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十大经典家训——《袁氏世范》(83)
卷二:处己·正人先正己
【原文】勉人为善,谏人为恶,固是美事,先须自省。若我之平昔自不能为,岂惟人不见听,亦反为人所薄。且如己之立朝可称,乃可诲人以立朝之方:己之临政有效,乃可诲人以临政之术;己之才学为人所尊,乃可诲人以进修之要;己之性行为人所重,乃可诲人以操履之详;己能身致富厚,乃可诲人以治家之法;己能处父母之侧而谐和无间,乃可诲人以至孝之行。苟为不然,岂不反为所笑!
【译述】别人做了好事,对他进行勉励赞扬,别人做了坏事,对他进行规谏劝告,这当然是好事。但是必须事先自己反省自己。如果是自己平时也做不到的事,却要去规谏别人,非但不会被别人听取,反倒要被别人鄙薄。这就好比是自己在朝为官,有被人称颂的地方,才可以用自己在朝为官的方法教诲别人;自己处理政事卓有成效,才可以用自己处理政事的方法来教诲别人;自己的才学被人所尊崇,才可以用自己进德修业的要领来教诲别人;自己的品性德行被人尊重,才可以用自己的操行来教诲别人,自己能发家致富,才可以用治家之法教诲别人;自己能住在父母旁边而能与父母和睦相处,才能用自己的孝顺行为来教诲别人。如果说自己尚且做不到这些,却要去教诲别人,岂不反倒被别人耻笑吗?
【评析】中国古代的儒家讲究修身正己,认为自己做到行为端正,品德高洁才可以去治理民众,或教诲他人。《论语》里有很多话讲得就是这个意思。例如“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儒家思想是中国二千余年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其中有一些是糟粕性的东西,如封建的愚忠愚孝等,但有许多东西是合理的,有价值的,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的民族性格中,儒家思想的因素很多。一些好的东西,比如注重品德修养,正己才可以正人,已经成为我们民族的优秀品德,在许多杰出人物身上都折射出这种品德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