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
这个“称”就是称谓尊长。我们对于尊长,如何来称呼他?“勿呼名”,“勿”就是不可以,“呼”就是叫他的名字。呼名,直接叫他的名字。我们要对长者尊敬。有很多父母,他在家里,夫妻之间的应对,往往连名带姓,互相地叫唤。儿女从小也听到父亲这样唤母亲,母亲也这样直呼父亲的名字,姓名统统叫出来。所以,做儿女的难免偶尔也会脱口而出。
在学校里,老师彼此之间互相叫名字,或者把他的名字直接呼出来加叫老师。结果学生听了以后,也是直呼老师的名,虽然后面有加个老师,但是这样也是不礼貌。为什么?
因为老师他做了不良的示范,让学生也这样直呼老师的姓名,这样是不对的。所以成年人在讲话,或者父母在讲话,我们都要特别注意,如果旁边有子弟在,我们的言语,我们的行为,我们都要好好地思考,不要给他们做不好的榜样,然后来学习,这样就非常的可惜。
“对尊长,勿见能”,这是什么意思?
就是如果长辈在场的地方,作为晚辈的,从小父母就要告诫他,不可以在长辈之前故意卖弄你的才华,你的才艺。此地的“勿见能”,这个“见”,我们在这里读成“现”,表现的意思,特别会来表现自己,这是不礼貌的。为什么?因为孩子如果从小有这种情形,他爱表现,从小就爱表达,把自己的锋芒毕露,将来会隐藏很大的危机。
我们都晓得,社会上往往很有才艺的人、很有才华的人,他很容易遭到嫉妒,有时候我们可以说是他锋芒太露了。所以古人很重视韬光养晦,即使你有才华,也不能在大庭广众当中故意卖弄,这样对自己有很不好的负面作用。所以,从小子弟在家里,做父母的也要特别小心注意,千万不能让子弟与人觉得这么小就爱卖弄自己,这是相当危险的,对将来的前途,对将来立身处世,都有负面的影响。
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
这是讲当我们在路上看到有长辈、有老师或者有长辈亲戚,我们应该要过去跟他打招呼。这个“疾”是有一点快步走过去,“趋”也是小步的走过去,“揖”就是很恭敬地来向他问候。在以前,由于交通没有那么发达,往来于路上,车辆没有那么多,所以我们在路上行走的时候,往往远远看到有长辈过来,或者有邻人也是长辈,一定会过去问候。我们现在在路上行走,可能没有这么的方便,因为时代毕竟不同。
譬如说我们一些人不善社交,有意回避。我们想一想,如果两个人,远远的一个已经看到对方,一个故意没看到掉头就走,他有可能产生误会,就是你故意不看我。所以“路遇长,疾趋揖”,这也是从小我们就要养成如何尊敬长者,在路上看到长者,我们应该要问候。
“长无言,退恭立”。如果长辈没有跟我们讲话,我们就退后一点,礼让长者先过去。这是一个相当重要的礼节,也有很多人感慨,我们现在都不讲人情。在大都市里头,我们都说水泥森林,跟以前比起来,我们现在的社会,淳朴的这种景况已经完全没有了。记得小的时候,经常在外面游玩,很多户人家,他们即使家里都没有人,也不用锁门,也不用关门,因为根本就不怕有小偷,左邻右舍也会互相的关心,几乎邻人没有一个不认识的。所以在这种守望相助之下,社会治安非常良好。我们在路上,如果远远看到隔壁的婆婆、伯母过来,我们都会打招呼,她也会叫我们的名字,某某是不是出去,还是怎样?
最少都会打个招呼,偶尔还会寒暄几句。
我们想想,现在几乎是完全没有。所以,有的人隔壁住了谁? 不晓得。对面住了谁?
也不清楚。因为我们现在不懂得尊长,也不懂得邻人相互的照应,所以彼此当然不认识;不认识,感觉就没有那一份亲切。
加载中,请稍候......