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之桶——读书之思与悟(190)

标签:
读书 |

在电视台娱乐频道看过这么一个派对节目。4位条件相当的男嘉宾同时看上一位长相美貌、气质和智慧都比较突出的女嘉宾。主持人要女嘉宾从中挑选其中一位做自己最终的派对对象。女嘉宾没有立即做出决定,而是和4位追求者玩了一个游戏。
她让工作人员从外面弄进来一堆大山石、砖块、土块和沙子,然后给4位男嘉宾每人一个容积相同的铁桶,随便他们怎么装,但要在规定的时间内把桶给装满。女嘉宾要从他们装东西的过程中挑选出自己最满意的对象。
比赛的口令一响,4位男嘉宾拎着桶就往石堆沙堆奔去。结果,2号男嘉宾装了满满一桶沙,5号则装了满满一桶大山石,7号既装了沙子、土块,也装了砖头。但女嘉宾却选择了8号,因为他不仅装了砖头、土块和沙子,还装了一块体积很大的山石。
2号男嘉宾认为沙最重,因为它可以把桶填得最满,5号男嘉宾则认为装大山石最快最便捷,也体现年轻人做事的当代特征。7号也想装山石,但他先装了砖头、土块和沙子,山石无论如何装不下。8号则很从容,他看着供选装东西绕了一圈,然后才慢条斯理地往桶里放。
主持人觉得4位追求者各有所取,就问女嘉宾为什么选8号,女嘉宾回答得很认真,说:“因为我觉得选择4种东西全装进铁桶的人,他的生活一定丰富多彩。在有限的空间里能把山石、砖头、土块和沙都装满铁桶的人,肯定善于思考,这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她一解释完,台下便是一阵热烈的掌声。
(消息来源《读者》)
人的生命空间是有限的,要在有限的空间活得丰富多彩,我们首先得选定那块体积最大的山石,然后再按体积大小分量轻重来选择砖头、土块和沙。如此一来,我们不仅有了赖以生存的支柱,还有一定空间来装其他的东西。正如女嘉宾所说,真像2号那样选择不是显得太单调了吗?5号又浪费空间,7号则显得缺乏足够的睿智。也只有8号,将一个桶的空间装得精彩、多彩。
我想,我们的生命过程,也就是一个往空桶放东西的过程。
一个人,从开始生活就要是丰富多彩的,那是因为我们本身的丰富和外界的多彩。本身的丰富源于自身思维方式和思想内容的多样,本身的丰富是我们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的大脑而使自己驰骋于自我的天下,当然,我们不是唯心主义者,如果就这样去下结论是不合适的,因为唯物主义思想告诉我们,认识是人脑对外界客观存在的反映,既然这样那么绝对的自我驰骋是不可能存在的,因为这样驰骋就没有了思想基础,所以从外界汲取相应的思想经验是必须的,既然这样我们所承认的外界是多彩的,则是我们自己生存的必备条件,就外界的丰富而言至少它的物质是多彩的,不管组成,变化,还是联系。
其实说到外界多彩,它是一个很大的范畴,人类在自我成长,自我觉醒与自我完善的过程中是可以充分体现这一点的,而我们在拥有一定的思想经验之后,对于外界的反应则表明内与外相碰撞时的惊喜与激动,而这种反应正表现了自我内涵的相对缺失和不丰富,当然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这又是一次难得的成长过程。当人们认识到这一点之后,其实就更能感觉到自身相对于世界的欠缺,即知识越渊博就越自觉无知,在自我意识与渴望完善的驱使下,认识,了解,研究,甚至以人的劳动影响和改造世界成为必然。
在这一过程中,其实人同样在不断重复和加深对世界了解的过程中扩大自己的内涵。这是一个永不停息循环往复的前进过程。生活应该是丰富多采的,就是人在前进过程中的一种对自我世界的认识和自觉丰富完善的过程,外部物质世界最终是以在人脑中的反映而被人所认识,理解,接受。认识的过程是多角度多层面的,即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间对外界的认识是各异的。其实这在总体上来说也是外部世界在人脑中反映出丰富的一个原因,同样表现出我们本身的丰富和外界的多彩,是世界本身的丰富性和人类认识的特性造就了这一切。人类生活在这个世界之中,无时无刻不体会着生活的丰富多彩。
我相信,每个人都能将桶装满,但并非每个人都能把人生之桶装好,装得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