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技击拳架对身形的要求
练习技击拳架,要做到沉肩坠肘,气沉丹田;两膝微曲,松腰松胯,全身肌肉放松,两足平踏实地,下盘要稳固,但不许蹲桩,便于脚步移动的轻灵,还要含胸拔背,胸口对着膝盖,在移动重心时,胸口也要找准膝盖,立三关,顺项贯顶,开档,垂尾闾。移动重心时,裆劲要随时调整。在发劲时,裆要往上吊,要手足相合,肘膝相合,肩胯相合,变换姿势要小换腰,平送腰胯,实腿能抬。走架时如脚踩荷叶。技击拳架对手式的要求双手在前,形如螳螂,以保护自己中心,手指尖与头顶相平,肘与肋平。要求手能护头,肘能护助,肋能护腰。这就必须开肩窝,松膀根。练拳时,两手不得用力,否则就达不到轻灵。要明确手是手,腰是腰,要截然分开,不能合在一起,每一个姿式的开手虽然小,但意要大,出手的方向要开展,开始时,距离身体要近,但不能贴在身上,要从中心出手。然后以肘送手向前开手,眼神随手走,出肘要与肋平,以使腰劲蓄足。开手的身形手势:开手时要有开手的身形,除符合上述对身形的要求外,还要节节贯串。发劲时,全身手、足、肩、肘、胯、膝、腰、神、意、气,全部集中在一个点上,全力向外发劲。同样,开手时要有开手的手式,除符合上述对手式的要求外,并要从侧面向外开展。合手的身形手势:合手要有合手的身形,除符合上述对身形的要求外,还要全身放松,向四周转圈。合手要有合手的手式,除符合上述对手式的要求外,还要先错手再合手,以防把对手的劲引到自己身上。
技击的身形
手法歌诀:
手式如刀锯,身形似猿猴,
进退无定形,全在当中求。
手无定向身无形,动中求静是万能。
动开静合随机用,混元一气是大成。
手如刀锯身如猴,辗转跳跃不停留,
千着变化中心在,全在一接点中求。
手无定向身无形,身手配合自然灵,
手无定向非乱动,身无定形是不停。
拆手分劲是真传,拆手并非用招揽,
分劲原为求配合,听懂彼劲是根源。
拆手分劲是神奇,身形手式似若非,
若在招中求下去,难得术中化为空。
懂劲
要能掌握知彼之功的要求,就要学会“懂劲”。懂劲是练技击的一个主要阶段,是知彼之功的起始。懂劲指的是在于对方接手时,通过与对方的接触点,听出对方发劲的劲端,也就能同接听到劲源。这是学习懂劲的入门之道。接触点可分为中:力点、滞点、停点、滑点、倾点。接手时,对方有计划、有目的、主动地、有方向地向我发动,不论对方发来的劲是有形或无形的;是带着功夫或只是手式;身力大或是力小;是突然的或是渐进的;是乱动不停的或忽隐忽现的等等,以上各种发劲的方式,大部分是在对方身体中都有一定的劲源。这种发劲用招的多,用术的少,其接触点均可谓之点。
接此力点时,必全身松开,不要受对方力点的影响而使本身僵滞,必须轻灵变化,徒眼要活,接劲要果断。要从接点把对方劲源听准,由侧面击之,若一击不中,可接连两、三击、一击要比一击紧。若在出劲中有不适处,及时松开,另换姿势接,如新接。对方在处于被动不得已情况下,就会反映出各种点,如滞点、停点、滑点、倾点。这些点在人的身体中是没有劲源的。揉手时,若遇到以上各点。因其没有反应力,很难借用,因此,发劲时要严防产生对手的重力和自然倾斜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