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爱/雪莱
什么是爱?要回答这个问题,让我们先问那些活着的人,什么是生活?问那些虔诚的教徒,什么是上帝?
我不知其他人的内心结构,也不知你们——我正与之讲话的你们的内心;我看到在有些外在属性上,别人同我相象;或于这种形似,当我诉诸某些应当共通的情感并向他们吐露灵魂深处的心声时,我发现我的话语遭到了误解,仿佛它是一个遥远而野蛮的国度的语言。人们给我体验的机会越多,我们之间的距离越远,理解与同情也就愈离我而去。带着无法承受这种现实的情绪,在温柔的颤栗和虚弱中,我在海角天涯寻觅知音,而得到的却只是憎恨与失望。
你垂询什么是爱吗?当我们在自身思想的幽谷中发现一片虚空,从而在天地万物中呼唤、寻求与身内之物的通感对应之时,受到我们所感、所惧、所企望的事物的那种情不自禁的、强有力的吸引,就是爱。倘使我们推理,我们总希望能够被人理解;倘若我们遐想,我们总希望自己头脑中逍遥自在的孩童会在别人的头脑里获得新生;倘若我们感受,那末,我们祈求他人的神经能和着我们的一起共振,他人的目光和我们的交融,他人的眼睛和我们的一样炯炯有神;我们祈愿漠然麻木的冰唇不要对另一颗心的火热、颤抖的唇讥诮嘲讽、这就是爱,这就是那不仅联结了人与人而且联接了人与万物的神圣的契约和债券。我们降临世间,我们的内心深处存在着某种东西,自我们存在那一刻起,就渴求着与它相似的东西。也许这与婴儿吮吸母亲乳房的奶汁这一规律相一致。这种与生俱来的倾向随着天性的发展而发展。在思维能力的本性中,我们隐隐绰绰地看到的仿佛是完整自我的一个缩影,它丧失了我们所蔑视、嫌厌的成分,而成为尽善尽美的人性的理想典范。它不仅是一帧外在肖像,更是构成我们天性的最精细微小的粒子组合。它是一面只映射出纯洁和明亮的形态的镜子;它是在其灵魂固有的乐园外勾画出一个为痛苦、悲哀和邪恶所无法逾越的圆圈的灵魂。这一精魂同渴求与之相像或对应的知觉相关联。当我们在大干世界中寻觅到了灵魂的对应物,在天地万物中发现了可以无误地评估我们自身的知音(它能准确地、敏感地捕捉我们所珍惜、并怀着喜悦悄悄展露的一切),那末,我们与对应物就好比两架精美的竖琴上的琴弦,在一个快乐的声音的伴奏下发出音响,这音响与我们自身神经组织的震颤相共振。这就是爱所要达到的无形的、不可企及的目标。正是它,驱使人的力量去捕捉其淡淡的影子;没有它,为爱所驾驭的心灵就永远不会安宁,永远不会歇息。因此,在孤独中,或处在一群毫不理解我们的人群中(这时,我们仿佛遭到遗弃),我们会热爱花朵、小草、河流以及天空。就在蓝天下,在春天的树叶的颤动中,我们找到了秘密的心灵的回应:无语的风中有一种雄辩;流淌的溪水和河边瑟瑟的苇叶声中,有一首歌谣。它们与我们灵魂之间神秘的感应,唤醒了我们心中的精灵去跳一场酣畅淋漓的狂喜之舞,并使神秘的、温柔的泪盈满我的眼睛,又如心爱的人为你独自歌唱之音。因此,斯泰恩说,假如他在沙漠,他会爱上柏树枝的。爱的需求或力量一旦死去,人就成为一个活着的墓穴,苟延残喘的只是一副躯壳。
【读与评】
什么是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回答。英国作家雪莱在《论爱》这篇散文中给出了他的答案。
爱是灵魂对与之相像的对应灵魂的吸引;爱是情感对可以理解它的知音的渴望;爱也是纯真心灵对分享快乐的追求。可以说,雪莱心中的爱,是包含全人类的大爱,它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天性,也是世间万物连接的纽带和整个世界运行的规则。人一旦拥有了爱,就感受到了无以名状的愉悦与震颤,这便是爱的神奇的力量。这一力量促使人不断的追求,永不歇息,每时每刻都在捕捉爱的踪迹。感觉敏锐,感情丰沛,是诗人雪莱的天性,他的内心无疑充满着爱的激情。可以说,雪莱的一生都在不断地追寻着爱,实现着其天赋的爱的本能。
你垂询什么是爱吗?雪莱说,“当我们在自身思想的幽谷中发现一片虚空,从而在天地万物中呼唤、寻求与身内之物的通感对应之时,受到我们所感、所惧、所企望的事物的那种情不自禁的、强有力的吸引,就是爱”。
我可以这样推理,爱是一份伴随着付出的关切。爱,就是没有理由的心疼和不设前提的宽容。
一个只想被人爱而没有爱人之心的人,其实根本不懂得什么是爱。他真正在乎的也不是被爱,而是占有。爱心是与占有欲正相反对的东西。爱本质上是一种给予,而爱的幸福就在这给予之中。许多贤哲都指出,给予比得到更幸福。一个明显的证据是亲子之爱,有爱心的父母在照料和抚育孩子的过程中便感受到了极大的满足。在爱情中,也是当你体会到你给你所爱的人带来了幸福之时,你自己才最感到幸福。
对于个人来说,最可悲的事情不是在被爱方面受挫,例如失恋、朋友反目等等,而是爱心的丧失,从而失去了感受和创造幸福的能力。对于一个社会来说,爱心的普遍丧失则是可怕的,它的确会使世界变得冷如冰窟,荒凉如沙漠。在这样的环境中,善良的人们不免寒心,但我希望他们不要因此也趋于冷漠,而是要在学会保护自己的同时,仍葆有一颗爱心。应该相信,世上善良的人总是多数,爱心必能唤起爱心。不论个人还是社会,只要爱心犹存,就有希望。
爱的反义词不是孤独,也不是恨,而是冷漠。孤独者和恨者都是会爱的,冷漠者却与爱完全无缘。如果说孤独是爱心的没有着落,恨是爱心的受挫,那么,冷漠就是爱心的死灭。无论对于个人来说,还是对于社会来说,真正可怕的是冷漠,它使个人失去生活的意义,使社会发生道德的危机。在我看来,当今社会最触目惊心的现象之一便是人心的冷漠。在一个太重功利的社会里,冷漠会像病毒一样传播,从而使有爱心的人更感到孤独,甚至感到愤恨。不过,让我们记住,我们不要由孤独和愤恨而也堕入冷漠,保护爱心、拒绝冷漠乃是我们对于自己的灵魂的一份责任,也是我们对于社会的一份责任。
爱之于雪莱,犹如灵魂之于躯体,是不可或缺的。爱是人类自我认同的基础,爱也是诗人将自我体现于万物的媒介,是大写的“我”安身立命的根本。雪莱以爱为人生追求,以爱为自我精神的支柱,努力实现爱的理想。在他看来,“爱的需求或力量一旦死去,人就成为一个活着的墓穴,苟延残喘的只是一副躯壳。”没有爱的人类也永远无法摆脱隔阂与仇恨的状态。雪莱希望通过“不仅联结了人与人,而且联结了人与万物”的涵盖宇宙的大爱,来实现人类归于一体的伟大理想。然而,这种不涉及任何客观对象的纯粹的爱,是生活在现实生活中的芸芸众生永远无法理解与企及的。
由此,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一切终将黯淡,唯有被爱的目光镀过金的日子在岁月的深谷里永远闪着光芒”。爱是耐心,是等待意义在时间中慢慢生成。爱是一种精神素质,而挫折则是这种素质的试金石。爱的价值在于它自身,而不在于它的结果。结果可能不幸,可能幸福,但永远不会最不幸和最幸福。在爱的过程中间,才会有“最”的体验和想象。大自然提供的只是素材,唯有爱才能把这素材创造成完美的作品。
爱在人生中的定位又是什么?雪莱的回答是“大爱”的胸怀。因此,爱不是狭隘的,爱不是自私的,爱不是可怜的,爱更不是个人主义的东西,爱是交替的氛围,爱是人生的感悟,爱是梦的光亮,爱更是在广阔的时空里永远散发芬芳和美丽的语言,爱是对美好时日的回忆,爱是对不令人满意的现况的调剂,它给疲惫或有伤痛的心灵带来安慰,它为日渐流失的信心带来希望,虽然美好回忆之后,总会带来心无所系的失落和凄凉,一个明亮与黑暗,一个温暖与清冷,一个年轻与衰老,一个真实与虚幻,然爱在人生中的位置,是纯洁的,是美好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