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弟子规》(三十九)

(2013-09-30 13:21:20)
标签:

读书

读《弟子规》(三十九)

    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

    从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人要扩充自己的心量之后,我们也要向这个好人学习;看到不好的,我们要反思自己。我们都晓得,做人最重要的是要有德行;你有德行的话,你就能服众。你在家里有德,你这些孩子也会向你学习。我们说祖上有德,《易经》讲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就是讲如何扩充自己的德行,“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这个“德学”,我们所谓的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是八德;“忠孝仁爱信义和平”也是八德。所以好的这种德行,好的德能,不但自己要能扩充,要能学习,要能效法;同时,如果感觉自己在这些方面有欠缺,应该要勉励自己,好好在德学方面要加强。最简单的就是从孝悌开始。

    前面我们已经提到做儿女的在家里要懂得孝顺自己的父母,做学生的在学校明白自己学业一定要认真,像这样也是德学的一种。因为你能尽自己的力量,达成应尽的责任,这个就是德学。

    “才艺”如果不如人,应该要“当自砺”。这个才艺我们都晓得,现今的人很重视子女学有才艺,拥有才华的人,他在社会上往往比较吃香。如果你能一门深入,就变成这种才艺的专家。我们看到别人很有才华,他的才艺非常的高超,我们不能只有羡慕,我们都晓得成功的背后,往往是很多的血汗所堆积成的。所以我们在才德方面、学艺方面输给别人,这个所谓“输”,并不是你一定要跟他竞争。而是你觉得别人为什么可以做得那么好,学得那么好,我们应该要想一想,我是不是不够努力? 所以才做得不好,才学得不好,成绩才会一落千丈。

    这里告诉我们,随时要勉励自己,看到人家好的,看到人家学业好、功课好、品德好、才艺好,我们都要反观自省,想一想我尽心了吗? 我尽力了吗? 如果你没有达到尽心尽力,当我们看到别人的好,就应该要向他学习,甚至请教他都可以。

    我们说“好学近乎智”。很好学的话是一个有智慧的人。如果一辈子不好学,我们没有能力,不但立身处世很困难,就是连照顾自己吃饭的能力都没有。所以从小对于家里的子弟,我们一定要告诉他,从小就要努力好好的学习。尤其在德行方面,做父母的更要加以谨慎地教导。

    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

    这里就讲到品德才学,这些非常的重要,看到别人很好,我们要向他学习,向他效法。可是如果在物质的享受方面,我们就要降低我们的享受。不要看到别人穿得好,吃得好,生活水准很高,然后拼命向他追求学习,这个是不对的。

    曾经有很多有钱的人家,你看到人家穿名牌,明天我也穿名牌,这些都是不对的。因为物质享受是无底洞的欲望。人唯有能降低自己的欲望,他对生活来讲会更为安舒,更为快乐。而快乐也不是建筑在物质生活上,一杯清茶,看看书,或者听听音乐,这样的生活已经非常的惬意,已经是相当的快乐。

    所以人要懂得知足,唯有知足的人,才最能享受到人间的快乐。这里讲到你的衣服、饮食,实际上这里所讲的应该是指我们的生活,物质生活,不是只有在衣服。还有行的方面,我们也要注意。曾经有家长反映,他的孩子说:“爸爸,你不用去学校接我了,因为你开的那个烂车,我很丢脸,人家别的同学的父母开的都是名牌的轿车,你不用来接我了。”结果这个父母听了非常的难过,由这一点我们也要谨慎小心。为什么? 小小的年纪他就懂得追求物质的享受,长大之后,他这个欲望怎么能填满? 欲望可以说无止境。

    过去子女多,如果老大衣服老二可以穿,就应该要留给老二穿。老二穿完觉得还不错,家亲眷属有人也适合,也可以穿,我们也可以再把它转送出去。但是我们一定要记住要把衣服保存好,免得失礼。所以如果能养成勤俭的美德,对于我们一生,我们对物质享受就不会很重视,就可以清淡。所以从小对于家里的子弟,我们在物质的给予方面,也要特别的注意,一定要让他有勤俭的观念。

    “勿生戚”。这个“戚”就是觉得难为情,觉得脸上挂不住,很难过。物质享受比别人差会起了这种羡慕难过之心,这些都不对。所以从小孩子吃得好,穿得好,给他非常的安适,不见得是好的一面,反而有助长他欲望增加的这种嫌疑。为什么? 我们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我们如何让孩子有勤俭的观念,从小我们就要培养他,不可以从小让他过得相当的舒服。这个所谓相当舒服,就是给他都是最好的。给他都是最好的,他将来长大,万一环境没有这么好,影响所及,都有可能变成作奸犯科。所以在这一方面,做父母的一定要很注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