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十大经典家训——《袁氏世范》(15)

标签:
读书 |

中国古代十大经典家训——《袁氏世范》(15)
卷一:睦亲·教子勿待长成之后
【译述】一个人如果有好几个孩子,饮食、衣服的供给不能不平均如一;长幼尊卑的名分,不能不严谨;好坏事非之事,不能不分别。孩子小的时候让他看到这种平均如一的做法,那么长大后就不会有相互争夺财物的祸患;小的时候严格要求他们要严谨,长大之后就没有违背怠慢长辈之患;小的时候教给孩子是非好坏如何分辨,长大后就没有必要担心他们会做恶。现在的人们对待孩子,喜欢的,给予关心也多,不喜欢的,给予的爱怜很少。开始就没有平均如一的观念,怎么能保证日后他们不相互争夺呢?小辈冒犯长辈,长辈凌侮小辈,开始不加以训斥,怎么能保证日后孩子们不违背怠慢长辈呢?品行端庄贤达的孩子被厌弃,不肖子却被疼爱,怎么能保证日后孩子们不做坏事呢?
【评析】辨别贤愚,分清是非,平等待人,不冒犯长辈,这些都是一个人的美德。然而,美德的养成是要从小开始,逐步进行的。这是古人经验的总结与积累,对今人依然有极为深刻的借鉴意义。
北周宣帝宇文赟是武帝宇文邕的长子,在做东宫太子的时候,武帝担心他不能继承帝业,严厉管教。在朝廷进见时,要求他在礼节方面和其他大臣完全一样,不能有特殊。即使是隆冬酷暑,也不能休息。他喜欢喝酒,武帝却不允许有酒送入东宫。每次犯了错误,武帝就用棍棒来惩罚他。并吩咐东宫的官吏记录他的一言一行,每个月向武帝汇服。
王安石曾经写过《伤仲永》,仲永自小是一个神童,不经师长点化,便能写出好诗。因此,其父整天带着儿子出席富人的宴会,儿子仲永整天给富人做诗,结局是仲永“江郎才尽”,再也做不出一首好诗。我们为仲永惋惜的同时,也接受了深刻的教育:后天教育非常重要,即便是从小时候起,这个孩子就有超出常人的天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