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细细地品赏中才能领悟的意味——读茅盾散文《樱花》

(2019-03-08 11:40:49)
标签:

读书

在细细地品赏中才能领悟的意味——读茅盾散文《樱花》

樱花 茅盾

往常只听人艳说樱花。但要从那些艳说中抽绎出樱花的面目,却始终是失败。

我们这一伙中间,只有一位Y君见过而且见惯樱花,但可惜他又不是善于绘声影的李大嫂子,所以几次从他的嘴里也没听出樱花的色相。

门前池畔有一排树。在寒风冻雨中只剩着一身赤裸裸的枝条。它没有梧桐那样的癞皮,也不是桃树的骨相,自然不是枫——因为枫叶照眼红的时候,它已经零落了。它的一身皮,在风雪的严威下也还是光滑而且滋润,有一圈一圈淡灰色的箍纹发亮。

因为记得从没见过这样的树,便假想它莫就是樱花树罢!

终于暖的春又来了。报纸上已有岚山观花的广告,马路上电车站旁每见有市外电车的彩绘广告牌,也是以观花为号召。自然这花便是所谓樱花了。天皇定于某日在某宫开赏樱会,赐宴多少外宾,多少贵族,多少实业界巨子,多少国会议员,这样的新闻,也接连着登载了几天了。然而我始终还没见到一朵的樱花。据说时间还没有到,报上消息,谓全日本只有东京上野公园内一枝樱花树初初在那里

在烟雾样的春雨里,忽然有一天抬头望窗外,蓦地看见池西畔的一枝树开放着一些淡红的丛花了。我要说是丛花,因为是这样的密集,而且又没有半张叶子。无疑地这就是樱花。

过了一二天,池畔的一排樱花树都蓓蕾了,首先开花的那一株已经浓艳得像一片云霞。到此时我方才构成了我的樱花概念是:比梅花要大,没有桃花那样红,伞形的密集地一层一层缀满了枝条,并没有绿叶子在旁边衬映。

我似乎有些失望:原来不是怎样出奇的东西,只不过闹烘烘地惹眼罢了。然而又想到如果在青山绿水间夹着一大片樱花林,那该有异样的景象罢!于是又觉得岚山是不能不一去了。

李大嫂子在国内时听过她的朋友周先生夸说岚山如何如何的好。我们也常听得几位说:岚山是可以去去的。于是在一个上好的晴天,我们都到岚山去了。新京阪急行车里的拥挤增加了我们几分幻想。有许多游客都背着大瓶的酒,摇摇晃晃地在车子里就唱着很像是梦呓又像是悲呻的日本歌。

一片樱花林展开在眼前的时候,似乎也有些兴奋罢?游客是那么多!他们是一堆堆地坐在花下喝酒,唱歌,笑。什么果子皮,空酒瓶,辨当的木片盒,杂乱地丢在他们身旁。太阳光颇有些威力了,黄尘又使人窒息,摩肩撞腿似的走路也不舒服,刚下车来远远地眺望时那一股兴奋就冷却下去了。如果是借花来吸点野外新鲜空气呀,那么,这样满是尘土的空气,未必有什么好处罢?——我忍不住这样想。

山边有宽阔的湖泊一样的水。大大小小的游船也不少。我们雇了一条大的,在指定的水路中来回走了两趟。回程是挨着山脚走,看见有一条小船蜗牛似的贴在山壁的一块突出的岩石下,船里人很悠闲地吹着口琴。烦渴中喝了水那样的快感立刻凝成一句话,在我心头掠过:岚山毕竟还不差,只是何必樱花节呵!

归途中,我的结论是:这秾艳的云霞一片的樱花只宜远观,不堪谛视,很特性地表示着不过是一种东洋货罢了

 

【读与评】

 茅盾先生的散文《樱花》作于1929年,其时,笔者正避居东洋。大革命败绩后懊丧的心绪,政治黑魆魆萌生的压抑,远离祖国的伶俜以及短时间之内找不到出路的失望交织成一张灰网,罩在他眼中的一切事情上,由是萌生了《卖豆腐的哨子》、《雾》、《虹》、《樱花》一类调子低沉的散文。

 象征和借景抒发情感是本文的基本独特的地方。二者水乳融合不可以分。象征是总手法,它寓于借景抒发情感当中,而借景抒发情感又是完成象征意义的手眼。先生的目标并不是向读者展出樱花的灿烂多姿,而是借樱花的形象一吐胸中烦闷之气,表达难于消除的寂寞、伶俜和怅惘。因为这个,先生笔下的樱花就错过了它原有的芳馨和妖媚。先生首先把樱花存身于一种孤独凄冷的背景里,他们兀立于“门前池畔”,一任“寒风冻雨”鞭打,“只剩着一身赤裸裸的枝子”。它暗中示意了先生一类逃亡者坎坷的经历和当前的不顺利背景。这一段描画所导致的意象,使我们油然想起了陆放翁“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傍晚独自愁,更著风和雨”的著名的句子。继续,先生又用“烟雾样的春雨里”,“一枝树开放着一点淡红的丛花”象征先生伶俜的心绪。“突然”、“蓦然”解释明白这些个樱花树不为人关心注视,只是不注意的一瞥偶然性败露罢了,真有些“悠闲见南山”的韵致,所不一样的,前者孤寂,后者怡然,前者凄蒙,后者光明开朗。就是岚山开得茂盛的樱花林也不是使人欣悦的景象,它被先生置诸游客的喧嚣中,“窒息人的”黄尘里。这种杂乱黄蒙的景象既令先生焦躁,又令先生怅惘。当荡舟者“悠然地吹着口琴”的景色进入了先生眼帘的时刻,他的心里头有一种“烦渴中喝了水那样子的快感”。这反映了先生不满意目前的状况,憧憬新生存的心态。

 语言平常板拙是本文的又一特点标志。该篇一反写景抒发情感散文天然流畅的向例,用尽心思发明一种日文意相合的语言风格。文章开头的“艳说”、“绎”、“败绩”一点仄声词导致低沉的调子。他们又有一点故意文绉绉其实雕版呆拙的意味。“门前池畔有一排树”平常到不可以再平常的境地。“想象它莫就是樱花树吧!”导致无可无不可以的思想格调。无须半片嫩叶,绿叶一类具备轻快优美的辞汇,而偏用“半张叶子”、“绿叶子”这等咯囊的辞藻。而“一堆堆”、“撞腿”虽开具人多但绝对饱含了烦意。“至此时我方才构成了我的樱花概念”,“山边有宽敞的湖泊同样的水”又是多么地不顺口。这个之外,文章字里行间透着一股冷嘲的话口儿,观花宣传,日人赏樱两节便是明显的证据,结末更是显而易见。上面所说的语言尽管读起来拗口,匮缺音乐美,但它正是先生寻求的艺术效果,显露了先生各方面的语言有经验。这种能耐非大手笔不可以随心而为的。

 虚实接合是它的又一独特的地方。先生一反写景状物散文的老套子儿。把数量多笔墨放在虚写上。全文共十二个自然段,实写樱花的只是六、七两节。(第端午中秋年节写的是樱花树,并且是想象的)剩下的全是铺垫和衬托。但不管虚写仍然实写,始终都是以樱花为线索展开的,一点儿儿也没有跑辙。这种虚实交错,以虚为主的写法的益处,在于能更好地表现文章的正题,绝不是先生的差错。

 对此理解,要对先生的文章慢慢咀嚼,细细地品,个中意味便能领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