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书,能让自己的心灵安静——读书之思与悟(119)

(2017-07-12 21:59:24)
标签:

读书

   读书,能让自己的心灵安静——读书之思与悟(119)

读书不能弄成一种身份

读书是一件很安静的事情。要是论教养,你真的是个读书人,你不要讲出来。读书也好,画画也好,不能弄成一种身份。

  这是我到国外才学会的。国外很的人都害羞得要命,躲着不讲自己挺在行的那些事。出国之前还没有人说我是读书人,是知识分子,回来后听到不少人说我是做学问的,是艺术家等等。我很害臊,这怎么好意思说出来?

  陈寅恪先生周游列国,通晓20多种语言,可是他在清华填表时只填了两种:梵语和德语。逃亡香港时,日本人到他家里要挟他出来做事,他不肯,日本人就要使用暴力。当时楼里有很多人,他突然站出来和日本人交涉,说很流利的日语,他的家人都不知道他的日语这么好。不到万不得已,大家都不知道他会讲日语,这就是教养。

  一本好书会让人安静下来

  书告诉我们,你知道的非常少,你还有非常多的东西不知道。所有书教给我们的就是一件事情——你不要自以为是。

  弗吉尼亚.伍尔夫在《一个人的房间》中说:若以书而论,每本书都会变成你自己的房间,给你一个庇护,让你安静下来。确实,一本好书会让我们安静下来,会让我们有内心生活。法国人蒙田说过,人类的一切灾难在于人回到家还安静不下来,我很庆幸我没有变成在自己的房间里面安静不下来的人。这和我这么多年坚持阅读有很大的关系。我对阅读充满感激。

     (消息来源《我为什么说我不是读书人》陈丹青)

 

【思与悟】

关于读书的功用,很多人都有论述。宋真宗曾有《劝学文》,言尽读书的妙处。在古代,学而优则仕一直是文人学子追求的目标。一朝科场扬名,富贵荣华如探囊取物,只有不敢想的,没有不能拥有的。所以许多人皓首穷经,也是理所当然。

  现在人们的读书观在悄然发生变化。书还是要读的,但已不再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唯一途径。要想有所成就,还要依凭许多外在的东西。今天在社会上呼风唤雨的人,文凭也许有,但肚里其实并没有装多少墨水。金钱可以改变人的地位和形象,但改变不了人的修养和气质。物质的丰富与权力的膨胀并不能掩盖内心的空虚,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著名作家张炜就说过,中国发展到现在,已经没有地方能安静下来了我们只看到物质上的获得,忽略了失去的安静,而且可能是万劫不复的。他说,现代化数字时代带来了巨大的便捷,但我们却忽略了它的危害,不能安静下来思索是可怕的。科技快发展和现代化的快节奏,导致我们六神无主,成了最混乱、嘈杂的种群。他强调说,中国人到了必须好好思考的时候,中华民族未来的希望在于民族能否安静下来。争得个人空间和安静的权利,拥有一本书、一杯茶,享受自己的时光

上海师范大学哲学系柳延延教授也说过,一个人读不读书、读什么书,常常可以成为了解这个人,以及他的思想水平的一个尺度。让今天的人静下心来读书、读好书,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读书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让内心沉静,反观自省。人少有自知之明,是因为人总被外物牵着鼻子走,无暇亲近自己的内心。离世界很近,离灵魂很远。而读书恰恰提供了一个检视自己的契机,这些岁月沉淀下来的文字是有魔力的,它能让你摒弃干扰,洞见自性。红尘多扰,这是个目迷五色的时代,比任何时候都繁华富丽。但从根本上讲,这个世界又没有新事物,今天发生的一切昨天都已经发生过,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别人走过的路你未必能走,别人干过的事你未必能干。勉强去做,侥幸成功,最终还是身心俱疲。做自己能做的事,做自己喜欢的事,就算不能功成名就,至少也能收获自由与快乐。

  读书,是一个逐渐让自己的心灵安静和回归的过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