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出生活中的自然美来——读李欣散文《除夕夜话》

标签:
读书 |

除夕夜话/李欣
时间无始无终,李白叫他百代过客,岁月是他那自行不息的脚步,也是他那古往今来悠悠旅途的里程碑。岁月是守不住的,该去的要去,该来的要来。但是,我仍然觉得,守岁是好的传统,颇饶兴趣的生活节目。
老小一家,坐在一起,做着家务活,谈些人情话,说说过去,想想未来。情感的乐谱上交响着希望和回忆;
多么有意思!
除夕,“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
这也是一种守岁的办法,就是在大家玩乐喧闹之际,一个人静静坐在那里想想哲理,发发诗兴。自然,就这样,环境不同,情趣也不同。清朝诗人黄仲则,他曾提供一幅情景:“年年此夕费呻吟,儿女灯前窃笑频,汝辈何知吾自悔,枉抛心力作诗人” (《两当轩诗集》);今天,我不喜欢这种调调。
时间踏着轻快的脚步,一秒一秒静悄悄地从我身边溜过去。我突然伸手一抓,抓住一秒时间,仔细加以观察。除夕的一秒,和任何时候的一秒并无不同,但它使我想的更多些。
面对着“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犹如流水般的光阴,自古及今,多少人发过感慨!曾有人“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也曾有人叹“人生若梦,为欢几何”,去“秉烛夜游”(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这类情感,现在比较少见了。这是虚无主义的,看不到集体,看不到未来,没有信心,没有力量。劳动人民及其代表人物的态度截然不同,他们宝贵自己的生命,珍重自己的年华,对光阴分秒必争,力求在有限时间内作出更大的贡献。这些贡献为人类,为社会,为家庭,也为自己;只求鞠躬尽瘁,并不患得患失。至于杰出人物,不论乘风破浪或闲庭信步,都能时“起宏图”,使“天堑变通途”,那更是劳动人民伟大精神的集中表现。这类感情,现在正在发扬光大。这是乐观主义的,是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的结晶,他们要把天地缩小,分秒拉长,困难当作路途坎坷,幸福变作阳光空气。
同是人,同是对待时间,精神状态是这样的不同:一方面是健美和伟大,一方面是孱弱和渺小。
孱弱和渺小的事物,并不是永远停滞不动的,不是消灭,就是经过改造而发展壮大。就是健美和伟大的事物,也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前进而继续变化,不是推陈出新,就是进一步充实和提高。
这时,我手内的一秒时间早已溜走了,但是我还紧紧抓住一秒时间。时间永无休止地前进着,在谁身边它也不多停留。但是我们,不能让每一秒时间偷溜过去。我们懂得,一秒时间中可以做出很有意义的事情。浪费一秒一秒的时间就是浪费生命;
除夕“守岁”,有新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