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细节美,质朴美,形象美——读贾平凹散文《我的大学》

(2021-08-25 05:55:21)
标签:

读书

           细节美,质朴美,形象美——读贾平凹散文《我的大学》

我的大学/贾平凹

 

1972年4月28日,汽车将一个19岁的孩子拉进西大校内,这孩子和他的那只破绿皮箱就被搁置在了陌生的地方。
  这是一个十分孱弱的生命,梦幻般的机遇并没有使他发狂,巨大的忧郁和孤独,使他只能小心地睁眼看世界。他数过,从宿舍到教室是524步,从教室到图书馆是303步。因为他老是低着头,他发现学校的蚂蚁很多。当眼前出现各类鞋子时,他就踽踽地走了。他走路的样子很滑稽,一个极大的书包,使他的一个肩膀低下去,一个肩膀高上来。他唯有一次上台参加过集体歌咏比赛,其实嘴张着并没有发声。所以,谁也未注意过他。这正合他的心意。他是一个没有上过高中的乡下人,学识上的自卑使他敬畏一切人。他悄无声息地坐在阅览室的一角,用一个指头敲老师的家门,默默地听同窗高谈阔论。但是,旁人的议论和嘲笑并没有使他惶恐和消沉。一次,政治考试分数过低,他将试卷贴于床头,让耻辱早晚盯着自己。
  他当过宿舍的舍长,当然尽职尽责。遗憾的是他没有蚊帐,夏日的蚊子轮番向他进攻。烦躁到极致,他反倒冷静了,心想:小小的蚊子能吃了我吗?这蚊子或许叮过什么更有知识的人,那么,这蚊子也是知识化了的蚊子,它传染给我的也一定是知识吧。冬天,他的被子太薄,长长的夜里他的膝盖以下总是凉的,他一直蜷着睡。这虽然影响了他以后继续长高,却练就了他聚集内力的功夫。
  他无意于将来成为一个作家,只是什么书都看,看了就做笔记,什么话也不讲。黄昏时,一个人独行于校内树林里,面对所有杨树上那长疤的地方,认定那是人之眼,是天地神灵之大眼,便充裕而坚定。他还喜欢长久仰望树上的云朵,总发现那云活活就是一群腾龙跃虎。
  他的身体早先还好,虽然打篮球别人因他个子小不给传球而让他从此兴趣殆尽,虽然他跳不过鞍马,虽然打乒乓球尽败给女生,但是,自那次献血活动中被抽去300cc血、又将血费购买了书,不久他就患了一场大病,再未恢复过来。这下好,他却因此住上了单间,有了不上操、不按时熄灯的方便,创作活动由此开始。当今有人批评他的文章多少有病态意味,其实根源也正在此。
  最不幸的是肚子常饥,一下课就去排长长的队买饭,叮叮当当敲自己的碗,然后将一块玉米面发糕和一大勺烩菜,不品滋味地胡乱吞下。他有他改善生活的日子。一首诗或一篇文章发表,四角五分钱的收入,他可以去边家村食堂买一碗米饭和一碗鸡蛋汤。因为饭菜的诱惑,所以他那时写作极勤。但他的诗只能在班里的壁报上发表。
  他忘不了教授过他知识的每一位老师,年长的,年轻的。他热爱每一个同学,男的,女的。他梦里还常梦到图书馆二楼阅览室的那把木椅,那树林中的一块怪模怪样的石头,那宿舍窗外的一棵粗桩和细枝组合的杨树,以及那树叶上一只裂背的仅剩了空壳的蝉。
  整整15年后,他才敢说,他曾经撕过阅览室一张报纸上的一篇文章,而且是预谋了一个上午。他掏三倍价钱为图书馆赔偿的那本书,当时说丢了,那是谎言,其实现在还珍藏在他的书柜里。他曾在学校偷偷吸烟。他曾为远远看见的一个留辫子的女学生作了一首连他自己也吃惊的情诗。
  1975年的9月,他毕业了。离开校门时,他依旧提着那只破绿皮箱,又走向了另一个陌生的地方。

 

 【读与评】

 贾平凹先生的散文《我的大学》有三个方面的美点值得品赏。

 一、散点缀珠细节美。可以先梳理一下文中所采用的细节,着墨最多最多的几件事是:化解蚊咬、趣释冬凉、树疤奇想、献血“得”福、忍饥挨饿、偷撕图书等。着墨稍多的有:走路滑稽、歌赛作假、贴卷知耻、体育平庸、梦怀旧址,偷写情诗。一笔或几笔带过的有:数步子、看蚂蚁、敲师门、听议论、忆老师、爱同学、提皮箱等。

 这些散点式的件件小事,连缀着闪着璀璨光彩的珍珠,织成了团花簇拥的壮锦,汇成了一条沉默而热烈的流淌之河,遂使文章因细处的匠心,变幻为文章整体的自然美与和谐美。

 试想想,“我的大学”三载光阴,一个学生哪有几多可写之事呢?殊不知可写的事儿就在身边,而这些生活中的素材又是多么的丰富;而另一方面,耳闻目睹,衣食住行,芝麻黄豆,陈年旧事,点滴小事可谓多矣。从这么多小事中择取能凸现大学生活思想的“金子”,这就要有披沙拣金、因情索材的功夫。先生明白,这篇散文不同于一般记叙文,要以结网缀珠的方式选取“大学”生活的“本色”故事来反映人物。这就使得这些大大小小的故事细节尤为重要。它们必须能够有力地、充分地、鲜明地、个性地表现人物的某一精神风貌。先生定位于大学中写作“功力”的追逐与积累,因而所选事例都为了表现这一主题,而且所选的这些细节都蕴含着浓烈真挚的情感。

 二、情意真切的质朴美。真实是文章的生命,情感是文章的灵魂,质朴是文章的本色。先生正是运用这种真实而满怀深情的质朴语言,给我们讲述了他从1972年4月28日到1975年9月在西大学习的历程,无论是宿舍到教室、还是教室到图书馆的步子,挎着极大书包一个肩膀高一个肩膀低的走路,因个子小不给传球的“兴致殆尽”,以及梦中的木椅,怪模怪样的石头,粗桩细枝的杨树,裂背空洞的蝉蜕;还是偷撕图书的说谎,偷给长辫子女生写情书,这些浓郁的、特定的时代环境气息,这些学生生活的点滴小事,也许在你我身上发生过,因而能够接通读者的内心体验,引起读者的共鸣。

 值得注意的是,先生的这种带有苦涩味的平静下实际上奔涌着一种热烈、炽热的情感,它是一个农村孩子由自卑而自强的追求,它让我们无时无刻不感到那个苦难岁月中的“我”内心因写作而带来的喜悦。

 三、似冷实热的形象美。文章并没有对主人公作语言、动作等常见的描写烘托,而那个对写作殉道般执着、不畏艰辛的青年形象实实在在地凸现在我们面前,我们仿佛感到他火热、有力的心跳。何哉?这就是通过具体事彰显人物形象的魅力。诸如夏蚊“轮番进攻”而联想到“传播知识”的自嘲,冬天被子薄蜷着睡去的坦然,“聚集内力”的打趣,献血生病却感到“方便”的诙谐,饥饿受“饭菜的诱惑”而“极勤”写作的幽默,图书馆撕书而出三倍价钱的“谎言”等等。这些具体的事,无不刻画出先生对写作如痴如迷追求的顽强意志和乐观精神。也正如此,也更让我们感到他最后出校门的“那只破绿皮箱”,一定满载着先生对写作的积累与梦想,它沉甸甸的,先生带着它坚定而从容地走向全新的人生之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