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生的戒指/李汉荣
它不是装饰,虽然很像装饰。远远地看,在灯光或日光下,母亲的某根手指闪着光豪绅,那是母亲带的戒指——顶针。缝衣、补衣、绣花、纳鞋……做针线活的时候母亲就戴上它,戴在那根最辛苦最忠厚的手指上。
最繁杂的活是为一家人做过冬的棉鞋,鞋底很厚,民间叫做“千层底”。因为睛雨都要穿,鞋底薄了不保暖还会渗水。多半寸厚的鞋底,都由碎布层层叠起,每层都用糨糨粘连,然后用密密的针线穿凿,上面纵横排列着数百上千个针眼。
你能想象,在这项制造温暖的工程里,母亲的手承受着多大的压力,甚至可能受到的伤痛。针引着线,线随着针,穿过“千层”的雾,“千层”的夜色,然后到达鞋底的另一面,到达生活的另一面。针和线在紧张的穿越后,每每是颤抖着到达另一面的,这是它们的驿站。稍息之后,它们又将深入生活的底部,重往另一面,然后再返回来。
在这个驿站里,迎送它们的是母亲的手指,也是那枚刚毅的顶针。
顶针,是的,是顶——针。针有时也不愿见缝插针了。生活中,飘逸的绸、富丽的缎极为罕见,更多的是褴褛的片断需要补缀,坚硬的细节需要穿凿。就这样,同样是金属做的,顶针必须去顶那根针,顶它,支援它,让它不要中途退下来。用力,再用力,到鞋底的那面,到布的那一面,到生活的那一面,去看看,再回来,认认真真缝补日子。
顶针上密集的凹坑,是金属的伤口,它以提前预备的伤,承受更多的伤;它以先天的痛,承受后来的痛。
而十指连心,顶针也是,一颗忠厚隐忍的心的造型。当命运的针线无数次穿过来,母亲的心,该留下多少密集的针眼?
这沉默安详的金属,应该是世上最珍贵的器物。它,藏纳着密集的痛点,凝聚着慈祥的目光。
所以,母亲即使不做针线活的时候,也戴着那枚顶针。
它是伴随母亲一生的戒指。
它是重叠的岁月,随着母亲的手指往返;它是浓缩的星河,绕着母亲的手指旋转……
【读与评】
品读李汉荣先生散文《一生的戒指》,突然想起一个广告词:“女人,一天的公主,十个月的皇后,一辈子的操劳。”是啊,日子就是这样,一天天再难也得咬牙渡过,所以才是过日子。顶针就是这样在母亲手中渡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身上的伤是以先天之伤心承后天之痛,做活时那一枚小小的铜戒指又藏了几分痛得执着,十指连心啊,顶针上一个又一个集合的密密的针眼,是母亲多少次痛了、累了、苦了、欲泪了,又罢了,反复吞咽的情啊,心上扎满了密密的针眼,却装作完好,痛对知,苦对乐,顶针连着心,必其晓心之苦,天天地绕指而转,像飞旋的螺,不断奔走,奔出一个我们得以荫蔽的世界——母亲用温暖的心把我们包裹起来,用足够多的温柔包裹我们内心的反叛,黑暗,任其爆炸,飞裂,仍以笑面对。华美的钻戒戴了一生,却只有一枚铜戒指能陪了一生久远,痛却不服,像一个反反复复的梦。
其文貌不扬,意却浓,如一杯春茗,余香久久未散,却留得满唇满齿余香。
再细品,觉得主要美点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构思精巧,情理交融。与一般写母亲的文章不同,本文把顶针称作是母亲“一生的戒指”,这是先生新颖独到的发现。文中“那枚刚毅的顶针”是母亲隐忍、刚毅、坚持、奉献、挚爱、沉默、安详等品质的象征。先生在描写顶针的实用价值之外,发现了它的审美价值,赋予它母性的精神品性:它是“忠厚隐忍的心的造型”,是“世上最珍贵的器物”;它凝聚了母亲一生的艰辛,是对母亲一生辛勤劳动、默默付出的赞美,是对母亲的深深感激。本文于细微、普通的物象中寄托深邃、博大的内涵,情理交融,显示了先生洞幽烛微的敏锐观察力。
二是细节描写,形象感人。文中描写母亲穿针引线,线随针走,“到达鞋底的另一面”的细节,突出了母亲忠厚隐忍、吃苦耐劳、坚忍顽强的品质,使母亲的形象更生动、更丰满、更感人。
三是语言精致,意蕴深刻。先生把智性的思辨锋芒隐藏于精心锤炼、饱蘸礼赞之情的修辞中,增添了散文的厚实与凝重。如“它是浓缩的星河,绕着母亲的手指旋转”,以生动的比喻讴歌伟大的母爱;“生活中,飘逸的绸、富丽的缎极为罕见,更多的是褴褛的片断需要补裰,坚硬的细节需要穿凿”,以含蓄的双关写出母亲坚忍顽强、吃苦耐劳的性格;“当命运的针线无数次穿过去,母亲的心,该留下多少密集的针眼”,以新颖的比喻,形象地写出母亲操劳一生所经受的苦难。先生把修辞运用得如此娴熟,使语言节奏活泼多变,文采飞扬,闪烁着情思与理趣。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