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别人留一点面子——读书之思与悟(83)

标签:
读书 |

光劳利是纽约一家木材公司的推销员,他多年与那些冷酷无情的木材审察员打交道,常常发生口舌,虽然最后的结果往往是他赢,但公司却总是赔钱。为此,他改变策略,不再同别人发生口角。结果呢?下面是他讲的一段经历:
有天早上他办公室的电话铃响了,一个人急躁不安地在电话里通知他说,光劳利给他的工厂运去的一车木材都不合格,他们已停止卸货,要求光劳利立即把货从他们的货场运回去。原来在木材卸下四分之一时,他们的木材审察员报告说这批木材低于标准50%,鉴于这种情况,他们拒绝接受木材。光劳利立刻动身向那家工厂赶去,一路上想着怎样才能最妥当地应付这种局面。通常,在这情况下他一定会找来判别木材档次的标准规格据理力争,根据自己作了多年木材审察员的经验与知识,力图使对方相信这些木材达到了标准,错的是对方。然而这次他决定改变做法,打算用新近学会的“说话”原则去处理问题。光劳利赶到场地,看见对方的采购员和审察员一副揶揄神态,摆开架势准备吵架。光劳利陪他们一起走到卸了一部分的货车旁,询问他们是否可以继续卸货,这样光劳利可以看一下情况到底怎样。光劳利还让审察员像刚才那样把要退的木材堆在一边,把好的堆在另一边。
看了一会儿光劳利就发现,对方审察得过分严格,判错了标准。因为这种木材是白松。而审察员对硬木很内行,却不懂白松木。白松木恰好是光劳利的专长。不过光劳利一点也没有表示反对他的木材分类方式。光劳利一边观察,一边问几个问题。光劳利提问时显得非常友好、合作,并告诉他说他们完全有权把不合格的木材挑出来。这样一来审察员变得热情起来,他们之间的紧张开始消除。渐渐地把审察员整个态度变了,他终于承认自己对白松毫无经验,开始对每一块木料重新审察并虚心征求光劳利的看法。
结果是他们接受了全部木材,光劳利拿到了全价的支票。
现代著名诗人柳亚子吟诗作文,很受人们的欣赏,他的书法流畅奔放,一泻千里,但却很潦草,甚至不易被人所识。书画家辛壶不直说柳亚子先生的字迹潦草,却委婉地说柳亚子先生的字是“意到笔不到”,含蓄,风趣,使柳亚子先生极为佩服。
还有,在外交上,委婉含蓄的语言往往更意蕴深刻。婉言,还可以给对方一个下台的阶梯,避免形成僵局。婉言能够巧妙地表情达意,既能让对方听出弦外之音,又不伤彼此和气。
【思与悟】
时下仍有不少人视“心直口快”为美德,即使因言语不当而产生矛盾,他们也每每以“我说话只会直来直去,不会拐弯抹角”为理由替自己开脱。殊不知这“心直”固然可嘉,但“口快”却未必值得称道。如果我们能够区别不同情况,该直说的时候则直说,该婉言的时候则婉言,那就不但可以消除许多不必要的烦恼,而且还可以“化干戈为玉帛”,增进友谊和团结。
百折不回的精神固然可敬,但如果这里虽然望得见目标,而前面却是一片陡峭的山壁,没有可以攀援的路径时,我们也只好换一个方向,绕道而行。为了达到目标,暂时绕道走一走与理想相背驰的路,有时却正是智慧的表现。事实上,人生旅途中是没有几条便捷的直达路径可走的。我们时常必须把目标放在背后,而耐心地去做披荆斩棘、铺路修桥的工作,在尝试很多条看来非常晦暗无望的道路之后,才发现距离目标近了一点。只要我们记住了方向,就算绕道多兜几个圈子,也并不算错误。
法国作家勒农说:“你不要着急!我们所走的路是一条盘旋曲折的山路,要拐许多弯,兜许多圈子,时常我们觉得好似背向着目标,其实,我们总是越来越接近目标。”
俗话说,人活脸,树活皮,当你不给别人面子的时候,想想自己被如此对待的心境吧!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脸皮观念,这关系到自己的尊严和地位。面对失败者或是弱劣群体,我们却很少想到这一点。缘于自己的优越,我们常常无情地剥掉了别人的面子,伤害了别人的自尊心,抹杀了别人的感情,却又自以为是。扪心自问,这种心理是多么浅薄,心胸是多么狭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