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扬眉放眼看世界,世界才会美好——读韩少华散文《寻春》

(2020-03-24 07:24:28)
标签:

读书

扬眉放眼看世界,世界才会美好——读韩少华散文《寻春》

寻春/韩少华

迎着早春的轻寒,或野游,或山行,多么好啊。也许,早春的景色过于素淡了;

可也正因为还没有万紫千红的撩拨,才更宜于漫步,沉思……

趁个假日,我出了城,径自寻春去了。

“山带去年雪,春来何处峰?”眼前,蓟塞披沙,燕山负雪,可凭借什么去寻觅春天的第一双脚印儿呢?……春的影子么,该是绿的。如果找见了大地上最初的一小片草地,那就一定是春天刚刚落脚的地方。春天必在那里。

不上田间小路,我只朝着旷野走去。

微风挟着寒意,卷地而来。这大概是朔气的余威了。“燕北地寒生草迟”。低眉所见,尽是些隔冬的衰草;谁知有没有一两株敢于破土而出的?即使有,怕也不易找见……

穿疏林,过小桥,桥下流水无声,慢吞吞的;仿佛刚才融没了最后一片残冰,那满怀凝冻的迟疑,还没散尽……我不禁责怪起自己来:虽说是早春之游,也未免太早了。但是,既来之,则安之——走吧。

渐渐的,云雾中的燕山越来越清晰了。到了山脚下,有大石如卧。近前转身坐定了,无意间,向着来路抬眼一望……怎么?远处,小桥头,疏林边,那旷地上,竟泛出一片新绿!仔细看去,还含着几分鹅黄——好嫩,好新鲜。可那旷地,分明是我才经过的,没见一芽新草。莫非不早不迟,正当我才上了小桥那阵儿,就在我背后,春天,悄悄儿地飞落在林边了?……我猛地站起来,朝着那片草色奔去。

小桥下,流水依然迟迟地,林边旷地,又在脚下了。仍旧是几抔衰草,一带疏林。莫不是春天怕这里寒肃,刚落脚,竟又携着她那青青的影子,一同飞去了?哦,这不正是“草色遥看近却无”!

重又跑回山脚下,大石跟前;转身再放眼望去,可不,那疏林边,草色依稀,似乎比刚才又浓了些,也扩展了些。“草色遥看近却无”。这早春草色,为什么只可遥看呢?回想一路所见,——是了,说是来寻春,却只低眉顺目,眼界自然仅限于咫尺间了。“燕草如碧丝”,走三五步难见一两芽,何况还有衰草杂陈呢。若是放眼望去,那些萌芽,就算是一个个微绿的质点吧,那么,这十里平川,尽收眼底,那质点,也该不可胜数了。无数个微绿的质点,横衍纵漫,就密了,草色也浓了——瞧那边,好一抹新绿。衰草的憔悴,被欣欣然的生机就给淹没了。

这一霎间,我似乎寻到了春天的步履。

真的,就连野游,都需要扬眉放眼,才能从无数点刚刚破土的萌芽上面,看到无边的春色。那么,对于生活呢……在人生的道路上,在斗争的历程中,总会有阴霾、霜雪,但是,尽管朔气如磐,时间却没有一瞬的凝固。“今朝腊月春意动”。这是诗意,也是万古不灭的规律。而正当风雪弥天的时刻,谁能在胸怀深处寻到那最初的一抹新绿,用自己的心去暖它,催促它,谁就会拥有一个芳草连天、艳阳满地的内心世界。心里有一个春天,那就往前走吧。诗云“燕山雪花大如席”,哪怕真是“大如席”的燕山雪花砸到热腾腾的胸膛上,也将立刻消融。如果谁的内心的春光与大地上第一抹草色连成一片了,那就把步子迈得再大些。这样的步子,每一落地,都会铿镪作响;路旁的花蕾呢,也将应声怒放。

马雅可夫斯基说过:“最好在冬天写关于五一的诗,因为这时候对春天想得要命。”他是在自己的诗里召唤春天,又用自己的诗去创造春天的。我呢,此时只愿意望得远些。望远必须登高。“明日岳阳楼上去,岛烟湖雾看春生”。眼前,虽没有楼台可以登临,背后却矗立着巍巍燕山。我想,登上那山峦,一回头……也许反而要责怪自己:这次野游、山行,动身真的太迟了。其实,探寻春天的讯息,又何必凭借什么绿色的影子呢;只需攀登那足以远望的高处,透过千里平川的轻烟淡霭,透过蒸腾着的青阳之气,就会感到,大地在急促地呼吸着,——春天,正在大地的母腹里躁动……

无边春色,已经从广阔的地平线上奔涌来。不过,绝不该停下步子。我知道,更引人的春景,还需要继续探寻;它,正在前方等待着我。

 

 【读与评】

 韩少华先生散文《寻春》记叙寻春过程,既真切细腻地描写出了早春的特点,又写出了自己的思索,文章亦实亦虚,再现了“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早春景象,唤起了读者的无限联想。

 文章写法上,我感觉值得借鉴处很多。逼真细腻的描写,使文章流溢出不少情趣,如“到了山脚下,有大石如卧……疏林边,那旷地上,竟泛出一片新绿!”另外,运用比喻写石头形状,逼真形象;运用设问写寻春的发现,曲折有致;运用排比写新绿的所在地方,让人觉得春意诱人;用“新绿”代指早春草色,形象直观。

 文章语言清新淡雅,恰到好处引用古典诗文,显得典雅。如:“山带去年雪,春来何处峰?”燕北地寒生草迟“、”草色遥看近却无“、”燕草如碧丝“、”今朝腊月春意动“、”明日岳阳楼上去,岛烟湖雾看春生“等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草、春景的特点,读起来朗朗上口,增加了文章的感染力,使读者不知不觉地融入到春景中。另外,文中还运用了大量的拟人手法,如”蓟塞披沙,燕山负雪“、”春天,悄悄地飞落在林边了“、”莫不是春天怕这里的寒肃,刚落脚,竟又携着她那青青的影子,一同飞去了“、”这一霎间,我似乎寻到了春天的步履“等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的样子,使读者和春天有一种紧密感、亲切感。

 先生早春旷野寻春,从希望而失望,从惊喜到怀疑,从肯定而领悟,由自然之春写到心灵之春,借“寻春”表达了自己独特的人生感悟。引用“草色遥看近却无”,告诉人们一个道理:不能“低眉所见”,只能“放眼望去”,胸襟开阔才能发现到处都有春天的影子。进而揭示,在人生的道路上,总会有挫折、苦难,我们不能只局限于眼前,应扬眉放眼,在困苦中胸怀美好希望,去迎接人生春天的到来。这种借景抒情手法的运用使文章具体可感,深刻隽永。

 伏案沉思,我想到了很多。是啊,“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不可能事事如意,但是世界如此精彩,为何要让不如意遮住你的双眼。撩开它,你会看见你想要的期待的神往的。一位哲人这么说过:世界像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也对你笑。的确,只要用一颗美好的心看世界,给世界一个微笑,世界也会还你一个微笑。如果是一朵花,那就赞美它的颜色和芬芳;如果是一棵树,那就赞美它的青翠和繁茂;如果是一条小溪,那就赞美它的奔腾不息和活力。泰戈尔曾经说过“如果你因失去太阳而悲伤,你也将失去星星”,“夕阳草树寻常事,解用都为绝妙词”,用美好的心灵重新审视世界,审视自己,你会发现你无比幸福;你会从平淡的日子中品出诗韵,从忧心忡忡的困惑中感谢世界。

 向日葵曾经因没有牡丹美而自卑,但最后她发现,当她把目光转向太阳时,全身金光闪闪,此时,在这个角度上,她找回了自信,不再羡慕牡丹,而是快乐的在阳光下做自己。

 梅花曾经因没有桃花妖娆而自卑,但最后她发现,当她在白雪的衬托下显得更娇贵,此时,在这个角度上,她找到了自我,不再与百花争艳,而选择在冬天绽放自己独特的美……

 所以说,一个人,只要愿意接纳一切,用心欣赏一切,“扬眉放眼”看世界,世界才会美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