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故纳万景——读书之思与悟(186)

标签:
读书 |

两个陌生人见面,在简单地自我介绍之后,磋商就很频繁地开始了。因为人是很关注自己需求的动物,有需求便产生动机,进而通过双方合作达到目的,这时候磋商就开始了。
在磋商的技巧还不完善的时代,磋商者经常不欢而散,甚至爆发剧烈的争斗。鸦片战争就是一个无法实现磋商的灾难性后果。
有时候我们明显感觉到磋商不能形成一致的结论,大家都很着急。这时候我们要铭记老话“君子动口不动手”,不要着急,慢慢来。如果磋商的议题不能统一,我们就反思磋商的技巧;如果磋商的技巧也无法研讨,我们就对磋商的基本原则达成共识。我们惟一要坚持的是磋商,只有坚持磋商才能避免暴力对抗,才能达成共识。对此,伟大的圣雄甘地是实践过的。
我也是初次接触磋商的文化,了解得很肤浅,但磋商中要遵循的几条规律很让我受启发。第一,磋商中不要太在意面子,不要过于自尊。只有这样,你才有可能客观地判断别人对你的言论的批评。第二,在磋商过程中,自己要像个空心的竹子,要放低心态,要谦虚。自己所处的位置较低,别人的思想和智慧才会流淌过来和被接收。这时自己的思想才能够受到灵性的指引,回到正确的道路上去。如果这个空心的竹子被阻塞了,别人的思想和观点就无法接收,这时候的人其实是孤立、封闭的。第三,要学会静默,学会倾听,多用耳朵,少动嘴。静默可以赶走眼前繁杂的思想对我们的干扰。我们的思想常常会让眼前可以看到的、无用的信息牵着鼻子走,而失去了自己的目标和方向,甚至失去了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
这三个方面,都涉及对自我的使用。有些人可能会反对我的“使用”一词,认为自我就是一切,是不能像工具一样被支配的。我不这样认为。我认为人是有能力超越自我、并控制和支配自我的。
人们把盐称为食物中的“君子”———盐要放到恰到好处,把山珍海味的美味带来之后,自己要躲在外面。如果在山珍海味中加多了盐,这时盐就变成了“小人”,破坏了山珍海味的美味。这个比喻使我明白,发现美味的是自我,破坏美味的也是自我。这自我的确是柄双刃剑。
磋商规定了我们要交流,这就要求减弱自我。自我太多,一切交流都会变成单方面表达的异常状况。在生活中我们看到有人这样表达,他不要别人说话,不要有其他东西打断自己的滔滔不绝。他激情四溢,有时候不免灵感飞扬,但别人未必能够听懂他的意思。他表达得很成功,但交流却不一定有效。
在很多情况下,你可以变得没有对方那么有才华,没有他明亮,因此你的幽暗衬托出了对方言论中的优点。
对自我的使用要像高明的厨师使用盐一样,以诚实来激发磋商对象的交流愿望,以谦和彰显对方意见中的优点。磋商的重要目的,不就是找到彼此的优点,以便形成良好合力以解决问题吗?
(来源《我用一生去寻找:潘石屹的人生哲学》 )
【思与悟】
磋商多用于正式场合,表示双方仔细商量和研究,交换意见。社会制度的进步,就是磋商跨越固有界限,适用人群日渐扩大,同时也逐渐适用于不同性质的行为。无论是公开的社会活动,还是私密的男女关系,里面都有磋商。
“空故纳万境”前有一句“静故了群动” 。
“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诗歌出自苏轼《送参廖师》,这句诗歌有丰富的美学和哲学意义。从字面解释是:正是因为静,所以能明了世上的各种的动态,正是因为空,所以能容纳各种意境。“动和静”,“空和有”是两对矛盾,佛家有“空论”和“虚空”说,道家有“孰能安以动之徐许生,孰能浊以静之以徐清”的说法。就修心而言,要心有观空,就修身而言,要动静相宜。如果从文学角度来欣赏,其意义也很多,只有心静了,才能体悟自然界里的动,只有心空了,才能化万境入我心。所谓“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是以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瀹五脏,澡雪精神。”
容纳就是宽容,学会了容纳也就是学会了宽容。我们都需要学会宽容,以一颗宽厚的心原谅别人;我们都需要懂得宽容,像原谅自己一样原谅别人。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难免会有或大或小的摩擦,若总是记恨别人,那生活便总是昏暗的,懂得宽容别人也是给自己的生活一些美好。
有些人也许会认为容纳只会给自己带来不幸,因为有句俗语说,对别人的宽容,就是对自己的残忍。所以,有些人不懂得宽容的真正含义是什么。宽容别人就是对别人的理解,是一种放得下的大度,是一种与人为善的观念释然。而宽容自己则是一种豁达、冷静与理智,宽容自己并不是放纵自己。人应该学会宽容。在现实生活中对人多一些宽容就少一些相互间心灵的隔膜;多一份宽容,就多一份理解,多一份信任,多一份友爱。
我觉得,要十分大度地做到宽容,就是不能时时事事以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别人,要在心里接纳别人,理解别人的处事方法,尊重别人的处事原则。虽然要想做到宽容不是那么简单,但是我们还是应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日积月累,你也会被别人宽容和接纳。
我们要明白,学会容纳的目的,要像高明的厨师使用盐一样,放到恰到好处,调出山珍海味的美味——这就是以诚实来激发磋商对象的交流愿望,以谦和彰显对方意见中的优点。找到彼此的共振点,形成解决问题的良好合力,最终达到磋商的重要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