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最富暗示的那一顷刻——读亨利·劳森《他母亲的伙伴》

(2019-08-05 08:29:09)
标签:

读书

           最富暗示的那一顷刻——读亨利·劳森《他母亲的伙伴》

           他母亲的伙伴/亨利·劳森

电灯光下剧院门口的台阶上坐着一个面容憔悴的妇人。她手里抱着一个孩子身旁站着两个膝盖上放着一叠报纸紧挨脚边的一个雪茄烟盒就搁在人行道上里面装满了火柴、靴带和骨领扣。

  一位绅士模样的人从马路对面的“大理石酒吧间”走了出来。他在人行道上站了片刻看了看表然后径自向剧院走去。他穿过大街在走近人行道的时候把手伸进了衣袋里。

  “买报先生”一个报童叫道。“来哟先生有《新闻》还有《星》。

  但那位“先生”已经注意到了台阶上的妇人并朝她走去。

  “买报吧先生这里有《星》”孩子嚷着一下子闪到她跟前目光很快地从“先生”脸上转向卖报的女人他说“没有关系先生都是一样的——她是我母亲……谢谢

  

    读与评

 亨利·劳森的《他母亲的伙伴》是一个艺术精品。这个作品好就好在它能充分体现微型小说选材细小以小见大的特点。许多微型小说吸收了雕塑艺术“选择最富暗示的那一顷刻来表现”(莱辛《拉奥孔》)的特点这个作品也是这样。作品开头用简洁的笔触交代了时间、地点勾勒了具体的情境: 一个贫困而多子女的妇人坐在剧院门口的台阶上卖报和其他零星杂货。然后作品的人物之一一位绅士上场他从剧院对面的酒吧间出来在过马路到剧院走去时的“那一顷刻”“他穿过大街在走近人行道的时候把手伸进了衣袋里。”作者选择这个“最富暗示的那一顷刻”或者说作者捕捉了人物这个一瞬间行动暗示出了人物此时此地的心态。但是这种暗示并没有给读者十分明确的导向而是具有朦胧性。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发挥想象进行再创造。例如我国有的评介文章认为故事“透露一种讽刺意味的弦外之音使人想起了鲁迅的短篇《肥皂》来。”“他可能认为在一个穷女人手里买报使他从口袋里掏出的那几个钱……平添了一种救济和行善的色彩他将获得一种乐善好施的慈善家的满足。从资本家的精明眼光来看一文钱当二文用何乐不为。”这是从阶级分析的方法来理解绅士的行动,这未尝不可现实生活中这样的绅士也未必没有。但是我们也可以想象绅士看到了贫穷的妇人憔悴、多子产生了怜悯和同情。人性是复杂的。复杂的人性应该用复杂的思维去理解、想象单一的思维是无法解释的。

 本文还精心选择了报童的“最富暗示的那一顷刻”的行动和语言。当绅士向妇人走去时“一下子闪到她跟前目光很快地从先生脸上转向卖报的女人他说:‘没有关系先生都是一样的——她是我母亲……”

我们读到这里才恍然大悟这篇小说的前面两段文字原来是为报童的出场作准备的。小说的主旨并不是刻画绅士,而是报童作者通过人物的一个动作一句话写出了报童的机灵善于应变给读者留下了驰骋想象的广阔天地。读者或许会想: 这个孩子为什么不去上学他是在怎样的生活条件下被“训练”得这样善于应变的? 报童说“她是我母亲……”小说的题目回答了这个问题妇人并不是他的母亲而是他母亲的伙伴。那么报童的这种行为应该怎样看待等等这一系列的问题留给读者去思考去再创造使小说的结尾余音缭绕同时也显示出作者深邃的构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