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艺术作品对欣赏者最好的馈赠——读王蒙散文《行板如歌》

(2021-01-05 06:52:42)
标签:

读书

艺术作品对欣赏者最好的馈赠——读王蒙散文《行板如歌》


行板如歌/王蒙

柴可夫斯基好像一直生活在我的心里。他已经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了。

他之容易接受,是由于他的流畅的旋律与洋溢的感情和才华。他的一些舞曲与小品是那样行云流水,清新自然,纯洁明丽而又如醉如痴,多彩多姿。比如《花的圆舞曲》,比如《天鹅湖》,比如钢琴套曲《四季》,比如小提琴曲《旋律》,脍炙人口,家喻户晓,浑然天成,了无痕迹。它们令人愉悦光明,热爱生命。他是一个赋予生命以优美的旋律与节奏的作曲家。没有他,人生将减少多少色彩与欢乐!

他的另一些更令我倾倒的作品,则多了一层无奈的忧郁,美丽的痛苦,深邃的感叹。他的伤感,多情,潇洒,无与伦比。我总觉得他的沉重叹息之中有一种特别的妩媚与舒展,这种风格像是——我只找到了——苏东坡。他的乐曲——例如第六交响曲《悲怆》,开初使我想起李商隐,苍茫而又缠绵,瑰丽而又幽深,温柔而又风流……再听下去,特别是第二乐章听下去,还是得回到苏轼那里去。他能自解。艺术就是永远的悲怆的解释,音乐就是无法摆脱的忧郁的摆脱。摆脱了也还忧郁,忧郁了也要摆脱。对于一个绝对的艺术家来说,悲怆是一种深沉,更是一种极深沉的美。而美是一种照耀着人生的苦难的光明。悲即美,而美即光明。悲怆成全着美,美宣泄着却也抚慰着悲。悲与美共生,悲与美冲撞,悲与美互补。人生苦短,人生苦苦。然而有美,有无法人为地寻找和制造的永恒的艺术普照人间。于是软弱的人也感到了骄傲,至少是感到了安慰,感到了怡然。这就是柴可夫斯基的第六交响曲的哲学。

在他的第五交响曲与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中,既有同样的美丽的痛苦,又有一种才华的赤诚与迷醉,我觉得缔造着这样的音乐世界,呼吸着这样的乐曲,他会是满脸泪痕而又得意洋洋,烂漫天真而又矜持饱满。他缔造的世界悲从中来而又圆满无缺。你好像刚刚迎接到了黎明,重新看到了罪恶而又清爽、漫无边际而又栩栩如生的人世。

这就是才华。我坚信才华本身就是一种美,是一种酒,饮了它一切悲哀的体验都成就了诗的花朵,成就了美的云霞。它是上苍给人类的,首先是给这个俄罗斯人的最珍贵的礼物。是上苍给匆匆来去的男女的慰安。拥有了这样的礼物,人们理应更加感激和平安。柴可夫斯基教给人的珍惜,珍惜生命,珍惜艺术,珍惜才华,珍惜美丽,珍惜光明。珍惜的人才没有白活一辈子。而这样的美谁也消灭不了,在火里不会燃烧,在水里也不会下沉。

我宁愿说他是一个抒情作曲家。也许音乐都是抒情的。但贝多芬的雍容华贵包含着够多的理性和谐的光辉,莫扎特对于我来说则是青春的天籁,马勒在绝妙的神奇之中令我感到的是某种华美的陌生……只有柴可夫斯基,他抒的是我的情,他勾勒的是我的梦,他的酒使我如醍醐灌顶。他使我热爱生活热爱青春文学,他使我不相信人类会总是像豺狼一样的你吃掉我、我吃掉你。我相信美的强大,柴可夫斯基的强大。他是一个真正的催人泪下的作曲家。我相信这与人类不可能完全灭绝的善良有关。这与冥冥中的上苍的意旨有关。

我喜欢——应该说是崇拜与沉醉这种风格。特别是在我年轻的时候,只有在这种风格中,我才能体会到生活的滋味,爱情的滋味,痛苦的滋味,艺术的滋味。

真正的深情是无价的。虽然年华老去,虽然我们已经不再单纯,虽然我们不得不时时停下来舔一舔自己的伤口,虽然我们自己对自己感到愈来愈多的不满……又有什么办法!如果夜阑人静,你谛听了柴可夫斯基的《如歌的行板》,你也许能够再次落下你青年时代落过的泪水。只要还在人间,你就不会完全麻木。

于是你感谢柴可夫斯基。

 

 【读与评】

 是的,这是王蒙先生关于柴可夫斯基的文字,我读过好些作家关于音乐作品的欣赏分析,也许所有的艺术作品尤其是音乐、文学作品首先是一个个体生命的创造,它是个体生命的情感、精神自传,音乐作品尤其如此,我们走进它们,就走进一个世界,也许我们的理解感受与作家本人很接近,也许很不同,但好的作品一定富有张力,它们能强大到让不同的人感知到原本模糊朦胧的自我存在,它们的理性与情感的力量能唤醒许多沉睡的灵魂,尤其,它们的美打动了很多人,而又让这些人获取了能量、思想和情感,最终让自己的生命得到养分而成长,让自己的灵魂变得丰富而立体。因而我喜欢王蒙先生式的对音乐作品的解读,这是艺术作品对欣赏者最好的馈赠,而所有的技术分析应该是打草稿的一个过程,而非最后的作品和总结。

 是的,如先生所说,我们感谢柴可夫斯基,他让我想起自己在大学的青葱岁月,想起那个弥漫在午后阳光里的广播剧,由孙道临演播柴可夫斯基,第一次听如歌的行板,第一次听第一钢协的第二乐章,第一次听意大利随想曲,第一次听第六交响曲的片段,第一次听充满生活气息的俄罗斯民歌,第一次听见天鹅在湖边划水起舞,第一次感受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缠绵,第一次有关于异性间美好情谊的想象……这么多优美的旋律,这么多生命的歌唱,它们让青春长出了翅膀。是的,我感念一切美好的文学、艺术作品,在生命最美好的岁月,有它们相伴、启迪、滋润,在生活不那么有趣的时刻,仍有它们应付一切人间的无聊乏味、灰色的雾霾,有它们打底,管着自己的嘴,自己的手,自己的心,不致抓狂到没有自我,没有生命的安好自在。

 先生散文里三篇题与音乐有关的文章《音乐与我》、《行板如歌》、《在声音的世界里》,如果不是他自己说连五线谱也不会认识,我真是会断定这样的文章绝对出自专业的资深的声乐或器乐工作者。他在文中几乎提到了世界音乐宝库里所有的最华美精致的乐曲,尤其让我惊叹的是他对于柴可夫斯基音乐的理解如此深刻。我特别喜欢他在提到敬仰贝多芬的音乐时用了"我五体投地地喘不过气来”这十一个字,我觉得再恰当不过了。他对于音乐不仅是有着广博深沉地理解和感受,通过文字他还将音乐是他生活的一部分、是他生命的一部分、是他作品的一部分有情有爱地表达出了。

 在这里我要说的是,并不是所有不认识五线谱的人都能有先生这样对于音乐的感悟,令人敬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