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金华
金华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87,304
  • 关注人气:75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雄健、诙谐兼而有之——读鲁迅散文《论雷峰塔的倒掉》

(2021-11-16 05:49:14)
标签:

读书

雄健、诙谐兼而有之——读鲁迅散文《论雷峰塔的倒掉》

论雷峰塔的倒掉/鲁迅

 

听说,杭州西湖上的雷峰塔倒掉了,听说而已,我没有亲见。但我却见过未倒的雷峰塔,破破烂烂的映掩于湖光山色之间,落山的太阳照着这些四近的地方,就是雷峰夕照,西湖十景之一。雷峰夕照的真景我也见过,并不见佳,我以为。

然而一切西湖胜迹的名目之中,我知道得最早的却是这雷峰塔。我的祖母曾经常常对我说,白蛇娘娘就被压在这塔底下!有个叫作许仙的人救了两条蛇,一青一白,后来白蛇便化作女人来报恩,嫁给许仙了;青蛇化作丫鬟,也跟着。一个和尚,法海禅师,得道的禅师,看见许仙脸上有妖气,——凡讨妖怪做老婆的人,脸上就有妖气的,但只有非凡的人才看得出,——便将他藏在金山寺的法座后,白蛇娘娘来寻夫,于是就水满金山。我的祖母讲起来还要有趣得多,大约是出于一部弹词叫作义妖传里的,但我没有看过这部书,所以也不知道许仙法海究竟是否这样写。总而言之,白蛇娘娘终于中了法海的计策,被装在一个小小的钵盂里了。钵盂埋在地里,上面还造起一座镇压的塔来,这就是雷峰塔。此后似乎事情还很多,如白状元祭塔之类,但我现在都忘记了。

那时我惟一的希望,就在这雷峰塔的倒掉。后来我长大了,到杭州,看见这破破烂烂的塔,心里就不舒服。后来我看看书,说杭州人又叫这塔作保叔塔,其实应该写作保俶塔,是钱王的儿子造的。那么,里面当然没有白蛇娘娘了,然而我心里仍然不舒服,仍然希望他倒掉。

现在,他居然倒掉了,则普天之下的人民,其欣喜为何如?这是有事实可证的。试到吴、越的山间海滨,探听民意去。凡有田夫野老,蚕妇村民,除了几个脑髓里有点贵恙的之外,可有谁不为白娘娘抱不平,不怪法海太多事的?

和尚本应该只管自己念经。白蛇自迷许仙,许仙自娶妖怪,和别人有什么相干呢?他偏要放下经卷,横来招是搬非,大约是怀着嫉妒罢,——那简直是一定的。

听说,后来玉皇大帝也就怪法海多事,以至荼毒生灵,想要拿办他了。他逃来逃去,终于逃在蟹壳里避祸,不敢再出来,到现在还如此。我对于玉皇大帝所做的事,腹诽的非常多,独于这一件却很满意,因为水满金山一案,的确应该由法海负责;他实在办得很不错的。只可惜我那时没有打听这话的出处,或者不在义妖传中,却是民间的传说罢。

秋高稻熟时节,吴、越间所多的是螃蟹,煮到通红之后,无论取那一只,揭开背壳来,里面就有黄,有膏; 倘是雌的,就有石榴子一般鲜红的子。先将这些吃完,即一定露出一个圆锥形的薄膜,再用小刀小心地沿着锥底切下,取出,翻转,使里面向外,只要不破,便变成一个罗汉模样的东西,有头脸,身子,是坐着的,我们那里的小孩子都称他蟹和尚,就是躲在里面避难的法海。

当初,白蛇娘娘压在塔底下,法海禅师躲在蟹壳里。现在却只有这位老禅师独自静坐了,非到螃蟹断种的那一天为止出不来。莫非他造塔的时候,竟没有想到塔是终究要倒的么?

活该。

 

 【读与评】

 《论雷峰塔的倒掉》是鲁迅先生杂文中的名篇,它最初发表于19241117日《语丝》周刊第一期,后由先生编入《坟》。

 先生在这篇文中,表现了他不妥协的反封建精神和敢于立异的反传统的美学观点。

 在先生看来,矗立在杭州西湖边上的雷峰塔,是中国封建主义的象征。因此,它的倒掉,使先生感到,其欣喜为何如?才引发出这篇与传统观点截然对立的文章来。

 本文可分四段:

 第一段从未倒的雷峰塔说起。破破烂烂的映掩于湖光山色之间,落山的太阳照着这些四近的地方,就是雷峰夕照,西湖十景之一。雷峰夕照的真景我也见过,并不见佳,我以为。这是点题。但已表现了自己的美学观点。

 在近代中国的文学史上,似乎还不能找到第二位与先生那样一反传统的审美趣味的文学家。从传统的审美趣味来看,风景区中的远村明月萧寺清钟古池好水之类八景或十景不是好得很么? 尤其是十景,给人以生活完美的感受,雷峰塔便是这样的西湖十景之一。而且不但景有十景,还移情于几乎衣食住行各方面,遂使点心有十样锦,菜有十碗,音乐有十番,至今十全大补的膏丸还能给病人以一种安全满足的功效。然而先生偏偏反对这样一种传统的审美趣味。他管这叫做十景病。他诊断出了十景病的危害,说:中国如十景病尚存,则不但卢梭他们似的疯子决不产生,并且也决不产生一个悲剧作家或喜剧作家或讽刺诗人,其结果,只是喜剧底人物或非喜剧非悲剧底人物,在互相模造的十景中生存,一面各各带了十景病。这就是说,十景病式的审美趣味麻痹了人们对客观世界社会矛盾的感受,助长了十全停滞生活的延续。明乎此,我认为可以进一步领会本篇的题旨。

 然而先生认为,雷峰塔的应该倒掉,还不仅在于它破破烂烂的外观,更主要是它象征着封建的幽灵。在民间故事中,雷峰塔是法海镇压白娘娘的地方,它象征着一种权势对自由心灵的无情摧残,为此,赢得了许多人的眼泪。既然白娘娘被镇压在雷峰塔下,这雷峰塔也便成为邪恶与恐怖的镇压机器,同情白娘娘的人们,向往自由的人们,希望雷峰塔的倒掉,可说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先生不过是这种自由心灵呼唤的代言人。

 所以,在本文第二段中,先生说:那时我唯一的希望,就在这雷峰塔的倒掉。虽然成年后先生终于明白里边根本没有白蛇娘娘,但是,先生说:然而我心里仍然不舒服,仍然希望他倒掉。这是因为,它既然是一种封建主义的象征,这象征就该被否定。

 第三段,现在,他居然倒掉了,则普天之下的人民,其欣喜为何如?”这欣喜显然不是属于先生一个人的。他证之以吴越山间海滨的民意,无不憎恨法海这种封建式的专制行为。可见,向往自由反对压迫的潜在意识在民间是普遍存在,他们不过借了寄寓于雷峰塔的一段神话传说来申诉自己的愿望,包括自己的不自由的心灵的宣泄。先生这篇文章之所以有份量,博得普遍赞扬,正因为与民意息息相通。

 第四段,借神话传说中玉皇大帝处理法海,以致迫使他逃到蟹壳里去避祸,成为蟹和尚,肯定伸张正义之举。因此,本文以一句民间的詈语活该作结。有斩钉截铁之势。

 本文写得潇洒流利,语言十分有个性,间以民谚与文言,使文气跳荡多姿,形成一种雄健诙谐兼而有之的美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