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雅轩太极拳精论评赏(9)——我学太极拳(123)

标签:
健身养生 |
【雅翁精论】(14)练太极拳应以澄心定性为主要功夫。但澄定之功夫,须在稳静上着手,以俟静极默笃之后,才能澄得下来,定得下来。其所以澄,所以定者,是想恢复心无思想,身无作为。无为之后,心性始能光明,光明之后,自然之中发出来的知觉。
如练时拳意不上手,是身势不松,上下不随,内外不合,呼吸不舒故耳。一切总在稳静上找,如粗心浮气,杂念繁兴,必致愈练愈离拳意愈远,一生也不能上手。
虚灵为功夫第一要诀。练时稳静安舒,以养虚灵之气。用时冷弹脆快,以吐丹田之劲。多多体会虚灵之气势,苟无虚灵之气势,对方来手情形无从知晓,动时必胡顶乱撞,不成太极功夫矣。
放松软以长虚灵之气,智慧自生;正身心以立根本之源,庄严自有。“尾闾中正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这是练功夫最重要的规则。
【评赏】“稳静”是雅翁晚年最重要的拳学思想,是“虚灵”功夫的基础,太极拳的最上乘功夫“练神以还虚”就是从稳静中获得的。
稳静可简单理解为“身稳心静”。但习拳者一定要明白“静”是中国传统文化最为重要的概念。一般而言,道家讲“静”、佛家讲“净”、儒家讲“敬”。三个同音字有非常丰富的内容,有兴趣者可研究。道家讲静,是指一念不起。太极拳的“静”是与“动”相对应的拳论有云:“静中触动动犹静”。太极拳以静为主,静是基础。雅翁曾说:“太极拳功夫,不外乎是动静开合而已,但一切要在稳静的基础上作,……它虽是静,但静中藏动机。虽是动,但动中存静意,一动一静,互为其根,此太极拳之道理也。”能悟到此,入道也。
雅翁提出的“稳静”, 这是他区别于其它太极拳流派的独特练习方法。只有以静为本的指导思想来练拳,才能避免挂一漏万而普照全身,推手时才能逆来顺受而舍己从人。所以练静是太极拳的方向和方法。而稳则是静的形体基础,形体不稳身心岂能静。
俗语也曾有“稳定压倒一切”的提法,这就是太极拳的修炼方法,不要自作聪明另辟蹊径。
在求稳静时,还要注意防止以下的倾向:
一是雅翁提出“大松大软”时,其后还有“各得其位”四字。所谓各得其位,就是指身势肢体在静的状态下,要“随意”“运”到符合动作姿势的要求,如果身势四肢没到规定的位置,那就是“随便”了。
二是有的为了求身体的稳定,刻意沉压,使脚下如钉在地上一样,任人推按而不倒,功夫也是功夫,可能就不是纯正的太极拳功夫了。
三是有人把“心静”理解为什么也不想,头脑茫然一片空白,这是死寂无象,也违背了太极拳无比灵机的要求。
四是“所谓稳静者,是心神泰然之后,自然之中出来的真稳静,而不是强制着不动作出来的表面上的稳静,这种强制着身体不动,表面上是稳静,而心性方面仍是不静的。如果这样,就不是真静。”(雅翁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