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对乡村生活的热切向往之情——读施蛰存散文《在京与友人》

(2019-10-20 09:59:02)
标签:

读书

对乡村生活的热切向往之情——读施蛰存散文《在京与友人》

在京与友人/施蛰存

 

燕市带面衣,骑黄马,风起飞尘满衢陌。归来下马,两鼻孔黑如烟突。人马屎和沙土,雨过淖泞没鞍膝,百姓竞策蹇驴,与官人肩相摩。大官传呼来,则疾窜避委巷不及,狂奔尽气,流汗至踵,此中况味如此。

遥想江村夕阳,渔舟投浦,返照入林,沙明如雪;花下晒网罟,酒家白板青帘,掩映垂柳,老翁挈鱼提瓮出柴门。此时偕三五良朋,散步沙土,绝胜长安骑马冲泥也。

 

 【读与评】

 施蛰存先生的散文《在京与友人运用强烈对比的手法,描绘了京城与乡村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画面,表现了先生对都市生活的厌倦和对乡村生活的热切向往之情。

  文章的前半部分是写京城生活的不堪,主要描写了风沙和道路的泥泞。对于前者,先生先概括地写道:“风起飞尘满衢陌”,给人一个京城风沙很大的总体印象接着,他摄取一个特写镜头,描写人们在风沙中行走一圈以后归来时两个鼻孔黑得像烟囱一般的情景,使读者获得具体形象的感性认识,读者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加以想象,则京城的风沙之大、灰尘之多可知矣。至于京城的道路,先生先给读者描绘出一幅大雨过后满街泥泞淹没膝盖的画面,然后刻画达官显宦出行时鸣锣开道之声传来以后人们在泥泞道路上狂奔乱窜以致大汗淋漓的情形,既有静态描写,又有动态刻画,京城道路让人举步维艰之情景宛然可见,如在目前。先生最后以“此中况味如此”一语结束对京城生活的描写,其厌倦之情不言而喻。

  此时此刻,先生不禁陷入了对故乡渔村生活的回忆。他给读者展示了一幅与京城迥然不同的优美画面:夕阳西下,渔舟唱晚,阳光返照到江边的树林,同时将沙滩映成一片雪白归来的渔民在花下晒着鱼网,酒家的旗帜掩映在垂柳之中,悠闲的老翁拎着鲜鱼提着酒壶走出柴门来。这是一种多么宁静、祥和、无忧无虑的生活读者诸君谁不心向往之呢先生最后发出“此时偕三五良朋,散步沙土,绝胜长安骑马冲泥”的感慨,良有以也。

  一个人的心境如何往往影响他对事物的价值判断。一般来说,任何事物都有好坏两个方面。京城并非一无是处,除了风沙、泥泞和喧嚣外,还有豪华的宫殿、繁盛的市面、众多的娱乐场所等等渔村也不是完美无缺,有自由、清静、鲜花和垂柳,还有孤独、寂寞、闭塞和腥臭。先生笔下的都市生活环境如此恶劣不堪,而渔村生活却诗意盎然,这大概是其心境所致。先生当时在京城里任礼部主事,整天为公务忙碌奔波,他体验到了一个小官吏的辛酸和可怜,因此感受最深的也是京城不好的一面。仕途的不得志,功名的无望,加上佛道思想的影响,这一切使得先生渴望摆脱尘世的喧嚣与凶险,“优游于山水之间”。所以,京城的风沙、泥泞正是宦海艰险的一种象征;“大官传呼来”那一段描写,更融入了先生的实际生活体验。仕途失意,便欲返璞归真,归隐田园,这正是中国封建士大夫的一种普遍心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