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生活从选定方向开始——读书之思与悟(49)

(2015-09-20 12:57:41)
标签:

读书

                   新生活从选定方向开始——读书之思与悟(49)

比塞尔是西撒哈拉沙漠中的一颗明珠,每年有数以万计的旅游者来到这儿。可是在肯·莱文发现它之前,这里还是一个封闭而落后的地方。这儿的人没有一个走出过大漠,据说不是他们不愿离开这块贫瘠的土地,而是尝试过很多次都没有走出去。

  肯·莱文当然不相信这种说法。他用手语向这儿的人问原因,结果每个人的回答都一样:从这儿无论向哪个方向走,最后还是转回到出发的地方。为了证实这种说法,他做了一次试验,从比塞尔村向北走,结果三天半就走了出来。

  比塞尔人为什么走不出来呢?肯·莱文非常纳闷,最后他只得雇一个比塞尔人,让他带路,看看到底是为什么?他们带了半个月的水,牵了两峰骆驼,肯·莱文收起指南针等现代设备,只拄一根木棍跟在后面。

  10天过去了,他们走了大约八百英里的路程,第11天的早晨,他们果然又回到了比塞尔。

  这一次肯·莱文终于明白了,比塞尔人之所以走不出大漠,是因为他们根本就不认识北斗星。在一望无际的沙漠里,一个人如果凭着感觉往前走,他会走出许多大小不一的圆圈,最后的足迹十有八九是一把卷尺的形状。比塞尔村处在浩瀚的沙漠中间,方圆上千公里没有一点参照物,若不认识北斗星又没有指南针,想走出沙漠,确实是不可能的。

  肯·莱文在离开比塞尔时,带了一位叫阿古特尔的青年,就是上次和他合作的人。他告诉这位汉子,只要你白天休息,夜晚朝着北面那颗星走,就能走出沙漠。阿古特尔照着去做了,三天之后果然来到了大漠的边缘。阿古特尔因此成为比塞尔的开拓者,他的铜像被竖在小城的中央。铜像的底座上刻着一行字:新生活是从选定方向开始的。

  一个人无论他现在多大年龄,他真正的人生之旅,是从设定目标的那一天开始的,只有设定了目标,人生才有了真实的意义。

  有个年轻人去采访朱利斯·法兰克博士。法兰克博士是市立大学的心理学教授,虽然已经70高龄了,却保有相当年轻的体态。

  我在好多好多年前遇到过一个中国老人,法兰克博士解释道:那是二次大战期间,我在远东地区的俘虏集中营里。那里的情况很糟,简直无法忍受,食物短缺,没有干净的水,放眼所及全是患痢疾、疟疾等疾病的人。有些战俘在烈日下无法忍受身体和心理上的折磨,对他们来说,死已经变成最好的解脱。我自己也想过一死了之,但是有一天,一个人的出现扭转了我的求生意念——一个中国老人。

  年轻人非常专注地听着法兰克博士诉说那天的遭遇。

  那天我坐在囚犯放风的广场上,身心俱疲。我心里正想着,要爬上通了电的围篱自杀是多么容易的事。一会儿之后,我发现身旁坐了个中国老人,我因为太虚弱了,还恍惚地以为是自己的幻觉。毕竟,在日本的战俘营区里,怎么可能突然出现一个中国人?

  他转过头来问了我一个问题,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却救了我的命。

  年轻人马上提出自己的疑惑:是什么样的问题可以救人一命呢?

  他问的问题是,法兰克博士继续说,“‘你从这里出去之后,第一件想做的事情是什么?这是我从来没想过的问题,我从来不敢想。但是我心里却有答案:我要再看看我的太太和孩子们。突然间,我认为自己必须活下去,那件事情值得我活着回去做。那个问题救了我一命,因为它给我某个我已经失去的东西——活下去的理由!从那时起,活下去变得不再那么困难了,因为我知道,我每多活一天,就离战争结束近一点,也离我的梦想近一点。中国老人的问题不只救了我的命,它还教了我从来没学过,却是最重要的一课。

  是什么?年轻人问。

  目标的力量。

  目标?

  是的,目标,企图,值得奋斗的事。目标给了我们生活的目的和意义。当然,我们也可以没有目标地活着,但是要真正地活着,快乐地活着,我们就必须有生存的目标。伟大的艾德米勒·拜尔德说:没有目标,日子便会结束,像碎片般地消失。

  目标创造出目的和意义。有了目标,我们才知道要往哪里去,去追求些什么。没有目标,生活就会失去方向,而人也成了行尸走肉。人们生活的动机往往来自于两样东西:不是要远离痛苦,就是追求欢愉。目标可以让我们把心思紧系在追求欢愉上,而缺乏目标则会让我们专注于避免痛苦。同时,目标甚至可以让我们更能够忍受痛苦。

  我有点不太懂,年轻人犹豫地说:目标怎么让人更能够忍受痛苦呢?

  嗯,我想想该怎么说……好!想像你肚子痛,每几分钟就会来一次剧烈的疼痛,痛到你会忍不住呻吟起来,这时你有什么感觉?

  太可怕了,我可以想像。

  如果疼痛越来越严重,而且间隔的时间越来越短,你有什么感觉?你会紧张还是兴奋?

  这是什么问题,痛得要死怎么可能还兴奋得起来,除非你是被虐待狂。

  不,这是个怀孕的女人!这女人忍受着痛苦,她知道最后她会生下一个孩子来。在这种情况下,这女人甚至可能还期待痛苦越来越频繁,因为她知道阵痛越频繁,表示她就快要生了。这种疼痛的背后含有具体意义的目标,因此使得疼痛可以被忍受。

  同样的道理,如果你已经有个目标在那儿,你就更能忍受达到目标之前的那段痛苦期。毫无疑问,当时我因为有了活下去的目标,所以使我更有韧性,否则我可能早就撑不下去了。我看见一个非常消沉的战俘,于是我问他同一个问题:当你活着走出这里时,你第一件想做的事是什么?他听了我的问题之后,渐渐地,脸上的表情变了,他因为想到自己的目标而两眼闪闪发亮。他要为未来奋斗,当他努力地活过每一天的时候,他知道离自己的目标更近了。

  我再告诉你另一件事。看着一个人的改变这么大,而你知道你说的话对他有很大的帮助,那种感觉真是太棒!所以我又把这当成自己的目标,我要每天都尽可能地帮助更多的人。

  战争结束之后,我在哈佛大学从事一项很有趣的研究。我问1953年那届的毕业学生,他们的生活是否有任何企图或目标?你猜有多少学生有特定的目标?

  “50%年轻人猜道。

  错了!事实上是低于3%!法兰克博士说,你相信吗,100个人里面只有不到3个人

  对他们的生活有一点想法。我们持续追踪这些学生达25年之久,结果发现,那有目标的3的毕业生比其他97%的人,拥有更稳定的婚姻状况,健康状况良好,同时,财务情况也比较正常。当然,毫无疑问,我发现他们比其他人有更快乐的生活。

  你为什么认为有目标会让人们比较快乐?年轻人问。

  因为我们不只从食物中得到精力,尤其重要的是从心里的一股热诚来获得精力,而这股热诚则是来自于目标,对事物有所企求,有所期待。为什么有这么多人不快乐,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的生活没有意义,没有目标。早晨没有起床的动力,没有目标的激励,也没有梦想。他们因此在生命旅途上迷失了方向和自我。

  如果我们有目标要去追求的话,生活的压力和张力就会消失,我们就会像障碍赛跑一样,为了达到目标,而不惜冲过一道道关卡和障碍。

  目标提供我们快乐的基础。人们总以为舒适和豪华富裕是快乐的基本要求,然而事实上,真正会让我们感觉快乐的却是某些能激起我们热情的东西。这就是快乐的最大秘密——缺乏意义和目标的生活是无法创造出持久的快乐的。而这就是我所说的目标的力量”

 

【思与悟】

哈佛大学曾做过一项跟踪调查,对象是一群智力、学历、环境等条件差不多的年轻人,调查目的是测定目标对人生有着怎样的影响。调查结果发现:

——27%的人没有目标;

—一60%的人目标模糊;

——10%的人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

——3%的人有清晰且长远的目标。

25年的跟踪研究结果表明,他们的生活状况及分布现象十分有意思:

——那些占3%的人,25年来几乎都不曾更改自己的人生目标。25年来他们怀着自己的梦想,朝着同一方向不懈地努力,25年后,他们几乎都成了社会各界顶尖的成功人士,他们之中不乏白手创业者、行业领袖、社会精英。

——那些占10%的有清晰短期目标者,大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他们的共同特点是,短期目标不断被达成,生活状态稳步上升,成为各行各业的不可或缺的专业人士。

——其中占60%的模糊目标者,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他们能安稳地生活与工作,但没有什么特别的成绩。

——剩下27%的是那些25年来都没有目标的人群,他们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他们的生活都过得不如意,甚至失业,靠社会的救济。并常常抱怨他人,抱怨社会,抱怨世界。

这个结论令我们震惊。原来,杰出人士与平庸之辈最根本的差别,并不在于天赋,也不在于机遇,而在于有无人生的目标

生活同样如此。对于没有目标的人来说,岁月的流逝只意味着年龄的增长,平庸的人只能日复一日地重复自己。

也许,我们曾不满于自己的平庸;也许,我们曾抱怨过生活的无聊;然而,当我们在心中为自己设下目标并持之以恒地向前迈进时,我们的生活也就掀开了新的一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