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石就在我们的身边——读书之思与悟(34)

标签:
读书 |
从前有个年轻英俊的国王,他既有权势,又很富有,但却为两个问题所困扰,他经常不断地问自己,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时光是什么时候?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人是谁?
他对全世界的哲学家宣布,凡是能圆满地回答出这两个问题的人,将分享他的财富。哲学家们从世界各个角落赶来了,但他们的答案却没有一个能让国王满意。
这时有人告诉国王说,在很远的山里住着一位非常有智慧的老人,也许老人能帮他找到答案。国王到达那个智慧老人居住的山脚下时,他装扮成了一个农民。
他来到智慧老人住的简陋的小屋前,发现老人盘腿坐在地上,正在挖着什么。“听说你是个很有智慧的人,能回答所有问题,”国王说,“你能告诉我谁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何时是最重要的时刻吗?”
“帮我挖点土豆,”老人说,“把它们拿到河边洗干净。我烧些水,你可以和我一起喝一点汤。”
国王以为这是对他的考验,就照他说的做了。他和老人一起呆了几天,希望他的问题能得到解答,但老人却没有回答。
最后,国王对自己和这个人一起浪费了好几天时间感到很非常气愤。他拿出自己的国王玉玺,表明了自己的身份,宣布老人是个骗子。
老人说:“我们第一天相遇时,我就回答了你的问题,但你没明白我的答案。”
“你的意思是什么呢?”国王问。
“你来的时候我向你表示欢迎,让你住在我家里。”老人接着说,“要知道过去的已经过去,将来的还未来临——你生命中最重要的时刻就是现在,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就是现在和你呆在一起的人,因为正是他和你分享并体验着生活啊。”
人的一生似乎都在寻寻觅觅。寻找永恒不变的幸福,寻找功盖千秋的成功。为此人们劳苦终日,行色匆匆。也许到了弥留之际,都找不到自己要找的东西。因为要找的东西可能早已擦肩而过了。
有个农夫拥有一块土地,生活过得很不错。但是,他听说要是有块土地的底下埋着钻石的话,他就可以富得难以想像。于是,农夫把自己的地卖了,离家出走,四处寻找可以发现钻石的地方。农夫走向遥远的异国他乡,然而却没发现钻石,最后,他囊空如洗。一天晚上,他在一个海滩自杀身亡。真是无巧不成书!那个买下这个农夫土地的人在散步时,无意中发现了一块异样的石头,他拾起来一看,晶光闪闪,反射出光芒。他拿给别人鉴定,才发现这是一块钻石。这样,就在农夫卖掉的这块土地上,新主人发现了从未被人发现的最大的钻石宝藏。这个故事是发人深省的,这告诉人们一个道理:财富不是奔走四方去发现的,它只属于那些自己去挖掘的人,只属于依靠自己的奋斗的人,也只属于相信自己能力的人。
有一位古董商路过一片树林,遇见一位樵夫正在那儿砍柴。樵夫边砍柴边抱怨说:“我的命怎么这么苦,每天不得不辛苦地砍柴,我所有的财产就只有这把又旧又钝的斧头。老天啊!你对我真是太不公平了!”
古董商走累了,坐在树旁休息,樵夫手中的斧头引起了他的注意,因为那不是一把普通的斧头,那是前人所留下的宝物。
古董商走上前去:“年轻人,我出10两银子买你这把斧子。”
“别开玩笑了!”樵夫低着头,继续砍他的柴。
古董商想了想,又开口说:“那100两吧!”
樵夫呆住了,抬起头看了一下对方,心想,这怎么可能?于是他摇摇头,继续砍他的柴。
古董商为了表示自己的诚意,就将身上所有的钱全都掏了出来。
这时,樵夫忍不住放声大哭。古董商慌忙对樵夫说:“你不卖,我不为难你,你又何必如何伤心呢?”
樵夫痛心地回道:“我不是舍不得那把斧头,而是难过自己的无知,一把在你心中值几百两的宝贝,我却当它一文不值,还终日抱怨!”
其实,在这个世界上,不只是樵夫不能发现身边的宝藏,很多人都是如此。在美国西北蒙大拿州比鲁特山边的达比镇,人们好多年都习惯于仰望那座晶山。晶山之所以获得这个名称,是因为它被风雨侵蚀,暴露出一条凸出的狭窄的微微发光的晶体岩脊,看上去就有点像岩盐。
多少年来,没有一个人去弯下身子捡起一块发亮的石块,好好地把它研究一下。
直到1995年,达比镇举办了一个矿石展览会,康顿和汤普生这俩年轻人看到矿物展品中的绿玉标本上附着的卡片,得知绿玉可用于原子能工业。他们想到了晶山,想到了那发着绿光的晶体岩,想到了晶山上的矿物会有大用途,于是他们立刻在晶山上立柱,表示所有权。最终,经专家检验分析,认定晶山是极有价值的世界最大的铍的矿产地之一。
一座宝藏在自己的眼前,却有许多人视而不见,还一味地抱怨上帝的不公。不要把时间花在叹息、抱怨上,用你的慧眼去审视周围的一切吧,也许你会发现,宝藏原来就在身边。
珍惜现在要比期望未来要重要得多,生活给予我们的实在太多了,可惜大多数人都不懂得珍惜。钻石就在我们身旁,关键是我们要有一双发现生活,发现钻石的慧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