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菜根谭的智慧(成就篇—20)去混心清 去苦乐存

(2014-04-24 14:16:40)
标签:

读书

    水不波则自定,鉴不翳则自明。故心无可清,去其混之者而清自现;乐不必寻,去其苦之者而乐自存。 

    鉴:与镜同。 

    翳:遮蔽,遮盖。 

    没有被风吹起波浪的水面自然是平静的,没有被尘土遮盖的镜子自然是明亮的。所以人类的心灵根本无须刻意清洗,只要除掉心中的邪念,那平静明亮的心灵自然会出现;日常生活的乐趣也根本不必刻意去追求,只要排除心中的一切困苦和烦恼,那么快乐幸福的生活自然会呈现在人们面前。 

    《孟子·尽心章句上》中说:“能够充分扩张自己善良的本心,就可以懂得什么是人的本性;懂得了人的本性,就可以知道什么是天命。保持人的本心,培养人的本性,这本身就是我们对待天命的最好方法。短命也好,长寿也好,我都不三心二意,只是修养身心,等待天命,这就是安身立命的最好方法。”所以,为人修身之道,只在于回复其淳厚善良的天性而已。 

    庄子在《刻意篇》中说:“恬淡、寂寞、虚空、无为,这是天地赖以均衡的基准,而且是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 

    又说:“圣人生于世间顺应自然而运行,他们死离人世又像万物一样变化而去;平静时跟阴气一样宁寂,运动时又跟阳气一样波动。不做幸福的先导,也不为祸患的起始,外有所感而内有所应,有所逼迫而后有所行动,不得已而后兴起。抛却智巧与经验,遵循自然的常规。因而没有自然的灾害,没有外物的牵累,没有旁人的非议,没有鬼神的责难。他们生于世间犹如在水面飘浮,他们死离人世就像疲劳后的休息。他们思考,也不谋划,光亮但不刺眼,信实却不期求。他们睡觉不做梦,他们醒来无忧患,他们心神纯净精粹,他们魂灵从不疲惫。虚空而且恬淡,方才合乎自然的真性。” 

    庄子主张的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是恬淡、寂寞、虚空、无为,认为虚空和恬淡“方才合乎自然的真性”。要达到这境界,就要排除内心烦恼,只有这样,“云去月现,尘拂镜明”的高尚追求才能自然呈现。 

    这一生动形象的说明对于人去抓住自己的心性具有很好的启迪作用,在禅宗中同样有它的应用。有一位僧人问风穴禅师:“语默涉离微,如何通不犯?”即:说话或者沉默时,怎样做才能保持本来的面目,从心所欲而不逾矩呢?离即离却诸相的法性,“微”指的是真理在现实世界里的微妙作用。宇宙的本性即真正存在都是本来清净,所以说“本净之体即离微”。这是一则类似“离四句、绝百非”的感人的思维假设,怎奈这难不倒风穴禅师,他一概不理会问者的意图,只随口诵出一首杜甫的诗:“长忆江南三百里,鹧鸪啼处百花香”。

       菜根谭的智慧(成就篇—20)去混心清 <wbr>去苦乐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