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五性

标签:
读书 |

第一性, 德性
德性,也叫德行。为什么把德性放在第一位呢?有一句老话,叫“修身建德,事业之基”。修身建德,古人非常重视,认为是事业的基础,那么这个事业呢并不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事业,而是处事和为业。司马光曾以此标准来评判人:德才兼备是圣人,德大于才是君子,德才皆无是庸人,才大于德是小人。还感慨:传位授业,若不圣人君子,宁与庸人不与小人。可见,无论做人做事,德字为先,这是人生首要。

第二性,悟性
中国有句老话: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在18岁之前,我们的知识,很多都是字面上的东西,但是字面之后的意义,也许真的开始进入社会之后才能够理解。书法上有一句话讲:力透纸背,讲的是书者的功力。生活的阅历将告诉我们,我们除了要读懂字面的意义之外,字后的意义可能更加意味深长。因为一旦我们步入社会,我们接受的社会规则,除了有字面上的规则之外,还有字面下的规则。这些是我们在中学读书、乃至大学学习都可能学不到的,是我们老师讲不到,我们家长讲不到,别人无法讲,必须靠自己去领悟的。悟性强,悟性弱,在我们真正成人步入社会之后,会对我们在人生坐标的确定和人生价值观的树立以及把握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三性,韧性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每个人都追逐自己的梦想。但是每个人的梦想能不能最后实现,关键在韧性。因为社会的运转,并非像我们每个人设定的梦想的轨道一样,那么严丝合缝。总有磕磕碰碰,总有风风雨雨。在风雨面前,在发展的轨迹和我们自身的理想不相协调的时候,甚至发生冲突的时候,我们是悲观、是抱怨、是失望、是放弃,还是要锲而不舍、坚韧不拔呢?没有韧性,无法达到我们理想的彼岸。没有任性,也许我们会在最后关头与成功擦肩而过。而能坚持的人,则掌握了世间制胜的法宝:在忍中等待,在等待中奋进。

第四性,血性
这很重要,尤其是到了四十这个年龄,或是更大一点,才能真正认识到这两个字的重要。
血气方刚,个性张扬,在年轻的时候,不成问题,但是,大千世界并不是按照我们的所想、自己的所愿发展的。有那么多的磨难,有那么多的磕磕绊绊,有那么多的摩擦纷争,有那么多的事与愿违,等我们真正不再年轻,甚至在青春逝去之后,我们还能不能继续葆有我们自己坚持的个性,有我们为自己的理想而一直追逐的方刚之气呢?特别是在某个关键的时候,我们优柔寡断了,我们自己瞻前顾后了,我们自己徘徊不定了,我们自己无可奈何了,或是我们自己所谓的荣辱不惊了,那个时候,也许真的就与成功失之交臂了。

第五性,记性
心理学上讲,一个动作要重复七回,才能有所记忆。我们的脑细胞,都是这么一点一点记忆起来的,尽管我们现在开发的不到10%,已经够我们成为一个合格的在社会上安身立命之人了。但是,如果在脑细胞当中,我们记忆有更多的知识,还有更多的教训,当然这个教训最好是前人的教训,而不是我们自身用我们的青春、用我们的生命或者其他而换来的教训,那样我们就真的能够事半功倍。善于从历史经验当中找教训,善于从别人的教训当中找经验,锻炼提高自己的记性,是我们少走弯路的一个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