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耀民作品:春江花月夜
一直以来,我想给我的耀民(博客名:你以键盘访问我)老弟写传记,只是准备还不充分,暂且先写个小记——
素有“千古龙飞地,一代帝王乡”之称的江苏省沛县,以她博大精深的秦汉文化,孕育了无数杰出诗人、画家、学者和名人,老弟就是在这片丰厚的文化沃土中成长起来的新一代画家。
老弟是喝微山湖水长大的。幼年时,汉画石刻艺术以及民间的剪纸艺术对他起了绘画的启蒙作用,年复一年他听惯了“拉纤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微山湖那“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鸳齐飞”的景色无不对他今后的艺术创作起到了生活的铺垫和素材的积累。上中学时,他受到了当时在县文化馆工作的程大利先生的指教。15岁那年,他创作的《广阔天地》入选全县书画作品展,获得少年组一等奖,从此使他对艺术更多了一份迷恋。在他学画的日子里,他没钱买美术资料,凭着一本从造纸厂的废书堆里捡来的发黄的《芥子园》画谱,伴着摇晃的烛光,潜心描摹,如痴如狂的陶醉在花鸟画的世界里。
进了单位以后,他当了一名测绘工人,可他从未放弃对艺术的执着追求。除吃饭外,他把不多的工资收入差不多都买了笔墨纸张和绘画颜料。他多次骑自行车去市博物馆,往返120公里,观摩汉画像石,寻求创作的灵感,吸取艺术营养。面对一幅幅造型生动、镌刻精灵、深厚古雅的汉画石刻,他惊叹不已,那粗犷豪放、深邃隽永的艺术感染力,强烈地震撼着他的心,他好象发现了艺术的真谛,干涸的心田,如鱼得水,他认真地品味着,用心临摹着,画了一张又一张,此时此刻忘记了时间、忘记了饥饿,每次都是在博物馆工作人员的催促下,最后一个走出展厅。1990年9月,他如愿来到风光宜人的西子湖畔,走进了著名的美术学府——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深造。经过三年多的潜心修炼,受到我国当代著名画家、教授朱颖人、卢坤峄、叶尚青、闵学林等先生的指教。同时更进一步地研究临摹青藤、八大、石涛、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等先辈和大师的作品。在笔墨与心灵的磨炼中静静地领略这古老而又玄妙的东方文化。先秦诸子,汉唐雄风,宋元笔力,明清墨韵,在众多绘画大师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中,他发现了曾忽略的另一番天地。
老弟在谈到他对花鸟画的理解时说:“多少年来,在对艺术的执著探索中,越来越觉得绘画本身就是借笔抒情,绘画的过程就是心灵与自然的沟通,在宁和而质朴的艺术氛围中,以一种最能贴近人类情感的艺术形式——绘画,表现大自然中蕴含的生命情趣,用自已那份眷恋自然的浓浓情思,去讴歌人类与自然的和谐是我的追求。我从小出生在苏北水乡,美丽的微山湖畔自然景色,在我幼小的心灵中就埋下了艺术的种子。我可爱的家乡,尽管她四季有别,却向人们展示了一幅幅美不胜收的水墨画卷……”
他说:“忘不了春天的绿柳白杨,忘不了夏日的鸟语花香,忘不了秋天的芦花云卷,忘不了冬日的素慕银装。大自然的魅力征服了我,在儿时的心灵里就使我产生一种对大自然的亲近感。从学画的那一天起,我就产生了一种“借笔墨抒情,为花鸟传神”的责任感。如果说家乡的汉画石刻艺术以及民间的剪纸艺术对我产生了绘画的启蒙作用,那么,家乡可爱的自然风光则赋予我更多的创作灵感。在以往的创作中,我把中国花鸟画以物喻志、借景抒情、天人合一的美学思想贯注于作品之中,强调生物间的和睦相处,在构图和色彩上力求创新,在继承传统文人画笔墨精神中,注重古典观念的象征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融合与统一,以现代人的情怀赋予笔墨及花鸟神韵时代感。”
作品《万绿丛中一点红》,突出了“写实”、“画意”相结合的艺术表现形式,以方构图的形式美,摈弃了传统花鸟画那种陈旧相袭的小视角折枝构图形式,巧妙地将山水引入花鸟画,而又不失花鸟主体地位,作品以交错的长线表现出枝干,给人以韵律的美感,大片的绿色则向人们展示了大自然姿意洒脱,丰润优美的永恒本色。一只红顶啄木鸟掩映在绿叶丛中,使原本平实的画面一下子生动起来。
作品《花开时节》,以传统的题材创作,以新颖大胆的表现形式,一改原本落人俗套的表现,充满了现代意味的艺术渲染。刻意以书法入画并作为背景处理,以使其显得苍茫浑厚、自然成趣,进而增加了作品的韵律和东方诗意美,唤起人们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美好憧憬。

耀作品:月出惊山鸟
另一幅《月出惊山鸟》以长方形的构图向人们展示了一个广阔的视觉空间。画面皓月当空、月色苍茫,以浓绿的芭蕉,飘逸的红竹为衬景,烘托出一群造型各异、憨态可拘的小鸟,把人们带进了大自然唯美主义高度净化了的世界。创作中努力追求笔致简练、情意深厚,追求一种潇洒清新的画风,用传统和现代构成的巧妙复合,超越了时间和时空,实现了物我精神与情景的交融,实现了用浓郁的美撞击人们心灵的意愿。

耀民作品:独揽春风
作品《独揽春风》以现代平面构成组成画面,舍去了“触目横斜千万朵,留下了赏心悦目三二枝”,而风潇洒清新,笔致简练,情意深厚。浩月当空,梅香袭人,憨态可鞠的小鸟,使人如临其境,显现出画家的笔墨修养与审美趋向。
老弟在继承传统文人画的笔墨精神中,更注重古典观念的象征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融合与统一。以现代人的情怀赋予笔墨及花鸟神韵的时代感。所以,他选择了幽雅、清新、飘逸的笔墨表现形式,在宁静而质朴的艺术氛围中透露出深邃的生命主题,具象与抽象相融,呈现出了充满诗意、情感的形式美,弥漫一种安宁静谧、春天的绿柳、秋日的藤萝,雪中的腊梅,月下的风竹……无不洋溢着老弟感情的喧染,明丽而温馨。栖息嬉戏那么自由自在,在他的笔下大自然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着生命的情趣,生命的生生不息,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在老弟的花鸟世界里得到充分的展示。
老弟的艺术生命根植于对祖国秀丽山河的爱,对祖国母文化的无限依恋。他与花鸟为友,创造了一个纯净而新奇、其乐无穷的高度净化了的世界。
老弟继承和发扬了“写实画意”相结合的风格,走出了一条自己的绘画之路,一幅幅作品向人们展示了他恣意洒脱、丰润秀美的艺术风格。他创造性地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抓住了中国古典诗文特别是汉文化闪光的精神内涵,并以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加以借用,反用巧用,举一反三,创作出了一幅幅完全属于艺术的,同时又属于自己的绘画作品。
近年来,他收获颇丰,作品多次参加重要美术赛事。1994年,他的《春酣》获建国45周年国际书画大赛银奖.并被收入专集出版,《春之梦》收录《中国现代名家作品》一书,《借花献佛》获福建省“武夷杯”全国书画篆刻作品大赛展销奖,2005年9月,
他在人民大会堂参加庆祝建国56周年书画展颁奖仪式,他的美术作品《荷香满塘风》获最高奖“金鼎”奖。《窗外》收入由中外名人文化研究会编纂的《20世纪国际、美术精作博览》一书,个人传略被入《中国当代名人录》,《世界华人文学艺术界名人录》,国家人事部书画人才研修中心高级教研员,国家二级画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中国艺术学部委员会评定他为“跨世纪翰墨艺术人才”,获国家人事部颁发的“全国优秀书画人才”奖。《月朦胧鸟朦胧》、《望断秋水》等二十件作品被新加坡、日本、澳大利亚、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博物馆及国际友人收藏。《美术报》、《中国书画报》、《美术大观》、《国画家》、《人民日报(海外版)》、《工人日报》、《经济日报》、《新民晚报》等多家报刊报道了他的绘画艺术和人物专题介绍。
老弟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一对儿女都已成家立业。贤慧的妻子在老弟上学、工作、绘画方面倾心全力给予了支持,妻子的理解、奉献和爱心,换来了老弟花鸟画世界的一片春色。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著名画家朱颖人在看到媒体报道老弟的绘画艺术和人物专题介绍与绘画作品后,高兴的回忆说:“这是我众多学子中的一个,他在当今的画坛上那种勤奋好学、刻苦钻研,以及对艺术的执着追求的精神,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看到他的一些花鸟画新作,着实让我心动。时光的磨练使他更成熟,生活的阅历使他更持重,由此他创作的每幅作品更具内涵。”
我国美术理论家王伯敏先生看过老弟的作品后欣然题词,高度赞赏“耀民之画为花鸟传神”。
此言不虚。
耀民作品:清风颂时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