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气势放旷,语多孤傲,自得之情溢于言表——读屠隆散文《答李惟寅》

(2018-07-02 06:35:34)
标签:

读书

      气势放旷,语多孤傲,自得之情溢于言表——读屠隆散文《答李惟寅》

                

      答李惟寅/屠隆

含香之署,如僧舍,沉水一炉,丹经一卷,日生尘外之想。兰省簿牍,有曹长主之,了不关白,居然云水间人。独畏骑款段出门,捉鞭怀刺,回飙薄人,吹沙满面;则又密想江南之青谿碧石,以自愉快。吾面有回飙吹沙,而吾胸中有青谿碧石,其如我何?每当马上,千骑飒沓,堀堁纷轮,仆自消摇,仰视云空,寄兴寥廓,踟蹰少选而诗成矣。

五鼓入朝,清雾在衣,月映宫树,下马行辇道,经御沟,意兴所到,神游仙山,托詠芝术。身穿朝衣,心在烟壑,旁人徒得其貌,不得其心,以为犹夫宰官也。江南神皋秀壤,多自左掖门下题成。

足下住秦淮渡口,烟销月出,水绿霞红,距风沙之地万里;而书来忳憏,殊不自得,何也?大都士贵取心冥境,不贵取境冥心。此中萧然,则尘自寓清虚;内境烦嚣,则幽居亦有庞杂。足下以为然否?

邹尔瞻以言事忤明主,又有秣陵之行。此君清身直道,有国之宝也,足下当与朝夕。

嘉晨芳甸,条风骀宕,南睇美人,胸如结矣。

 

 【读与评】

 中国古典文学到了明代,小品文开始发展起来,这些短小精悍之作多抒发内心感受,风格清新明朗,纯任自然,是散文的一种形式。相比于其他形式的散文来说,它有着小巧玲珑的特点,给人一种轻松的美感。这篇《答李惟寅》在体裁上就属于晚明小品一类。

 苏辙在贬官期间曾作《黄州快哉亭记》以抒发其不以得失萦怀的坦荡心胸,并指出“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而屠隆的这篇文章虽作于为官得意之时,所抒发的情致却有异曲同工之妙。

 俗话说:“心静自然凉”。屠隆在文中集中表述的就是这个意思。他首先以自己为例,说明所以处尘沙之中犹能愉快自适的原因是“胸中有青谿碧石”,外物自不能干扰自己的心境。他描写了自己逍遥自在,吟诗诵经的生活,揭示出自己“身穿朝衣,心在烟壑”的精神境界,以“旁人”之误来写自己自赏之情,先从正面为自己的论点作证。

 接着又从李惟寅的处境入手从反面论证自己的观点。指出李惟寅身处秦淮美景之中,却“殊不自得”的根源在于不能做到“此中萧然”。这样,他从正反两方面强调了“冥心”的重要性,对李惟寅加以劝勉。这种取境冥心的观点虽有极端的一面,却也颇富哲理意味。

 这篇小品文气势放旷,语多孤傲,自得之情溢于言表。文章最后的四言韵文,模拟《诗经》的体例,而颇有揶揄之态,与儒家“温柔敦厚”的诗教大相径庭,从中也可看出明代以后古代散文的发展已脱离了单一的格套而显得更为丰富多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