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怎样练好杨式太极拳——我学太极拳(21)

(2015-03-15 12:53:59)
标签:

健身养生

怎样练好杨式太极拳——我学太极拳(21)

    一、必须指出的练太极拳歧途

    中国的拳术,门派很多,各有各的风格特点,不能张冠李戴,混淆不分。太极拳的特点,就是静、缓、软、匀。

    1.静:应是神经清醒,照物无遗的境界,太极拳尤重动中求静,故静是太极拳的核心,一点也不能疏忽。

    2.缓:与快为对比,为了达到动中求静的目的,所以动作不能太快,有越慢越好的提法。

    3.软:是全身关节肌肉彻底松开,丢掉后天的拙劲硬力,则肢体自然沉重柔和,有松沉软弹,棉里裹针的感觉。

    4.匀:是均匀,即虚实分明,快慢一致,如行云流水,抽丝挂线,相续不断的意思。

    以上4点,是太极拳与其他一切拳法的分水岭,自始自终不能违反的原则。世间一切事物都是发展的,太极拳在陈家沟尚保存很多擒拿法、打法、跌法、腿法等,这是事实。后来各式尤其是杨、吴两式,渐渐杨弃了许多艰难的动作,而一归于听劲懂劲,这正是太极拳的进步和发展的地方,他们实际上不是不讲各种打斗方法,而是打斗的方法更巧妙高明了。

    太极拳是一种高深的武术,应是遇到了好的老师传授,也还要自己虚心受教,经过长期薰陶,勤学苦练,然后才能步步提高。若条件不具足,单凭自己的揣摩想象,任你怎样聪明,也免不了顾此失彼,强调了某些方面,又忽略了某些方面,结果毫厘之差,千里之謬,用功纵勤,收效不多,这是前辈亲身的体验,也可以说是深刻教训,同时说明了亲近明师益友的重要性。但近来有不少的学者甚至教者,根本没有从师学习,只是弄些图书,摹仿摹仿,或者剽窃一点外形,自吹自擂,拉拢学人,这是自欺欺人,不老实的学习态度和作法。

    上面这些道理弄不清楚,会给真正想学太极拳从而得到增强健康水平的人带来大的障碍,所以在这里特别指出。

    二、对太极拳应有的认识

    过去武术界一致公论,内家功夫以太极拳为第一,形意、八卦也很不错。青年好学,很想各种都会,熔于一炉。后遇老师,方知形意、八卦等功夫,当然各有各的长处,但它所走的劲道与太极不同,并且凡学功夫,总宜专宜精,才能得到好处,若不专,必难精,一个人的时间有限,精力有限,要想同时练好几种功夫,势不可能。何况一趟太极拳,有大小刚柔快慢等变化,用毕生精力研练,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哪里还用得着外求。这是首先应当明确的问题。

    至于太极拳有神拳的称号,老师说有二因:一是太极在练时用的是神、用意,藏而不露,因以用神为主,故称神拳;二是太极在推手时,变化神奇,冷快绝伦,能打人于不知不觉之中,只要神气一动,对方就惊心动魄,不知所措。当年杨露禅称神拳杨无敌,应是这个道理。

    三、杨式太极拳盘架子的方法

    杨式太极拳的基础锻炼,应是盘架子。有的书上说入手要站桩,那实际已经不是杨式正宗传授。因为站桩是少林的东西,目的在使步法稳固。太极门虽然也要步法稳固,但它是在动中去求,从不主张立地生根的固定站桩方法。如果以立地生根不动为能,那必定犯硬顶的毛病,那是太极所最忌的。太极的基础既在盘架子所以对架子的姿势,必须做的准确踏实,不可稍有马虎含糊,十三势歌中有所谓:“入门引路须口授”,正是指的此一阶段。

    杨式正宗,是抓纲领,找大体,不赞成琐碎枝节的练法。老师说:“关于身势方面,只要一身松开,虚领顶起来,气自然的沉到丹田,也就够了。上有提劲,下有沉劲,物必自直,并且劲整。一提一直,自然就会端正;全身松开,自然就会下坠;提起神来,不是就会动作很虚灵了、很迅速了吗?如琐琐碎碎在局部上去找,都是不必。”又说:“吾们练拳,应本老论,行功心解,塌肩垂肘,顶头拔背,掤开了,沉下去,稳稳静静地松开劲去酝味,决不会错。如照其他,必影响进步。切记切记。”又说:“应本老论,全身都要放松放软,以神领,以气化,以意走,决不会走错了路。”又说:“练拳要天天在松软上、灵感上、稳静上、舒适上、沉着上,及利用呼吸上思悟,须如何才能做到?久之,才能进步。又说:“我练功夫的方向,是找大松大软,是找虚无的气势,是找神明的感应,是找莫测的变化,不停留于筋骨肌肉的初步锻炼过程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