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类是渺小的,人类又是伟大的——读庞天舒散文《拜谒高原》

(2020-06-02 06:51:13)
标签:

读书

      人类是渺小的,人类又是伟大的——读庞天舒散文《拜谒高原》

拜谒高原 / 庞天舒

我对西藏并不陌生,尽管从未踏足那片高原,却在不少电视片中领略过它的迷人和雪域风光。 

雪山、朝圣者、无边无际的藏北高原、滚滚的牛群、酥油茶……西藏在我心中永远站立在亘古的静止中,离现代社会那样遥远。

我执拗地人为高原在等待我,终于,一个好时节,我向高原行去。只是我不是一个孤独的不知路在何方的旅人,我们有一只队伍,有一台大客车,充足的氧气瓶,有医生和数位经验丰富的“老西藏”,东道主为我们这行人选择了一个绝佳的旅行路线——由格尔木踏上千里西藏线。

高原就这样迎面扑来了。

此时,我就在这片高原上。

当客车在兵站短暂地小憩时,我终于将双足立于高原之上,高原却在刹那间击溃了我,我成了这一行“高原反映”最严重者之一。心跳过速,头痛欲裂,呼吸艰难,简直到了需要人搀扶才能站稳的地步。那真是一种无法躲藏的痛苦,在这无限广褒之中,你逃不掉,跳不开。高原真的贯穿了你的身心,强迫你面对它,拜谒它,让你承认自己的渺小。在展目凝视着,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原确实有一种难以言传的美丽,再配上纯净的湖兰色的天穹和低低悬浮的白绵羊似的云彩,那份诗意的画面无与伦比。这里有一个优美的名字——可可西里草原,缓缓的是楚马尔河。我记得我就站立了很久,阳光跳跃着强烈的色泽,刚硬湛蓝的高原之风吹来掠去。除了风的声音,一切是那样宁静。但是,不!你的目光四处触摸着,心中会突然撞进一个感觉:高原其实不静,它在腾动,它是活生生的。看了那连绵起伏的山脉,你会感觉到那巨大的生命的表情,山群裸着自己粗糙的骨骼,并且都是一副俯冲升腾的雄姿,一块块山岩在阳光下闪闪发亮,那些著名的山脉——喜马拉雅、昆仑、唐古拉、冈第斯仍在生长着。然而,天空却不允许它们在向上冲了,你还能感受到那美丽的蓝湖一样的天穹气压极低,这可恨的低气压造成了我剧烈的头痛,让我的身子摇摇晃晃总想扑倒。但我知道天空实际上压制的是高原。在地球的这一隅,蓝天在与高原抗衡着,天在按压这山,山一步步拱出天。

当你在内地生活久了,目睹一条条清澈的河流被工业废水污染,一片片森林被砍伐殆尽,人类入侵所有海洋使得鲸鱼们涌到海滩自杀……当你听到耕地以惊人的速度沙漠化,许多物种永远消失,你绝望透顶,你觉得自然是如此脆弱,人类世界这样轻易就占有它摧毁它,地球毫无希望了。这时,你走上高原,就会获得一份崭新的感觉,那高原以它自己独有的方式隆升着,它博大、苍莽、遒劲,什么也奈何不了,人类的侵占意识开拓意识只能贴近它,却不能征服它。我知道高原上有许多城市,但更多的是地貌原始的广阔土地和一座座人类难以逾越的雪山。

高原之上,人的形体渺小而微不足道,但是人却能够从心底蔓延出一种无形的力量,一种博大的精神和情怀。

 

  【读与评】

 庞天舒先生拜谒高原为题,意在表明对雪域高原的向往和仰慕之情。文中,笼罩盼的是先生丰富而有爱心的情感。在先生笔下,青藏高原是圣洁的,藏传佛教是圣洁的……在这块远离人类文明的地方,一切都是圣洁的,哪一座山上都有高贵的神灵,连那高原上的野狼都有不同于一般食肉动物的“冷凝刚硬”,“通身笼罩着神秘而灿烂的光环”。先生要表达的是那个与我们所谓的文明相对的“坚强”、“博大”、“莽苍”和“遒劲”的内容,一切都与我们自傲却低俗的文明是那样的不同。先生用深情的笔传达出了在人所设置的文明所编制的痛苦之外,人对高原的那种新鲜而强烈的感受。在先生看来,与其说自然是“脆弱”的,不如说我们没有发现自然的博大而强大的部分,因此,那种“人定胜天”的“豪情”似乎只不过是人类的一相情愿而已。而这种强烈的人欲正使得世界出现了可怕的后果,最终,日益显现的状况表明,到头来戕害的只是人类自己。所以,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一下我们人类的所谓的文明。

  文中,先生“执拗”地认为“高原在等待着我”,并以一支队伍,有着一系列的完整而安全的设施去高原“旅游”,其内心深处是交织着复杂的情感的,一是对自身文明所带来的灾难性后果的不满,一是希望能够找到以“旅游”的心态可以找寻得到的东西,而并不是媒体所宣传的那样。走进了高原,人性的意识复苏了。人的意识原是那样的猥亵与卑小。任何一草一木都是有灵魂的,就连高原上的野狼也有了无所畏惧的勇气和傲气,让人心生敬意。应该说,旅游的心态在不断的体验之中发生了转变,代之而起的是灵魂的高原升华,对人类文明的局限性更清晰的认定。

  但在更深的层次上,先生在文中要宣扬的是要有一种坚定是而深沉的信仰,而这正是人类局限于自己所设置的文明所越来越黯淡和缺乏的。先生有意地暗示,正是信仰的缺失,人类的科学观所主导的文明才陷入了一个无穷无尽的灾难与悲剧之中。这从中也可以看出先生深切地关注地球、关注人类命运的善良的愿望,希望人类的文明要崇高些,而不要太功利和偏执了。

       先生《拜谒高原》,让我们明白,人类是渺小的,人类是伟大的。我们应该怀着:“一种博大的精神和情怀去浸染自然、超越自然”。正所谓:“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