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强烈的战斗性的檄文——读鲁迅散文《野草》题辞

标签:
读书 |
《野草》题辞/鲁迅
当我沉默着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
过去的生命已经死亡。我对于这死亡有大欢喜,因为我借此知道它曾经存活。死亡的生命已经朽腐。我对于这朽腐有大欢喜,因为我借此知道它还非空虚。
生命的泥委弃在地面上,不生乔木,只生野草,这是我的罪过。
野草,根本不深,花叶不美,然而吸取露,吸取水,吸取陈死人的血和肉,各各夺取它的生存。当生存时,还是将遭践踏,将遭删刈,直至于死亡而朽腐。
但我坦然,欣然。我将大笑,我将歌唱。
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
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
但我坦然,欣然。我将大笑,我将歌唱。
天地有如此静穆,我不能大笑而且歌唱。天地即不如此静穆,我或者也将不能。我以这一丛野草,在明与暗,生与死,过去与未来之际,献于友与仇,人与兽,爱者与不爱者之前作证。
为我自己,为友与仇,人与兽,爱者与不爱者,我希望这野草的朽腐,火速到来。要不然,我先就未曾生存,这实在比死亡与朽腐更其不幸。
去罢,野草,连着我的题辞!
【读与评】
《野草》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高度的艺术性的散文诗集,这篇《<</span>野草>题辞》是鲁迅先生写在《野草》之前的序言,也是一篇具有强烈的战斗性的散文诗。
这篇《题辞》写于1927年4月26日的广州,正当将介石背叛革命,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广州四·一二大屠杀之后。这时无数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惨遭杀戮,到处笼罩一片白色恐怖,鲁迅先生的处境十分险恶,随时有被反动派逮捕和杀害的可能,但他坚持革命立场,毫不畏惧。对中山大学被捕的进步学生,他极力进行营救,营救无效,愤然辞去中山大学所任一切职务。在这篇《题辞》中,更是写下了他满腔的悲愤。
《题辞》的思想内容具有深刻的哲理性,可从五个层面理解。
一、先生抒写对蒋介石背叛革命屠杀人民的血腥暴行的无比悲愤的心情。一开始,先生就写出他当时是处在“沉默着的时候”。这“沉默”是对反动派愤怒到极点的一种表现。先生在《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也曾写道:“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我只觉得所住的并非人间。四十多个青年的血,洋溢在我的周围,使我艰于呼吸视听,那里还能有什么言语?”这已表现出鲁迅对段祺瑞“执政府”屠杀爱国青年的极大愤怒。那么,现在面对着的是蒋介石更大规模更凶残的屠杀,可想而知,先生在沉默中蕴藏着的愤怒,更不知要增加多少倍!所谓“充实”。正是反动派数不清的血腥暴行,使先生“艰于呼吸视听”,有倾诉不完的悲愤。为什么将要开口时又感到“空虚”呢?这是先生在反动派的凶残屠杀下,感到“想要写,但是不能写,无从写(《三闲集·怎么写》),正所谓吟罢低眉无写处”(《为了忘却的记念》)。这里的“空虚”之感,包含了对反动派的极端激愤之情。
二、写先生以不断革命的观点看待自己“过去的生命”从而点出作为“过去的生命”的记录的“野草”。此时,先生的世界观开始发生质变,由于他在思想上不断革命,严格要求自己,为投入新的战斗继续前进,所以他对于自己“过去的生命”的“死亡”和“朽腐”并不惋惜,而“大欢喜”。但同时,先生也没有完全抹煞过去。所谓借“过去的生命”的“死亡”、“朽腐”可以知道它“曾经存活”、“还非空虚”。就是说,他过去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曾与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及其走狗文人进行过激烈的战斗,并没有虚耗岁月,《野草》就是他用自己的生命培育出来的作品,就是记录这一战斗的业绩之一。
三、写《野草》的产生和遭遇,以及先生为“野草”的遭遇而欢欣。“野草”很平凡,“根本不深,花叶不美”但它是在战斗中求生存,发挥了战斗作用的。它既从“露”和“水”(比喻进步势力)获得滋润,也从陈死人的血和肉(比喻历史经验和文化遗产)吸取精华。以顽强的生命力同反动派挑战,因而不可避免地遭到反动派的“践踏”和“删刈”。“野草”在“存活”中完成了对反动派无情的揭露和尖锐批判的历史任务。为此先生情不自禁写道:“我将大笑,我将歌唱”,笑敌人的卑劣,歌唱“野草”的胜利。
四、写先生对革命高潮必将到来的更大欢欣。先生珍视发挥了战斗作用的“野草”,也憎恶这产生“野草”的黑暗的社会现实。“装饰”一词正写出了敌人的虚伪和狡狯,“以野草作装饰”不过是在压抑不了进步势力崛起时玩弄的手法而已。装出一副“公平”、“开明”的面孔,用以欺骗人民,实则暗中在对进步势力进行扼杀。但先生并没有被黑暗淹没,被屠刀吓倒。从英勇奋战的革命人民身上,他看到了希望,看到了“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看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潜在的巨大革命力量在推动历史前进。因而,他坚信革命高潮必将到来,为此,他更热烈地欢呼,纵声歌唱,表现出了一个真正的革命者从黑暗中看到光明的无比乐观情绪。
五、进一步写先生对革命高潮到来的渴望,先生始终是执着现实,坚持现实的战斗的。“天地有如此静穆”比喻革命风暴到来之前的沉寂。先生怀着对敌人的极大的仇恨,仍沉毅地进行战斗,留下可以证明战绩的“野草”。这“野草”写于光明与黑暗交替,新的方生与旧的未死,将过去而未过去与将到来尚未到来的时刻。它献给人民,唤起人民的觉悟;它献给敌人,揭露敌人的黑暗统治。“去吧,野草,连着我的题辞!”更强化了彻底革命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