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古代十大经典家训——《袁氏世范》(97)

(2018-05-02 05:16:28)
标签:

读书

                 中国古代十大经典家训——《袁氏世范》(97)

    中国古代十大经典家训——《袁氏世范》(97

卷二:处己·严肃端庄,不受轻侮

原文】市井街巷,茶坊酒肆,皆小人杂处之地。吾辈或有经由,须当严重其辞貌,则远轻侮之患。或有狂醉之人,宜即回避,不必与之较可也。

译述】市井街巷,茶坊酒肆,都是小人经常往来的地方,我们到这些地方去的时候,言谈举止一定要严肃端庄,这样才能不被轻视侮辱。要是有喝得酩酊大醉的人找你寻衅,你也应该躲开他,不必和他计较就是了。

评析】中国古人讲究衣冠整肃,言谈有度,举止稳重,认为这是君子之风,《论语》说: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中国自古号称礼仪之邦,尤其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形成了一套严密的礼法制度。这与儒家思想在中国占统治地位是密不可分的。西汉初年,儒生叔孙通看到刚刚建立的汉王朝缺少礼仪制度的规范。群臣饮酒争功,醉成狂呼,拔剑击柱,高祖患之。于是叔孙通征得高祖同意,召集鲁地儒生三十余人,为新王朝制定了一套严谨周详的礼仪制度,大得皇帝欢心,汉高祖对他说:我现在才知道做皇帝的尊贵。叔孙通替汉高祖制定礼仪制度,为后来董仲叔独尊儒术创造了条件,儒家思想取得统治地位后,封建礼仪制度更是日益繁琐。衣冠服饰在封建社会是地位的象征,天子、诸侯,士大夫,平民百姓,各有专门服饰,如果下级穿上级的服装,那就是犯上的行为,连衣服的颜色都有规定,比如皇帝穿的是黄袍,而老百姓只能穿褐衣。孔乙己是大家熟知的鲁迅笔下的人物,他虽然极其穷困潦倒,仍然不肯脱下长袍,因为长袍是读书人的象征。作者写孔乙己是咸丰酒店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孔乙己不脱长袍就是为了表明自己与普通百姓的区别。对于替人做工为生的孔乙己来说,身穿长袍,行动上肯定不会方便,但为了尊严,孔乙己就管不了这么多了。

现代社会言谈举止也能反映出一个人的学识修养,社会地位等。言谈得体,举止端庄的人,当然受人尊敬,在社交活动中也容易被人接受。而语言粗鄙,举止轻佻的人,虽然自以为是,感觉不错,但肯定没有人愿意同他交往,大家对他敬而远之就是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