到不仅“身历其境”,而且“心历其境”,不光眼睛看到了,连整个灵魂都浸沐其中了,实在可以称得上写景佳作中的绝品。

 3.虚实结合。先生的文笔力忌板滞,总是摇曳着情趣,在景物描绘中,时而引出一件掌故,时而叙几笔风俗民情,时而吟几句诗词……这一切都极和谐地编织在大自然秀美的画幅中,显得那样跌宕多姿,潇洒自如。《江南的冬景》在微雨寒村图之后抒写自己的感受,引用了唐朝诗人李涉遇盗作诗的趣闻和诗句进行评述;又在诗意雪景图中巧借前人诗句,略加品评,借助读者的想象,将四幅前后相连的画面展现在人们的眼前:日暮时分,瑞雪将临,寒意森森,佳酿既陈,炉火正旺,老友围炉对坐,推杯换盏,暖意融融。更深人静,瑞雪已停,月下梅花,投影于路,阵阵酒香,沁人心脾。偶尔传来几声犬吠,乃是行人叩门投宿。清晨破晓,孩童雪中嬉戏,忽一同伴跑来,报告惊喜发现:“前面村口,深雪之中,一枝红梅,傲雪怒放!”文笔变幻多姿,以简洁洗练的语言再造了淡雅高洁、优美宁静的江南雪景的意境,有说不尽的风味余韵,充分显示了先生在旧体诗方面极深的造诣,古人常说“揽物会心”,先生可说是做到家了。

 4.映衬烘托。在构图简洁匀称、色彩浓淡相宜、写意传神、表现精髓的直接描写外,先生十分讲究文章的结构、布局,在简短的篇幅中结合自己的独特感受将所写之景进行映衬烘托,将景物之美写得很有节奏、很有层次,像有经验的导游,领着你走一条曲折变幻峰回路转的道路,一步步渐入胜境,细腻委婉地将自然美转化为艺术美。《江南的冬景》中将江南冬景与北国冬天蛰居异境、闽粤极南气候异状进行对比,特别是结合自己的切身感受,以“北方的夏夜”、更以自己钟爱晚秋来对比,点明江南冬景“明朗的情调”,带出文眼,以婉转的笔调表达了对故乡冬景的深挚喜爱之情。还以丰富的联想将寒郊散步与德国、日本等国的情况联系在一起;又以散步作为串接全文的线索,抒写个人的情思,写出了江南冬景特有的情调,表现出先生对景物极强的品评鉴赏能力,造语新奇工稳,无不妥帖,也表现出先生宏富渊深的阅历、识见,增强了作品的趣味性、知识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